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相關性病癥是指一類與酸功擊作用密切相關的上消化道病癥,包括消化不良、胃食道反流病以及消化性腸炎等,上述病癥均需抗酸、抑酸診治。抑酸藥和抗酸藥究竟該怎么選擇,本文將從抗生素的種類和作用機制、與其他抗生素互相作用及不良反應等方面進行詳盡闡釋。
種類和作用機制
1.抗酸藥
抗酸藥是通過減少胃內濁度,進而減少胃蛋白酶活性,減緩胃酸消化作用的抗生素,為弱酸性,口服后能直接中和噯氣,減少或去除其對胃炎面的剌激和腐蝕作用。
常見的種類包括氯化鈣、氧化鎂、氫氧化鋁、三硅酸鎂、鋁碳酸鎂等。
影響抗酸藥效果的誘因主要包括抗生素中和能力、胃酸分泌和排空速率,延長抗生素在腹部作用時間可提高效果。聯用抗膽堿能抗生素可延長胃排空時間。降低給藥頻次的效果優于降低單次給藥劑量。
2.抑酸藥
①H2RA:本類抗生素可競爭性拮抗H2受體,抑制膽堿酯酶、五肽胃泌素、M膽堿受體興奮劑導致的胃液分泌,主要包括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和羅尼替丁等。
西咪替丁能抑制胰臟細胞色素P450()的活性,與華法林、苯妥英鈉、苯異煙肼、茶堿、氯吡格雷等抗生素均可互相作用,合用時需調整劑量。雷尼替丁對肝藥酶影響較弱,法莫替丁幾乎無影響。
西咪替丁抑制50%五肽胃泌素剌激酸分泌所需的有效血含量(EC50)為(625±375)μg/L,服食300mg平均峰含量為1.44μg/mL,可抑制50%基礎胃液分泌達4~5h。雷尼替丁的抑酸作用是西咪替丁的5~12倍,作用時間維持8~12h。法莫替丁的抑酸作用比西咪替丁強20倍,作用時間可達12h以上。
夜晚膽汁鹽度在消化性胃炎,尤其是十二指腸胃炎的發病機制中發揮重要作用。夜晚給與H2RA可有效抑制胃液分泌。晚上服食PPI,睡前加服H2RA,可使夜晚酸突破的發生率顯著增加,達到持續抑制胃液,加速壞疽結疤的目的。
②PPI:PPI作用于胰臟細胞胃液分泌終末步驟中的關鍵酶H+-K+-ATP酶,使其不可逆性失活,因而抑制胃液分泌,抑酸作用強而持久,效果優于H2RA。
目前PPI抗生素主要包括奧美拉唑、埃索美拉唑、蘭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貝拉唑、右蘭索拉唑等,正在研制的新藥有艾普拉唑、泰妥拉唑等。
新型速效鉀離子競爭性酸阻滯劑(P-CABs)通過競爭性抑制質子泵(即H+-K+-ATP酶)中的K+而發揮作用,可成為取代PPI的新藥,主要包括索雷普蘭、雷維普蘭、沃諾拉贊等。
有研究表明,最小劑量(5mg)的沃諾拉贊醫治腐蝕性膽管炎的效果不遜于30mg蘭索拉唑,大劑量療法療效更優,且二者間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無明顯差別。這種抗生素有望成為新一代抑酸藥的代表。
PPI通過腸道內的同工酶代謝,其代謝產物亦是該酶的抑制劑,不同PPI對的依賴性和抑制能力差別較大
抗生素基因組學研究發覺,不同個體(種族)間因為基因型和酶活性的差別,對PPI的代謝呈現出四種不同的基因多態性,即正常代謝型或快代謝型、慢代謝型、超速代謝型以及中間代謝型。不同基因型的病人使用PPI后效果和不良反應差別較大。
因為PPI對胰臟細胞膜上的“活性泵”有抑制作用,對胞質內的“靜息泵”無影響,而質子泵再生主要在夜里完成,因而下午服食抗生素療效最佳。其次,PPI為短半衰期抗生素,食物的剌激可使“靜息泵”向“活性泵”轉化,因而最佳用藥時間為晚餐前半小時左右,使質子泵轉化峰與PPI吸收峰相重疊,達到最大抑酸療效。
與其他抗生素互相作用
1.抗酸藥與其他抗生素互相作用
抗酸藥的效果取決其在胃內作用時間,與促胃動力藥聯用會減緩效果,而與山莨菪堿等抗膽堿能藥聯用可降低效果。
鋁劑會吸附并與其他抗生素結合,富含鋁的劑型會影響個別抗生素吸收,如紅霉素、鐵劑、地高辛、脫氧膽酸、法莫替丁、雷尼替丁、西咪替丁等,這種抗生素需提早或延后1~2h服食。
2.抑酸藥與其他抗生素互相作用
