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理了永磁同步電機最常用參數的檢測和估算方法,記錄分享。
1、內阻、電感檢測
2. 極點對數檢測
3. 磁鏈常數的估計
1、電阻、電感檢測:
測試前,需要了解電機是星形接法還是三角形接法。 大家應該都知道有:
線電壓 = 相電壓
線內阻=2*相內阻
線電流=√3*相電流
對于 Delta 連接,有:
線內阻=2/3*相內阻
√3*線電壓=相電壓
線電流=相電流
星形接法和三角形接法電機的明顯區別是負載不同電阻的測量觀課報告,承受的電流也不同。 從前面的關系可以看出,星形連接方式有助于降低定子電流、啟動電壓和絕緣水平。 三角形接法電機有助于增大電機功率,啟動電壓也大...
呵呵,抱歉,跑題了。
這僅適用于星形連接電機檢測。
趕緊說哈~
對于數字橋接器:
將數字電橋的兩端夾在任意兩相之間進行檢測,然后顛倒順序檢測三組值,求平均值后將結果除以2。
電感也是如此,只不過任意兩相的電感與定子的位置有關,當定子同向旋轉180度時呈現類似的正弦波信號。
啦啦啦~這樣就檢測出了電感和內阻。
沒有數字橋:
這個可以參考
事實上,不僅前兩種方法還可以借助軟件進行離線參數辨識。
這里也簡單介紹一下:
轉子內阻識別方法:
由于永磁同步電機在ABC軸以西的繞組電流多項式為:
us:繞組電流空間向量
Ls:等效同步電感
當對永磁同步電機的單相定子施加較低的直流電流時,電機的轉子側沒有交流電壓,不會形成旋轉磁場,因此電機定子不會旋轉,并且不會產生反電動勢,此時形成的單相繞組電壓將很快達到穩定值。 由于電壓為穩定值且電機不旋轉,因此電流方程可近似等于:
我們=盧比*是
由于所施加的電流已知,因此等效圖
所以從圖中可以看出-ia/2=ib=ic
轉子內阻Rs=2/3*UA/ia 由已知量估算
辨識轉子電感的方法有多種,如高頻注入法、脈沖電流法等,稍后將詳細介紹。
然后就是極對數的檢測。
2、極對數檢測方法
第一種是僅使用直流穩壓電源。
方法是將電流設置為0,將電源的限制電壓設置為電機額定電壓的5%~10%;
之后將正負極任意接兩根地線,打開電源輸出。用手轉動電機,感覺電機是否有明顯的電阻,否則降低電壓
然后,當電機轉動時,記錄電機一圈內死機的次數,極對數=死機次數。
這很簡單。
第二個僅借助示波器
方法是用示波器的相線抓住電機的一根地線,將任何其他地線連接到探頭上,然后將電機旋轉一圈(缺點:不容易控制精確一圈) ,截取波形,統計峰值個數為偶數乘以2,即為電機的極對數。
從上圖可以看出有6個峰值,即3極對數
3. 通量常數的估計
雖然磁鏈是電流對時間的積分,但反過來說,電機的反電動勢是磁鏈的微分,通過檢測反電動勢就可以得到磁鏈常數。
哈哈,就是只要確定了反電動勢,就可以計算出磁鏈。
只復制一段:
渾濁體在磁場力的作用下,就會形成磁場。 定子就是所謂的透濁體,在外加磁場中會形成力作用。 定子因為通電也會形成磁場,切割轉子線圈也會形成電動勢。 這種電動勢稱為反電動勢,因為它的電勢方向與我們施加到轉子上形成磁場的電動勢方向相反。 這個過程稱為定子反應電阻的測量觀課報告,因此電機電流平衡多項式通常可以寫為:
u=R*i+v
這個v就是反電動勢。
由于電機空載時定子電壓較低,因此在這些情況下反電動勢偏差自然較小。 因此,應采用空載時的反電動勢進行估算。
那么反電動勢如何測量呢?
不過,我們平時收到電機的時候,都要工作很長時間才能拖出結果,太麻煩了。
通常我們只要確定一個穩定的電周期,就能想辦法讓電機穩定轉動幾圈,不就完了嗎? ! (偷懶練習)
如上圖所示,我隨機寫了一個周期的大概值,但是截圖的時候忘記測量了。
我用公式總結的三個估計,雖然大體點是一樣的,哈哈哈。
估計1我已經分好了,只要檢測出周期值(單位:s),以及線電流的峰峰值,就可以直接套用公式:
例:如上圖所示,我檢測到的峰峰值為88.4V,周期為4ms=0.004s
所以通量常數等于0。
估計2和估計3相同。
拜拜,先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