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定性研究液體浮力和二氧化碳浮力的特性,老師讓中學生準備了以下設備:透明塑料啤酒瓶、剪刀、細鐵絲、幾個不同大小的氣球。
(1) 為了驗證液體內部的浮力隨著深度的減小而減小的推論。 小明用剪刀把啤酒瓶底部剪掉,在瓶蓋上鉆了一個小孔,然后用細線把吹好的小氣球綁起來,把氣球從瓶蓋上的小孔拉進瓶子里,把瓶子翻過來向下,用手堵住蓋子上的小孔,然后將瓶子裝滿水,如圖A所示。為了達到實驗目的,小明應將氣球的深度調整為觀察氣球的同時觀察水底。
(2)為了研究二氧化碳的浮力與什么原因有關,小華用剪刀剪掉了啤酒瓶的底部,并將氣球倒扣在瓶口處,如圖B所示。
剪掉另一個氣球大氣壓強實驗水杯大氣壓強實驗水杯,用細鐵絲和氣球膜堵住啤酒瓶頂部,用手將瓶底的薄膜拉起(圖C),用手將瓶底的薄膜壓下去(圖D),發現瓶子里的氣球的體積發生如圖所示的變化。 針對這一現象,小華做了如下計算。 他的推測與實驗現象不符的是()
A.大氣浮力隨著氣球體積的減小而減小
B、二氧化碳的浮力隨著二氧化碳密度的減小而減小
C.給定質量的二氧化碳的浮力隨著二氧化碳體積的減小而減小
D、因為氣球內的二氧化碳與大氣相通,所以氣球內二氧化碳的浮力就是大氣壓強
(3)小麗按照圖C和圖D重復小華的實驗,發現氣球的體積沒有明顯變化。 小麗把整個裝置放進水槽里,很快就找出了實驗失敗的原因。 原因是這樣的。
(4)在塑料瓶靠近頂部的側壁上打一個小圓孔,用膠水堵住小孔,然后擰開蓋子,將水倒入瓶中,然后撕掉膠水,水就流了。從小孔中射出,如圖E所示,在瓶內海面增大的過程中,水的注入速度會減小; 如果向瓶中加入鹽至圖5所示的水位,然后將軟木塞擰緊,撕下膠水,從小孔注水的速度就會逐漸增加。 緩慢直至停止,使膠水除去后,瓶內的二氧化碳浮力為( )
A。 先逐漸增加,然后保持不變; B.先逐漸減少,后保持不變
C。 先小于大氣浮力,再大于大氣浮力; D. 還在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