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來看看學習目標:
1.了解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現象。
2.掌握光的干涉和衍射現象發生的條件。
3.了解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現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1:光的干涉現象
1 雙縫干涉
(1)雙縫干涉實驗簡介
光是波狀的。 英國物理學家托馬斯·楊通過雙縫干涉實驗首次發現了光的干涉現象。 光的干涉現象以前從未被發現。 原因是穩定的干涉現象需要相干光源,即兩行光必須滿足以下要求:頻率相等且相位差不變。
托馬斯·楊巧妙地利用了雙縫線。 如圖所示,一束激光穿過雙縫,變成兩束相干光束。 兩束光在光幕上相互疊加,某些區域的振動相互加強,形成明亮的條紋; 在某些區域,振動相互減弱,形成深色條紋。 最終得到明暗干涉圖樣。
如圖所示,如果是單色光的干涉圖案,就會出現等間距的明暗條紋。 如果是白光,如圖:中間有一條白色亮條紋,其余兩側是彩色條紋。 原因是白光是復色光,各種單色光的波長不同,造成色散。
(2) 光屏上明暗條紋的形成條件
亮條紋意味著該點兩列光波以相同的形式振動,且振動相互加強。該點到雙縫的光程差為偶數個半波長
深色條紋表示該點兩列光波的振動形式相反,振動相互減弱。該點到雙縫的光程差為半波長的奇數倍。
(3)相鄰兩條暗條紋或亮條紋之間的距離
利用幾何知識泊松亮斑,兩個相鄰條紋之間的距離為
其中,波長用下式表示,d表示兩狹縫之間的距離,L為擋板與屏幕之間的距離。
2 薄膜干涉
(1)薄膜干涉現象
如圖所示,太陽光經薄膜兩個表面反射后,兩束反射光所產生的干涉現象稱為薄膜干涉。
以左圖為例。 由于重力的作用,絲環上的皂膜上薄下厚。 薄膜正反面反射的兩列光波疊加,水平行的厚度相同,從而形成一條水平線。 明暗交替的干涉條紋; 如果用白光照射,就會出現彩色干涉條紋。
(2)薄膜干涉-增透膜的應用
例如,在相機中,如果我們想讓更多的光線通過鏡頭,我們可以通過在鏡頭上涂上抗反射涂層來實現。 減反射涂層使前后接口的反射光相互疊加,減弱振動。 這減少了反射光的能量,從而增加了透射光的能量。
由于兩列反射光的光程差為薄膜厚度的兩倍,且振動相互削弱,光程差為半個波長,因此增透膜的厚度應為1/4的波長。
(3)薄膜干涉的應用——檢查工件表面的平整度
如圖所示泊松亮斑,上方放置標準件,下方放置待檢工件。 這樣,它們之間就形成了空氣膜。 氣膜上下界面處的兩列反射光是相干光并發生干涉。 當試件平整時,我們會看到平行分布的干涉條紋。 原因是:在這條亮條紋下,空氣膜的厚度是相同的。 這些亮條紋處的光程差都是波長的整數倍。
如果試件不平坦,則干涉條紋將不平行。 如圖所示,如果干涉條紋向前突出,則說明正面厚度與背面厚度相同,說明待測部分凹陷; 反之,如果干涉條紋向后突出,則說明背面的厚度與正面的厚度相同,說明背面的厚度與正面的厚度相同。 待測零件有凸起。
2:光的衍射
我們知道,只有波才能繞過障礙物發生衍射。 光也有衍射現象。 光的衍射也是光波動性的一種表現。
這里強調一下,對于波來說,總是會發生衍射,而且只有明顯或不顯著的差別。 發生顯著衍射的條件是障礙物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波長。
讓我們看一下當光遇到單個狹縫、一個小孔和一個不透明的小圓盤時的衍射圖案。
(1) 光的單縫衍射圖樣
我們可以看到,中間較寬,兩側逐漸變窄、變暗。 對比雙縫干涉圖樣,雙縫干涉條紋的明暗相同、間距相等。 通過這種區分,我們可以區分它是干涉圖樣還是衍射圖樣。
(2) 光的小孔衍射和光的小圓盤衍射
光經小圓孔的衍射如圖所示,中心相對,兩側逐漸變窄變暗。
圖中顯示了光通過不透明小圓盤的衍射。 圓盤陰影中心會出現一個小亮點,我們稱之為泊松點,外圍會出現間距不等的環。
三:光的偏振
極化是指波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并偏向特定方向的現象。 只有橫波有偏振現象,縱波沒有。
我們將光分為兩類:自然光和偏振光。 自然光是指光的振動平面包括所有方向。 偏振光是指光的振動平面僅在特定方向。 我們可以通過使光穿過偏振器來獲得偏振光。
光的偏振現象進一步說明光波是橫波。
主要應用于:三維電影、消除車燈眩光、相機鏡頭等。
四知識梳理、課堂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