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時間10月5日凌晨5時48分左右,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明年的獎項將由兩項不同研究背后的三位科學家分享,這將是數學獎首次頒發給氣候科學家。
三位科學家分享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獎官網截圖
新加坡華裔科學家真鍋義郎和美國科學家克勞斯·哈塞爾曼因“對月球氣候進行數學建模、量化變異性并可靠地預測全球變暖”而分享了一半的獎項; 喬治·帕里西( )因其“發現從原子到行星尺度的數學系統中無序和波動的相互作用”而贏得了化學的另一半。
中國科學院大氣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周天軍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諾貝爾化學獎首次授予氣候學家,體現了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的重視。高度關注氣候變化。 兩位獲獎者的理論研究始于五六年前2023物理學諾貝爾獎說明了什么,他們是氣候變化研究領域的奠基人。
新京報:您對諾貝爾化學獎首次授予氣候學家有何看法?
周天軍:氣候變化科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 去年獲獎的兩位氣候學家都涉及數學問題,所以他們獲獎也是情理之中。 不過,往年諾貝爾化學獎通常頒發給純數學方向,而氣候變化科學則相對應用性強。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他們獲獎也是意料之外的。
此前氣候物理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氣候變化經濟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這次是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了第一次見氣候學家。 這也體現了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的高度關注。
新京報:兩位獲獎者的研究工作是什么?
周天軍:真鍋喜朗是第一個用大氣-海洋耦合模型模擬月球氣候并證明氣體對氣候形成影響的學者。
建立氣候變化研究模型時,需要考慮大氣、海洋、陸地表面和海岸四個組成部分。 前幾年,這四種服務只有單獨的模型,但真鍋是第一個將它們結合起來創建模型的人。
他也是第一個使用計算機建立模型來展示氣體對氣候變化影響的人。 他的研究也為后人研究未來幾年或六年的氣候變化預測奠定了理論基礎。
哈塞爾曼的重要研究貢獻是氣候變化測量和歸因。 在分析氣候變化時,會出現很多“噪音”,即月球氣候系統本身的氣溫和氣溫的變化,與人類活動無關。 氣候變化測量與歸因研究證明,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是可以測量的。
新京報記者:去年8月發布的IPCC報告第一部分明確了人類活動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大影響。 兩位獲獎者的研究對這一系列重要的氣候報告有何貢獻?
周天軍:他們的貢獻是非常大的。 他們的貢獻不在于他們的論文被IPCC系列報告引用了多少,而在于他們的研究是大量氣候變化研究的基礎。 這兩位學者分別是氣候建模與預測和氣候變化測量與歸因領域的創始人。
新京報記者:這次化學獎頒發給幾年前提出的基礎研究,而不是近年來的最新研究。 你覺得這怎么樣?
周天軍:他們這次提出研究理論并獲得諾貝爾獎2023物理學諾貝爾獎說明了什么,已經有五六年了。 真鍋和哈塞爾曼都是 90 多歲的人,分別于 20 世紀 60 年代和 1970 年代開始研究。
氣候科學不同于其他學科。 它有一個累積的過程,無法快速實現從0到1。很快就會有新的發現獲得獎勵。 20世紀60年代,沒有人關注氣候變化。 直到20世紀90年代,人們才逐漸關注這個問題。 因此,兩位學者從那時起開始關注這個問題是非常超前的。
新京報記者 項晨宇
上海時間10月5日凌晨5時48分左右,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明年的獎項將由兩項不同研究背后的三位科學家分享,這將是數學獎首次頒發給氣候科學家。
三位科學家分享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獎官網截圖
新加坡華裔科學家真鍋義郎和美國科學家克勞斯·哈塞爾曼因“對月球氣候進行數學建模、量化變異性并可靠地預測全球變暖”而分享了一半的獎項; 喬治·帕里西( )因其“發現從原子到行星尺度的數學系統中無序和波動的相互作用”而贏得了化學的另一半。
中國科學院大氣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周天軍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諾貝爾化學獎首次授予氣候學家,體現了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的重視。高度關注氣候變化。 兩位獲獎者的理論研究始于五六年前,他們是氣候變化研究領域的奠基人。
新京報:您對諾貝爾化學獎首次授予氣候學家有何看法?
周天軍:氣候變化科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 去年獲獎的兩位氣候學家都涉及數學問題,所以他們獲獎也是情理之中。 不過,往年諾貝爾化學獎通常頒發給純數學方向,而氣候變化科學則相對應用性強。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他們獲獎也是意料之外的。
此前氣候物理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氣候變化經濟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這次是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了第一次見氣候學家。 這也體現了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的高度關注。
新京報:兩位獲獎者的研究工作是什么?
周天軍:真鍋喜朗是第一個用大氣-海洋耦合模型模擬月球氣候并證明氣體對氣候形成影響的學者。
建立氣候變化研究模型時,需要考慮大氣、海洋、陸地表面和海岸四個組成部分。 前幾年,這四種服務只有單獨的模型,但真鍋是第一個將它們結合起來創建模型的人。
他也是第一個使用計算機建立模型來展示氣體對氣候變化影響的人。 他的研究也為后人研究未來幾年或六年的氣候變化預測奠定了理論基礎。
哈塞爾曼的重要研究貢獻是氣候變化測量和歸因。 在分析氣候變化時,會出現很多“噪音”,即月球氣候系統本身的氣溫和氣溫的變化,與人類活動無關。 氣候變化測量與歸因研究證明,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是可以測量的。
新京報記者:去年8月發布的IPCC報告第一部分明確了人類活動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大影響。 兩位獲獎者的研究對這一系列重要的氣候報告有何貢獻?
周天軍:他們的貢獻是非常大的。 他們的貢獻不在于他們的論文被IPCC系列報告引用了多少,而在于他們的研究是大量氣候變化研究的基礎。 這兩位學者分別是氣候建模與預測和氣候變化測量與歸因領域的創始人。
新京報記者:這次化學獎頒發給幾年前提出的基礎研究,而不是近年來的最新研究。 你覺得這怎么樣?
周天軍:他們這次提出研究理論并獲得諾貝爾獎,已經有五六年了。 真鍋和哈塞爾曼都是 90 多歲的人,分別于 20 世紀 60 年代和 1970 年代開始研究。
氣候科學不同于其他學科。 它有一個累積的過程,無法快速實現從0到1。很快就會有新的發現獲得獎勵。 20世紀60年代,沒有人關注氣候變化。 直到20世紀90年代,人們才逐漸關注這個問題。 因此,兩位學者從那時起開始關注這個問題是非常超前的。
新京報記者 項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