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在《物理與工程》2017年第6期。作者為成都學院化學大學的穆良柱、楊景、陳曉林老師。
2017年國際和歐洲數學奧賽代表隊的冬訓、選拔等工作由上海學院化學大學負責,總教練舒幼生、段家忯老師,總領隊朱守華老師,化學大學20多位老師的辛勞付出保障了任務的順利完成。冬訓隊最終選拔出13名國家隊球員,前5名出席國際賽,后8名出席歐洲賽,領隊任務由穆良柱、楊景、陳曉林3位老師承當。下邊簡略介紹一下國際賽和歐洲賽的參賽情況。
1出席國際賽(,IPho2017)情況簡介
國際賽于2017年7月16日到24日在新加坡日惹舉行[1],86個國家和地區派代表隊出席,參賽選手395名,領隊165名,觀察員76名,規模是很龐大的。中國派出的代表隊有中學生5名,華交大一中學的洪千坦、汪品源朋友,人大中學的高昊陽朋友,杭中學的王準朋友,上海育明高中的鄭希詮朋友,班主任3名,領隊穆良柱、楊景老師,觀察員陳曉林老師。中國隊7月15日晚從上海出發,經馬來西亞樟宜、印尼雅加達轉機,耗時約24小時,于7月16日晚順利抵達日惹。老師和中學生被分開,分別入住TheAlanaHotel和TheSahidRichJogjaHotel。
1.1日程
組委會的預定日程安排是很緊湊的。7月17日閉幕式過后,老師們就開始實驗題目的討論和翻譯工作,按往年經驗都要通宵到第二天晚上就能完成,18日中學生實驗賽事,賽事時間5小時。19日老師們討論翻譯理論題目,一般也是熬夜通宵,20日中學生理論賽事,賽事時間5小時。21日老師們可以領到中學生的試題打印件,開始領隊閱卷工作,這一般也要熬夜完成。22日預定是一整天查分,就是環節。23日是開幕式。從整個日程安排看,老師和中學生都是很辛苦的。
1.2題目
國際賽題目安排和以往類似,都是2道實驗題(20分),3道理論題(30分)。第1道實驗題是用激光偏轉法測定折射率梯度和鹽堿液的擴散系數,就是在袋子里倒入鹽水和清水,產生酸度梯度分布,光線經過會彎折,通過光線的行為來研究折射率梯度和鹽堿液的擴散。第2道實驗題使用兩個平行偶極吸鐵石產生一個磁圈套,將一個鋼筆芯裝入磁圈套可以漂浮上去,之后研究水筆的振蕩性質,這個裝置原則上可以拿來作水災和火山檢測。理論第1題是研究暗物質的,主要是按照觀察到的星體旋轉曲線來推測暗物質的存在。理論第2題分別研究了水災波傳播的特點、火山噴發的一個簡單模型,海嘯中的深水波、淺水波等。理論第3題,是用多項式研究宇宙暴脹現象。
1.3翻譯
翻譯工作是極其重要的,雖然中學生的母語是英文,翻譯的不確切會嚴重干擾到中學生的正常發揮。此次的翻譯工作是很辛苦的,主要難點在于要把新加坡承辦方所提供題目中的Bad先翻譯成Good,再翻譯成英文。舉個反例,理論題第2題里有一問,求火山殘渣在火山通道里噴發的速率,要求用量綱剖析法求解,但英語用了,就是相對速率,并且這個詞與題目原意不符,起碼不確切,假如譯音,肯定會讓中學生困擾,我們考慮再三,用了“特征速率”這個詞,中學生后來反映看到這個詞就想到要用量綱剖析,所以都求對了。
翻譯中還遇見了好多其他困難。翻譯要用一個專用的網站,但這個網站剛建成不久,這是國際賽第一次使用,難免存在不少問題。比如我們3個老師,只有兩個帳號,不能3個老師同時在線翻譯。英文字體不標準,復印版本中,文字大小不一等。實際用的時侯,網速極慢,甚至出現翻譯完了,保存更新不及時,致使翻譯內容遺失。技術保障也很不力,遇見問題要等很長時間才有人幫助,常常還不能解決問題。雖然遇見好多困難,我們還是都努力克服了,非常是此次和新加坡隊的王一老師合作,提升了效率。雖然這樣,實驗題還是連續翻譯15個小時,通宵到晚上6點完成,理論題連續工作17小時,到晚上3點完成。
