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是我最喜歡的一門課,誘因之一是老師在課堂上會做好多神奇的實驗。明天我想做個分辨鹽水和水的實驗。
實驗器材
湯匙滴管燒瓶導線電瓶豬肉精鹽
實驗一
在20攝氏度時,鹽(硝酸鈉)在100克水里最多可以溶化36克,但是溶化度隨氣溫變化并不大,這么我是否可以用蒸發結晶的方法來分辨鹽水和水呢?我先將精鹽裝入水底配制一杯飽和食鹽水,之后再打算好一杯水、兩個整潔干燥的叉子和滴管。首先將用滴管分別汲取兩杯中少量的堿液,各滴在一個叉子上,并做好記號,然后置于陽光下的通風處。過了兩個小時左右,我再去觀察,發覺其中一個叉子上有大量藍色晶體殘留,則可獲知對應記號的那杯堿液就是食鹽水,另一杯就是普通的水。
實驗二
做完這個實驗,恰巧兒子過來向我討教有關密度的題目,這一問點醒了我:飽和食鹽水的密度肯定小于水的密度,那能夠按照壓強來進行研究呢?于是我去打算了兩個體積和質量一樣的普通豬肉,將豬肉裝入兩杯未知氨水中。我發覺,豬肉在一杯氨水中是漂浮的,而在另一杯中則是下沉的。按照壓強公式F浮=ρ液gv排和物體的浮沉條件,可以得出左杯中堿液的密度等于豬肉的密度,而右杯中的液體密度小于豬肉的密度,所以左杯就是普通的水,右杯就是飽和食鹽水。
實驗三
我又想到了水的電解20攝氏度蒸餾水的密度,水電解是會形成二氧化碳和氫氣,那鹽水電解后會形成二氧化碳嗎?我去查閱了一下資料,發覺鹽水電解后會形成氣泡。而分餾水不導電,食鹽水卻具有很強的導電性。也就是說,在兩杯堿液都裝入聯接著電瓶的導線,水底不會形成氣泡,而食鹽水中會形成氣泡。于是,我準備好一杯飽和食鹽水和一杯分餾水,兩節電瓶,四根導線。首先將電瓶和導線聯接好,之后將導線裝入兩杯堿液中。兩分鐘后,其中一杯堿液中,陰極的導線表面形成了大量氣泡;而另一杯堿液中,導線表面沒有顯著的變化。按照實驗結果,我便可以判定形成大量二氧化碳的是飽和食鹽水,而另一杯就是水。
實驗拓展
最后我大膽推測,鹽水電解時形成氣泡的速率與電流大小有關。于是,我打算好三省電池,按照之前的方式聯接好后,將導線裝入飽和食鹽水中,秒表開始計時。還是到了兩分鐘以后,我觀察導線表面的氣泡,顯著比之前那次的氣泡多。我又多做了幾次,便得出初步推論:電流越大,鹽水電解形成氣泡的速率就越快。
接著我又猜想鹽水的含量會不會影響形成氣泡的速率。于是,我打算好一杯稀鹽水和一杯飽和濃鹽水,根據先前的方式聯接好電路,將導線分別同時倒入兩杯鹽水中。兩分鐘過后,觀察導線表面的氣泡,我發覺飽和濃鹽水中的導線形成的氣泡,顯著比稀鹽水中形成的氣泡多。接著我又多做了幾次,得出推論:鹽水的含量會影響形成氣泡的速率。鹽水的含量越濃,形成氣泡的速率越快。
科學世界的奧秘真是太多太多了,單單是鹽水和水的分辨,就有如此多的知識。之后,我也要好好學習20攝氏度蒸餾水的密度,多做實驗,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努力去了解更多的科學知識;更要擅于發覺問題,潛心思索,多動腦筋,探求未知。
班主任點評
如羅丹所說“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發覺美的雙眼。”該生潛心思索,在生活中是個好奇孩子,悉心觀察,由此發覺了水的各類秘密。該生動手實踐能力強,運用了控制變量法積極探究,并上網買了器材進行探究,自己動手實驗,為了防止碰巧性,還多做了幾次,實驗設計考慮到的變量的特別全面,這是一次成功且有意義的探究活動,該生在平常的課堂中也是一個好奇孩子,相信之后他會用更豐富的科學知識去了解這個神秘的科學世界。
指導:張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