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開始對新冠疫情的猝不及防,到全民抗疫的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再到實現疫情防治常態化,我們積累了豐富的抗疫經驗,取得了來之不易的重大成果。
2022年4月14日下午,字水學校北分校、西學校、東學校的中學數學班主任在東學校102課室,展開了“雙減”背景下的中學數學作業設計思維模型教研活動。
這次三校教研活動,在字水小學東學校高中數學組教研科長何莉老師的組織和主持下有序舉辦,東學校林小波部長、楊從平校長,以及課發中心張法勇院長蒞臨指導。
為了全面壓減作業總數和時長,減少中學生過重作業負擔,促使中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雙減”文件強調要提升作業設計質量。發揮作業確診、鞏固、學情剖析等功能,將作業設計列入教研體系,系統設計符合年紀特性和學習規律、體現素養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避免重復性作業。
在此背景下,來自北分校的胡倩老師、西學校的陳夢妮老師和東學校的冉競老師分別就怎么結合化學學科特點、初小學數學銜接問題、物理核心素質培養、學生學情等方面分享單元作業設計的設想。
胡倩老師以八年級上冊第九章浮力為例,給你們展示了她的作業設計。胡老師指出作業設計可以注重考慮三個方面:一、版塊設計要適當留白,用配圖對中學生進行美育教育;二、精選作業題目,精析實驗,精準反饋;三、讓作業顯得有趣。
陳夢妮老師以八年級上冊運動和力這一章為例,分享了她的設計設想。陳老師的設計立足課程標準,注重指出要掌握好重點和難點,題目藍籌股設計要層層遞進,分為基礎題型、能力提高題型、實踐探究題型。
冉競老師注重指出在單元的場域下進行作業設計,對作業進行結構化處理,統籌各課時作業的功能,可降低繁瑣、重復性作業、提升作業療效。進行設計的時侯要從單元整體性、內容合適性和能力層次性三個方面進行考慮。
三位老師分享完以后,課發中心張法勇院長就三位老師發言和這次活動進行點評。他充分肯定了三位老師作業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智、適宜性。同時,張校長對中學數學組諸位老師提出了急切的希望,希望你們立足“雙減”背景,深入思索怎么設計一份高質量的作業,在教學中加以實踐,從數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心態與責任方面落實數學學科核心素質的培養。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張院長還給你們推薦了《透析作業》這本書籍,希望你們能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增強自己的理論知識水平,理論聯系實際,為自己的職業發展公路不斷添磚加瓦,令你們深受鼓舞。
最后,你們各抒己見,就這次活動交流討論自己的心得感悟。東學校的陳建偉老師提出,小學數學和小學數學并不是割裂的、相互獨立的兩部份,小學數學是小學數學知識體系的延續和深入,是中學生思維的深入和拓展。他在數年的教學生涯中發覺,不少中學生從小學升入中學后,一時無法適應小學的學習,進而造成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失利,興趣銳減。對此,他提出,為了中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小學數學班主任和小學數學班主任是否可以強化交流與聯系?例如,中學老師將平常在教學中遇見的問題,比如中學生思維的障礙,知識的盲區等反饋給中學數學老師,中學數學老師可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你們對此也紛紛表示,為了中學生更好的未來,更好的發展,會積極配合中學數學班主任進行教學。
這次教研活動完滿謝幕。
中學數學組團結一心,聚首一堂雙減物理作業設計,奉行著貫徹中學的教育教學計劃,著力落實中學的作業設計任務,時刻把中學生置于最中央的理念雙減物理作業設計,一路前行,未來可期!
化學組何莉馬佳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