1.4戰況
但是與中學生大賽過程中的坎坷相比,翻譯的過程算是很順利了,根據會議主席的說法賽事過程是一場“災難”()。中學生按原定實驗考試時間抵達賽場后,被告知要等待,因為等待時間過長,你們都躺在地上面睡邊等,疲累不堪,最終被告知延后三天。理論考試延后了近兩個小時,加拿大,澳大利亞隊沒有領到翻譯卷,加拿大()隊領到了英國()的英語卷,還有的隊居然沒有領到演算紙、答題紙。中國隊還好,基本順利。中學生反映最大的問題是因為考試組織的問題,休息不好,沒有足夠的精力應付歷時5小時的考試。實驗考試出現的問題最大,不僅洪千坦朋友,其他同事都沒有正常完成兩道題的解答。
因為出現這樣的“災難”,會議主席(Dr.Hans)采取了應急舉措,投票通過了一個臨時辦法,取消了查分環節。事實上,裁判們沒有按量完成閱卷,組委會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完成查分工作。但是將我們閱卷結果和裁判的對比就發覺,中國隊每位中學生都起碼被多扣了1.2分,洪千坦朋友甚至被多扣掉接近2分,實際上評分標準就有錯誤,而裁判是按錯誤標準給分的。而取消查分環節直接造成我們的中學生喪失了爭取總分第一的機會。
1.5評比
根據臨時辦法,賽事結果只公布得獎牌情況,不公布所有球員的具體成績,每位隊只能通過網站查到自己中學生的成績。但是組委會22日晚上給所有領隊群發了一個Excel表格,所有不應當公布的成績只是做了隱藏列處理,之后所有人都看見了每名球員的成績。按總分排序后就發覺,第1名是美國隊球員,2~6名全部是中國隊球員,第一名只比洪千坦朋友多了0.405分,倘若能查分,我們起碼能爭回1.4分以上,甚至2分,就這樣中國隊很遺憾的喪失了爭取總分第一的機會。而高昊陽朋友獲得理論第一是毫無疑惑的。在開幕式上,正是依據這個表格中的成績排序評比的。中國隊獲得了理論第一,5枚金牌,團體總分第一。
臨時辦法規定,遭到不利影響的代表隊可以爭牌,就是可以從銅牌,獎牌爭金牌。最終的結果是,金牌從計劃的32枚被爭成了64枚!因為金牌獲得者數目太多,還出了一個小插曲,鄭希詮朋友獲得的金牌被收了回來,由于組委會的金牌不夠,發了一塊“假”的,直至我們第二天出發時到了日惹機場,工作人員才匆匆送來真金牌。
1.6交流
大賽只是國際化學奧賽的一部份內容,更重要的是交流,了解印度當地的文化和其它國家的文化,和世界上最優秀的一批人成為同學。中國隊中學生雖然比先前的中學生愈發活躍中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而且與外國中學生比,社交能力還有待提升,其實更本質的緣由是文化背景差別巨大,怎么在不同文化的交流撞擊中寬容共存也是須要學習的。
出席2017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大賽的中國隊合照
(從左到右,穆良柱、洪千坦、高昊陽、汪品源、王準、鄭希詮、楊景、陳曉林)
1.7回程
中國代表隊24日離開日惹,又經過印度新德里、新加坡樟宜兩次轉機,近24小時的奔忙以后順利回到成都。此次國際賽雖然遇見了好多困難,但在你們的共同努力下,球員們依然表現優秀,取得了滿意的成績。
2出席歐洲賽(Asian,APho2017)情況簡介
歐洲賽于5月1日到9日在波蘭雅庫茨克舉行[2],中國隊由11名代表組成:8名中學生,華北農大一中學的甘天奕、姚志睿朋友,人大中學的汪弘毅、王競先朋友,杭中學的俞啟威、王秋原同事,廣州雅禮學校的姚銘星朋友,揚州第一中學的朱堯崢朋友;3名老師,領隊楊景、穆良柱老師,觀察員陳曉林老師。
