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華雷,北京大學化學大學固體微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量子人工智能(AIQ)特聘副校長。
2008/09——2012/06,中國科學技術研究院大學量子物理,數學大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理學學士
2012/09-2016/11,中國科學技術研究院,徐州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量子信息化學,理學博士
2016/12——2018/12,四川大學,化學系/現代數學中心,講師
2019/01——2019/11,北京大學、數學大學/固體微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特聘研究員
2019/12——至今,北京大學、數學大學/固體微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尹華雷副院長近六年來主要從事量子密碼學和量子通信方面的研究,特別是量子密鑰分發、量子數字簽名、量子秘密共享和量子會議密鑰協商的理論契約設計和實驗驗證研究。 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青年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多項。 項目(含課題)總經費突破1000萬。
迄今為止,以第一單位發表SCI論文44篇大學量子物理,其中第一/通訊作者(含共同作者)38人,其中中科院第一領域頂級期刊10篇:PRL 3篇、PRX 1篇、 1 Natl.Sci.Rev.、1 Sci.Bull.、1、2 PRX、1 Sci..; 包括 6 名共同作者,其中 2 名 PRL 和 1 名 PNAS。 論文SCI引用1900余次,ESI高被引論文4篇,微軟學術H因子22。以第一發明人獲得中國發明專利授權20項。 合作成果先后榮獲法國數學會2013年國際數學年度重大進展、2014年中國十大科技進步新聞、英國數學會2017年國際數學十大突破獎。 現任IET副主編,《CHINA》SCI一區刊物青年編委,《of》SCI二區刊物青年編委,《中國激光出版社及《SCI二區刊物》青年編委,《in》三區SCI期刊客座編輯,現擔任.、等多家SCI期刊審稿人、PRX、PRA、選項Lett.、選項。 他是該學會、中國密碼學會等多個國家級協會的會員。
尹華雷副總裁一直瞄準量子通信技術的應用,與高新技術企業合作研發量子隨機數、量子密鑰分發等商用系統。 作為理論和技術帶頭人,帶領量子、硬件、固件、光學、光電子、軟件、嵌入式軟件、結構、網絡、通信等相關人員成功開發了時相等一系列商業產品編碼以誘導狀態量子密鑰分發。
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
1.提出一種實用的一次性全局哈希的量子數字簽名框架,并基于該框架首次成功實現了百公里以上距離的兆比特圖像的不可驗證傳輸; 第一及通訊作者 NSR (2022) IF: 23.178 中國科學院區頂級出版物
2、實驗實現了超過404公里的設備無關(雙光子干涉)量子密鑰分發檢測,打破并保持至今的世界紀錄; 第一作者 PRL (2016) IF: 9.185 中科院一區頂刊
3、實現了不依賴于不完善光源的探測設備的量子密鑰分發,保證了不完善光源的實際安全性,解決了探測器側的所有漏洞; 通訊作者 Sci.Bull.(2022) IF: 20.577 中科院刊物一區頂
4、首次實驗演示機器學習和量子盲盒游戲的量子優越性; 通訊作者(2022) IF:11.036 中科院一區頂刊
5、理論上首次提出異步匹配雙光子干涉探測裝置無關的量子密鑰分發合約,將城際密鑰速率提升10000倍; 通訊作者 PRX (2022) IF: 7.514 中科院一區頂刊
6、理論提出了一種高噪聲容忍的QPSK零差檢測連續變量量子密鑰分發合約; 通訊作者 PRX (2021) IF: 7.514 中科院一區頂刊
7. 首次實驗演示獨立于檢測設備、無需信任中繼的量子通信網絡; 共同第一作者 PRX (2016) IF: 14.417 中科院一區頂刊
8、第一個理論提出后,選擇了GHZ狀態下檢測設備無關的量子會議的檢測設備無關的量子秘密共享和密鑰協商; 共同第一作者 PRL (2015) IF: 9.185 中科院一區頂刊
9、首次突破經典信息傳輸極限的量子指紋識別實驗; 共同第一作者 PRL (2016) IF: 9.185 中科院一區頂刊
10、理論提出了抵抗相干攻擊的有限密鑰,并對長距離量子會議的密鑰協商合約進行了分析; 通訊作者 Sci..(2021) IF: 6.568 中科院一區頂刊
具有代表性的產業化成果包括:
1、研發千兆重頻誘餌態量子密鑰分配設備,時相編碼適合長期人工操作,單根光纖實現經典數據通信復用,分辨率@50公里滿足城域網量子需求安全通訊;
2、100M重頻誘態量子密鑰分配及收發一體設備采用省內生產的電子元器件直接調制分辨率@100公里的時相碼,滿足城際干線量子保密通信需求。
3、高速、穩定、集成的GHz速率量子隨機數發生器,滿足大量高安全、高熵源場景的需求。
目前的研究興趣包括量子通信與信息安全、量子區塊鏈與隱私保護、量子算法與人工智能、量子熱學與量子引力的基本問題。
奧西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