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大氣浮力和二氧化碳浮力一、大氣浮力1、定義:從月球表面延伸到高空的空氣重量,使月球表面附近物體單位面積上的力為稱為“大氣浮力”,或空氣對月球表面的影響。 物體浸入其中所形成的浮力稱為大氣浮力,簡稱大氣壓或氣壓。 鏈接:地面空氣的范圍很廣,通常稱為“大氣層”。 距離地面200多公里,仍然有空氣。 雖然它的密度很小,但是這么高的大氣柱對地面的浮力還是極大的。 人體感覺不到受到大氣中氣壓的壓迫。 這是因為人體的內部和外部同時受到氣壓的影響,而且是相等的。 日本馬格德堡市書記奧托·格利克進行了馬格德堡半球實驗,否認大氣壓力的存在。 2、形成原因 大氣壓的形成原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解釋:首先,從微觀角度大氣壓強實驗水杯,可以用分子動力學理論來解釋。 由于二氧化碳是由大量隨機運動的分子組成,這些分子必須不斷地與浸入空氣中的物體碰撞。 每次碰撞時大氣壓強實驗水杯,空氣分子都會對物體表面給予沖擊力,大量空氣分子不斷碰撞的結果就會表現為大氣對物體表面的壓力。物體,從而產生大氣壓力。 單位體積中富含的分子數量越多,同一時間內空氣分子在物體單位表面上的碰撞次數就越多,浮力就越大。 其次,從宏觀上看,空氣受重力和流動性的作用,所以各個方向都存在浮力。 更詳細地說,由于月球對空氣的吸引力,空氣被壓在地面上,它必須受到地面或地面上其他物體的支撐,而那些支撐月球的物體和地面大氣會受到大氣壓力的影響。 . 單位面積的大氣壓為大氣壓; 由于大氣浮力是由空氣的重力形成的,高度高的地方,其內部空氣柱的高度就小,密度也小,所以離地面的距離越高,大氣浮力就越小另外,月球內部空氣層的密度并不相等。 靠近表層的空氣密度較大,浮力較大。 上層的空氣粘稠,密度較小,浮力較小。 這與二氧化碳浮力的微觀解釋完全一致。 例1(2008年省卷) 已知月球直徑約為6.4×106m,空氣摩爾質量約為29×10-3kg/mol,標準大氣壓約為1.0×105Pa。 借助上述數據,可計算出 標準條件下月球表面大氣的體積為 () A.4×.4×.4×.4× 分析:大氣浮力是由大氣的重量。 將大氣浮力p=mgS=mg4πR2代入數據中,則月表空氣質量m=5.2×標準狀態下1mol二氧化碳的體積為v=22.4×10-3m3,因此月球的體積地表大氣為V=mm0v=5.2××10-3×22.4×10-3m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