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認可,是一件“死而無悔”的事情。 一般來說,科學家提出某個研究成果后,往往需要兩到六年甚至三到六年的時間,才有可能得到諾獎評審委員會的認可。 這是一個必要的過程,因為只有時間才能證明這些科學發現對人類的價值。
但楊振寧和李政道是例外。 雖然這兩個人提出的宇稱不守恒理論在1956年就發表了,但當時的很多人并不認同這個想法。 第二年夏天,吳建雄等人的研究小組在實驗室里用科學實驗證明了宇稱不守恒理論的正確性。 這一下子顛覆了整個化學家的認知。 人類原本認為宇稱守恒是真理楊振寧算不算最頂尖的物理學家,但現在楊振寧和李政道的研究改變了整個人類數學的研究方向。 這個發現的意義太大了。 加之1957年還沒有任何重量級的數學突破可以與宇稱不守恒相提并論,因此195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楊振寧和李政道。
此時距離他們提出這個理論還不到一年的時間,可以說創造了一個記錄。 宇稱不守恒只是一個起點。 此后,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人類認為的數學世界是對稱分布的,盡管存在很多不對稱的現象楊振寧算不算最頂尖的物理學家,比如電荷、時間等。 物質和反物質等。這一理論的來源是楊振寧和李政道提出的宇稱不守恒理論。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楊振寧和李政道就是那個時代的辛云兒。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已經99歲高齡的楊振寧仍有機會獲得第二次諾貝爾獎。 如果實現的話,那么楊振寧將打破第二個無法超越的紀錄。 你怎么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