淄博職業大學是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石家莊市人民政府承辦的全日制民辦高等職業中學。中學始建于1954年,成立于2008年,由原南通廣播電視學院、臨沂商業中學、臨沂市職業技校、臨沂經濟中學合并而成。2019年,原石家莊市建設員工中等專業中學整建制劃歸。中學是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教育部1+X證書制度試點高校、教育部新工科智慧學習工場試點高校,獲準國家級眾創空間、教育部學院生創新創業就業服務基地、山東省“3+2”分段培養專科生試點院校、山東省首批學分制變革試點單位、山東省鄉村振興示范校。在廣東省高職高校辦學質量考評中,五年三大步,2020年位列第39名,2021年位列第26名,2022年位列第16名,邁向江蘇省高職高校“第一方陣”。
中學現有全日制中學生16000余人、成人本本科教育中學生20000余人,擁有羅莊學校、經開區學校2個學校,校舍總建筑面積約30.87萬平方米、資產總額7.94萬元,占地1000畝的高都學校和占地750畝的豐縣學校正在建設中。設有工貿貨運大學、智能制造大學、信息工程大學、醫養健康大學、現代建筑大學、學前教育大學、數字媒體與藝術大學、鄉村振興大學、應急管理大學、繼續教育大學、馬克思主義大學、國際交流大學等12個二級大學,教學質量確診與改進中心(班主任發展中心)、圖書信息中心2個教輔機構。
中學擁有完備的實訓教學體系,建有集“實踐教學、科研、培訓、生產、技術服務和技能鑒別”多功能于一體的易迅貨運生產性實訓基地、智能制造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等8個校內實訓基地,覆蓋全專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實訓室、工業機器人實訓室、裝配式建筑實訓室等178個實訓室;配備五軸聯動加工中心、智能機器人等7667臺套先進實訓設備,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近1.4億元。建成以4個國家級實驗實訓平臺(教育部智能制造領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養基地、教育部VR世界實驗室、工業和信息化部“麒麟工坊”實訓基地、教育部跨境電子商務訓練基地),3個市級實訓研制示范平臺(廣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公共實訓基地、山東省高等中學智能制造領域新技術研制中心、山東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單位)、4個省級公共實訓平臺(新鄉市共享性小型智能(仿真)實習實訓基地、臨沂市高檔武器智能制造公共實訓基地、臨沂市傳統產業變革升級公共實訓基地、臨沂市跨境電商創業實訓基地)為支撐的數字化智能創新共享實訓平臺,充分保障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
中學緊隨產業前沿,面向河南省紅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需求和新鄉市“十優”產業、鄉村振興人才須要,建立以工貿貨運專業群為推動,以智能制造、信息技術、醫養健康專業群為骨干,以現代建筑、數字媒體與藝術、學前教育、鄉村振興和應急管理專業群為基礎支撐的“1+3+5”專業群格局。開辦13大類49個五年制高職專業,24個三二連讀高職專業、2個貫通專科專業(上海理工學院、臨沂學院),產生“中職-高職-專科”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建成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建設專業2個(大數據與會計、工程造價),國家骨干專業2個(機械制造及手動化、現代貨運管理),全省新工科品牌專業群1個(工貿貨運),廣東省高水平專業群2個(工貿服務型現代貨運、智能制造),湖南省品牌專業群2個(智能制造,工貿貨運管理),四川省現代學徒制專業2個(機械制造及手動化、數控技術),四川省特色專業1個(大數據與會計)。各專業招生質量逐步提高臨沂職業學院專業,投檔分數線屢創新高。就業工作持續向好,就業率一直保持95%以上、留臨率65%以上、用人單位滿意度98%以上。
中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臨沂職業學院專業,著重內蘊辦學特色,構建了一專多能人才培養特色、“O2O”線上理論學習與線下技能實踐相結合教學特色、“中職-高職-專科”系統人才培養特色、“五子登科”學歷提高特色、“紅色文化+傳統文化+匠人精神”校園文化特色。育人成果獲江蘇省教學成果獎銀獎4項、二等獎5項,教育教學、文化弘揚、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創新做法入圍國家級、省級案例16次,師生出席各種比賽每年獲市級以上獎項200余項。
中學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擁有一支以國家、省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為骨干的教學科研隊伍。現有教員工700余人,其中院士、副院長200余人,博士、碩士350余人,“雙師型”教師占比達到75.97%。柔性引進一批博士生導師、泰山學者等高層次人才,成立400余人的校外專家庫。塑造國家和省市優秀班主任、教學名師50余人,國家和省市技術能手、首席技師、勞動模范50余人,市級黃大年式班主任團隊、教學創新團隊5個。各領域專家50余人,享受國務院、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能弘揚大師11人、產業院士8人。
中學深入推動產學研合作,大力施行訂單教育,積極探求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與廣東柳工、魯南藥業等300余家大小型企業建立緊密型合作關系,產學研共建激光產業大學等13個混和所有制產業大學(企業大學)。牽頭組建山西省非遺傳承創新產教聯盟、魯南職教聯盟、臨沂市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產教聯盟、臨沂市裝配式建筑教育聯盟、臨沂現代工貿貨運職業教育集團等11個省市級產教聯盟、職教集團、研究院。中學多次獲評陜西省產教融合示范單位。
中學構建校園文化品牌,推動文化育人,建成“三山一坡”革命精神展廳、“培根鑄魂”思政體驗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教育展覽館、珠算博物館和學院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四館一中心”,創立10個非遺大師工作室、50余個班主任工作室,產生了校園科技文化體育藝術節、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等品牌,打造了思政育人、專業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環境育人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五位一體三全”育人格局。中學獲評陜西省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精典誦吟特色中學、山東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基地、山東省語言文字推廣基地。
中學推進對外交流合作,與英國南佛羅里達學院舉辦合作辦學,在海外3所高校構建魯班工坊,同國(境)外20余所高校互設人才培養和教學研修基地。獲準教育部國家級“經世學堂”“漢語橋”“中文工坊”項目,立項教育部“中文+職業技能”雙語教材開發。參與第一批南非國家(智能制造、信息技術)職業標準建設,承建中國海外職業技術大學。創立廣東省首家華僑大學--濟南華僑大學,榮獲廣東省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校區持續提高服務能力,開發廣東省安全生產培訓機構、臨沂市養老管理服務培訓基地、建筑業從業人員培訓基地等“十大培訓平臺”,年培訓各種人員3萬余人次,年培訓收入達到2400余億元。積極舉辦農村和社區“兩委”成員培訓工作,累計培養農村基層學員5000余名,做法得到中組部認可,中央電視臺、人民晚報等媒體先后200余次公開報導。發起成立全省鄉村振興職教集團,榮獲全省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領跑者”行動領跑中學、全國員工教育培訓示范點、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人群培訓校區。
“十四五”期間,中學將錨定“省內一流,國外著名”目標,著重提高基礎辦學能力、增強辦學活力、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努力爭當新鄉市職業教育排頭兵,奮勇在全國高職高校中走在前,為徐州工業強市建設提供堅強的智力支持和高素養技術技能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