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暑假間,一些違法學科類大賽活動又有抬頭之勢。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進行嚴肅取締,并發布提醒,凡未納入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學年面向中高中生的全省性大賽活動名單》的均屬違法舉行的“黑大賽”;所有大賽結果均不得作為中小中學生招生入學根據,也不得作為中中考加分項目。
假期本應是中學生療養身心、調整學習節奏的良好時機,廣大中中學生可以以此機會鍛練身體、培養興趣,參與豐富的勞動實踐活動。但一些公司和個人通過公眾號、微信群等渠道編造“考試得獎高中五大學科競賽適合什么學生,推動升學”等謠言,走私恐懼、非法牟利高中五大學科競賽適合什么學生,加重中學生負擔、損害兒子身心健康,屬于違規違法行為,并且涉嫌盜竊。
為著力減少中學生過重的課外負擔和父母承受的經濟負擔,自2018年《關于面向中高中生的全省性大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實施以來,教育部連續多年公布通過初審的大賽清單,全面取消學前教育階段各種大賽和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大賽,大幅度縮減大賽數目。今年春季學期開始,教育部更是公布了44項面向中高中生的大賽活動名單,以“白名單”的方式嚴格規范管理大賽活動。
從公布的“白名單”中可以發覺,為廣大公眾所熟知的各科奧賽等學科類大賽僅面向小學學段舉辦。將奧賽撤離義務教育階段,而且指出大賽以及大賽形成的結果不得作為中高中招生入學的根據和中考加分項目,充分體現了教育部門落實“雙減”的堅定決心。這將防止因大賽造成不良競爭,減緩中學生的課外負擔,能更好地推動中學生五育并舉發展。
往年學科類大賽之所以受“熱捧”,癥結在于優質教育資源分布不均。一些父母為了讓兒子早早“錨定”重點學校,及早獲得名牌學院的“入場券”,陪兒子轉戰各個大賽活動,不惜付出大量時間精力。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形勢下,這些恐懼與急迫的心情雖可以理解,但不宜倡導。要從癥結上遏止違法學科類大賽擴散漫延,還須進一步提高基礎教育質量,推動優質教育均衡發展,努力開拓四通八達的成功賽道,讓每一個小孩都能在自己的人生舞臺上發光出彩。(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