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76,為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承辦的中文刊物《光;&-tions》(《光:科學與應用》,以下簡稱“光”)獲得的第一影響因子科學界自成立以來。 日前,湯森路透集團發布2014年科技出版物引文報告,《光》榮獲影響因子第一,在jcr收錄的82種光學出版物中位列第4位。
《光》是中國第一本開放獲取的光學出版物,由中國科學院武漢光機所主辦,與自然出版集團(p,npg)聯合出版。 網絡版于2012年3月29日推出,彩印版于2013年出版。
“光”雖“年輕”,卻顯示出強勁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發展態勢。 2013年10月,“光”被國際知名在線檢索系統湯森路透sci數據庫收錄。 2014年7月被全球最大的開放獲取期刊目錄doaj收錄。 目前,《光》在SCI數據庫中被引用次數超過640次,h指數為15。
截至目前,《光》網絡版已發表來自19個國家80多個科研機構的97篇論文。 其中不乏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羅徹斯特學院、加州圣巴巴拉學院、劍橋學院、南安普頓學院、伯明翰學院、耶拿學院、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加拿大洛桑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等知名院校的優秀論文蒙特利爾研究所、中科院化學研究所、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外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 主要分布在小尺度光學、光學材料與加工、特種光學、光學數據傳輸、光學檢測、光學器件制造、有機光電子以及光學在生命科學和環境中的應用等領域。
“光”取得了明天的成績,這是努力創造奇跡的見證。 《光》創刊初期定位為“打造一本質量為本的世界一流中文光學期刊”,堅持“為科學家出版、由科學家出版”的理念,建立了一支由世界一流人才組成的團隊。光學專家。 國際化編委會。 截至目前,編輯部已邀請來自9個國家的45位科學家擔任編委會成員,其中包括日本皇家工程院教授李林、澳大利亞科技大學院士顧敏、工程院院士,由韓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龔啟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王佳琪、王立軍、陳興丹。
《光》選擇開放獲取作為國際期刊的主要發展趨勢,通過自然出版集團的國際網絡和資源等多種渠道,提高期刊的全球知名度,吸引優質稿源,為國際光學界搭建高層次平臺。 級學術交流平臺。 稿件是出版物質量的決定性因素,高質量的出版物需要高質量稿件的支撐。 《光》致力于發表高水平學術文章。 它征集世界一流專家的稿件,并邀請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向該刊投稿優秀論文。 同時,《光》為中國科研人員搭建了世界一流的平臺,讓期刊的學術交流功能真正融入科學研究,讓中國科研人員發出更多好的光學聲音。
為了更好地傳播科研成果,延伸出版物的價值,《光》自2013年起每年主辦一次會議。會議邀請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學家參加物理光學sci期刊,吸引了全省各地的科研人員參加。 你們通過本刊平臺匯聚一堂,深入開展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 同時,刊物編輯部通過參加各類學術會議、走訪院校和科研機構,通過網站、各類社交媒體和傳統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同時動員編委會成員以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大量作者和讀者進行宣傳。 通過這項工作,該期刊已為學術界越來越多的讀者所熟知。
“光”的努力也得到了更多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認可。 自然出版集團開放研究總監表示:“我們很高興《Light》發表了全球光學研究領域的一些最佳研究成果物理光學sci期刊,這證明了學術界對該期刊的深深偏愛。” 該成果的發布意味著自然出版集團與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的合作取得實質性成功,將有助于提升我國光學研究的國際影響力。 這符合并推進我們的互利伙伴關系以及我們的國際出版平臺促進中國科學研究和發展的戰略。”
中國科學院武漢光機所所長宣明表示:“我們很高興聽到‘光’取得了這樣的進步。作為中國光學工業的搖籃,長春光機所充分認識到出版高質量出版物的責任,因此出版科技期刊非常重要,我們對這項工作給予大力支持,希望通過出版為世界各國科學家搭建一個學術交流平臺期刊,促進科學家更好地分享科研成果,助力推動全球科學進步。”
2014年7月30日,由中國文聯學術部副主任劉光漢、文獻情報中心主任張曉林等9人組成的中國科學院評審組中科院院長、中科院教授林尊啟、陳潤生將長春光機所列為“中國科學技術出版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的出版“光芒”評估。
對于“光”的快速發展,評估組成員紛紛表達了看法和建議。 中科院北京光機所教授林尊琪盛贊《光》復刊僅三年就跨入國際頂級光學期刊行列的驕人成績,并給予高度評價《光》發表在暖白光和軟光學器件方面的創新成果。
中國文聯學術部副主任劉光漢在評估會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光》進??入光學出版物q1領域,進入第一梯隊,得益于精準的合作視野、清晰的發展思路、高層次的國際化視野。 他高度評價“光”給中國科技出版物乃至中國科學發展帶來的積極作用。 “光”引領了中國科技出版物的發展,為下一步提高科技出版物國際影響力的計劃提供了信心。 他還希望《光》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為國外科技出版物提供可復制的參考和指導。
《光》常務副主編、研究員白宇紅介紹,《光》從再版到進入國際化軌道,甚至躋身國際頂尖光學出版物,經歷了一個不平凡的發展過程。 如今“光”的高度評價和積極傳播以及極高的國際影響力,是“光”“請進來、走出去、促進合作”的發展思路,以及“平面媒體、社交媒體、學術會議、學術交流”的發展思路。機構“四管齊下傳播戰略的良好體現。
2015年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光年。 “光”將以此為起點,通過多種形式的學術活動,加速創新科研成果的傳播。 我們相信“光”會發展得更好更快。
光明網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