①與抗酸藥聯用:抗酸藥可使胃液含量升高,并在胃炎表面產生保護膜,進而妨礙H2RA的吸收和作用發揮,故H2RA不宜與抗酸藥聯合應用。PPI需在堿性環境下與H+結合并活化,通過二硫鍵與質子泵的烷基不可逆性結合,使質子泵永久性失活,因而PPI不宜與抗酸藥聯用。
②與胃粘膜保護劑聯用:粘膜保護劑如硫糖鋁、鉍劑需在堿性環境下產生保護膜鉀離子競爭性酸阻滯劑,抑酸藥因為下降胃內pH值會減少這種抗生素效果。而粘膜保護劑因附著于胃粘膜表面,可影響PPI活化和H2RA吸收,故兩類抗生素不應聯用,必須聯用時需分開服食。
③與促腸道動力藥聯用:甲氧氯普胺可抑制西咪替丁在腸胃道中的吸收,合用時需適當降低西咪替丁劑量。H2RA與多潘立酮合用時會抑制多潘立酮在腸胃道中的吸收,不宜聯用。
④與有關的抗生素互相作用:因為PPI可抑制活性,PPI與氯吡格雷(需代謝活化)同時服食時,可引起前者藥效增加。有研究顯示,急性冠脈綜合征(ACS)病人入院后聯合使用PPI和氯吡格雷,病人死亡和再住院的風險降低。對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研究發覺,奧美拉唑、蘭索拉唑和雷貝拉唑會減緩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進而降低再梗阻風險,而泮托拉唑和H2RA無此作用。因為在接受布洛芬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醫治的心血管病人中,防治性應用PPI能降低上消化道流血的發生風險,因而日本乳品與藥品管理局(FDA)發出的警告意見僅針對奧美拉唑與氯吡格雷的互相作用,同時推薦以泮托拉唑作為取代PPI進行使用。
不良反應
1.抗酸藥的不良反應
含鋁抗酸藥常年使用后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為牙痛、血鋁下降、磷吸收障礙等。
含鎂抗酸藥可導致水腫。
氯化氫鈉中和胃液時形成的氣體可導致嘔吐、繼發性胃液分泌降低。為此,不建議常年使用抗酸抗生素。
2.抑酸藥的不良反應
①H2RA的不良反應:H2RA的不良反應稀少,常見不良反應包括過敏、胸悶、心動過速、精神障礙、男性陰莖減小等。H2RA有輕微的抗雌性激素作用,西咪替丁劑量較大時可造成女性乳頭疼痛、泌乳現象、性欲亢進等,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較稀少這種報導。
②PPI的不良反應:PPI短期應用不良反應較少,但常年和(或)高劑量應用PPI導致的不良反應值得關注。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腸胃道病癥和肝損害等。
一項系統性回顧研究表明,PPI的最常見不良反應為社區獲得性氣胸,與短期和大劑量應用PPI有關;常年使用PPI可引起髖關節脫臼;據悉PPI可降低包括艱辛梭菌在內的肝臟真菌感染以及嘔吐的風險。對于PPI導致的腦震蕩,可能與PPI影響鈣吸收有關。
因為PPI的強抑酸作用,常年應用可發生胃液反跳現象,以及降低聯用氯吡格雷的老年病人的死亡率。據悉,研究顯示PPI可能與癌癥發病有關。
對2008—2012年報導的PPI不良反應病例進行統計剖析,結果顯示PPI不良反應包括過敏性暈厥、心律失常、神經錯亂、高熱、視力增長、白細胞粒細胞降低、遲發性消化道流血等,以奧美拉唑不良反應最為多見。
結語
酸相關性疾患是臨床常見癌癥,醫治抗生素以抗酸藥和抑酸藥為主,其中以PPI劑型最為常用。抗酸藥和抑酸藥雖然作用機制不同,但主要作用均為增強胃內pH值鉀離子競爭性酸阻滯劑,降低胃液對胃粘膜侵襲。
基于毒理和藥代動力學的特征,不同抗酸藥、抑酸藥之間以及與其他抗生素之間存在復雜的作用關系,在臨床應用中需造成注重,防止不合理的聯用。
目前PPI有濫用的趨勢,各類嚴重不良反應屢見報導,需嚴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密切監護病人服藥過程,以降低不良風波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