2.1題目
歐洲賽的日程與賽題安排與國際賽類似,只是實驗賽題只有一題,其實內容并不比兩道題少,理論依然是3題。實驗是關于光子晶體性質討論的,理論題1是關于超流體中的渦旋性質研究的,理論題2是關于超大質量雙黑洞系統演變過程的,理論題3是關于太空垃圾回收問題的。
2.2翻譯
翻譯過程順利得不可思議,緣由就是日本人做事非常嚴謹。諸如,理論題3的出題人就是研究太空垃圾的,對題目有深入細致的理解,設計題目時更改了好多遍,并找大一的中學生試做提意見。所有題目的英語敘述十分確切,可以直接翻譯成英文。網路流暢,技術保障團隊非常優秀,有問題馬上就可以解決。惟一遇見的問題是,有一問句沒有翻譯,緣由可能是在網頁上對照翻譯的時侯沒有顯示中文,造成漏翻。并且這沒有影響中學生做題,由于同時配發了英語試題,因為錯誤太顯著,中學生對照看一下英語,就曉得要求哪些。雖然實驗和理論翻譯工作都是通宵到晚上才完成,并且你們的心情很愉快。
2.3戰況
賽事過程也十分順利,完全依照計劃進行。只是中學生考完以后的表現嚇到我們了,都說題目太難,沒做完,甚至說只能拿銅牌了,朱堯崢朋友還默默不語,害得我們用力開導她們。查分環節之前,老師們熬夜通宵努力給每個朋友找得分點,不放過每一個可能的分數,查分時也確實得到了所有應當得到的分數。
2.4評比
由于預期不高,所以評比結果讓所有人驚喜。中學生排行1~3中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5~9,第4名是日本球員。朱堯崢朋友獲得了總分第一,實驗第一(與美國選手并列),理論第一,最佳男選手。姚志睿朋友獲得了最佳解題獎,由于他的理論第1題獲得了滿分。中國隊還獲得了團體第一。中國隊惟一沒有領到的獎是最佳女選手,由于沒有女球員。朱堯崢朋友成了當地媒體的焦點人物,不少其他國家的中學生、老師都來找他合照,理論第3題的出題人還特意獻給他一個禮物表示贊賞。這是中國隊出席亞賽以來最輝煌的成績了。
出席2017年歐洲數學奧林匹克大賽的中國隊合照
(從左至右,陳曉林、楊景、俞啟威、王秋原、甘天奕、朱堯崢、汪弘毅、姚志睿、姚銘星、王競先、穆良柱)
在討論球賽結果的會議上,美國、新加坡、以色列等國家的領隊都要求中國隊介紹經驗,陳曉林老師代表中國隊介紹了國外的大賽體制、組織、經驗,美國等國家的領隊都要求與中國隊合作交流,探求培養數學頂級人才的有效方法。
3結語
這兩次聯賽的經歷感慨最深的是受惠于國家的強盛,國外的數學培優教育早已走在了世界前沿,除了數學大賽教育資源豐富,還有一批優秀的高中教練探求出了優秀人才的培養方式,正是她們的辛勞付出為中國隊獲得這么優異的成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數學大賽的體制設計也是十分重要的,非常是世錦賽、集訓隊培訓、國家隊選拔等關鍵環節的公正公平保證了最優秀的中學生才能脫穎而出。數學大賽教育在培養能力、品格方面也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好多優秀中學生正是由于接受過大賽教育因而在自主招生的面試筆試中表現突出,因而被院校加分投檔。當前的教育制度變革對學校數學教育帶來了較大沖擊,數學大賽教育成為新制度下既能培養中學生科學素質、又能照料升學利益的成功方法。
參考文獻
[1]
[2]
引文格式:穆良柱,楊景,陳曉林.2017年中國隊出席國際和歐洲數學奧林匹克大賽簡介[J].化學與工程,2017,27(6):優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