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童書消除了對物理的恐懼后,他們慢慢發現了為什么物理可以成為一門基礎學科。 從建筑到航天,從橋梁到航母,從民用到軍用,從粒子到宇宙……物理學幾乎涵蓋了人類。 世界上所有重要地區。
物理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 小到疏通下水道、洗衣機、廚房做飯、玩玩具、交通等等,都是基于物理的。
從長遠來看,高考的形式將改為“3+1+2”,其中“1”意味著可以選擇物理或歷史。 然而,大多數學院和大學對熱門專業要求“僅限物理”。
當孩子在初中正式接觸物理時,突然要面對一個陌生的學科,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適應。 如果從小就為孩子種下興趣的種子,讓他們在面對枯燥的物理考試之前自己去探索其中的奧秘,就會事半功倍。
而這套來自英國的《問物理》讓我大吃一驚:書中的內容設置和敘述方式滿足了我一個小學生學習物理的所有要求。
本書完全從孩子的角度來寫,精選了60個孩子生活中感興趣的高頻、有趣的問題,例如:
月亮為什么不會落下來?
太空中能聽到聲音嗎?
當燈關閉時,光到哪里去了?
這些看似“無稽之談”的問題,才是孩子們真正感興趣、想知道答案的。 因此,《問物理》就像潘多拉魔盒。 一旦打開,就會深深地吸引孩子,讓他們覺得它足夠有趣、足夠有用。
01
邏輯清晰、知識體系嚴謹
本書涵蓋了物理學的五個主要主題:聲、光、電、力和物質。 通過輕松愉快的講述,講解了物理學五大板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發展。
本套書共5冊:
“月亮為什么不掉下來?” “(力量)
“人們在太空中能聽到聲音嗎?” “(聲音)
“為什么鏡子里的物體是左右相反的?” “(光)
“閃電從哪里來?” (電)
“為什么冰很滑?” “(物質)
每本書的標題都非常富有想象力,但文字的邏輯卻非常清晰。 孩子每讀一本書,基本上就建立了一個相關章節的知識網絡。
我們從為什么冰這么滑開始? 》本書就是一個例子。
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物質,那么當我們回到物質層面時,物質到底是什么?
開頭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什么是物質? 清楚地解釋基本概念。
然后說說物質的分類,包括天然物質、生物物質、混合物質、合成物質等。
與物質有關的表達:在生活中小學物理啟蒙,還有其他表達物質或材料的詞語,例如事物、物體、真實物體、事物等。但物質是標準的科學術語!
既然物質構成了我們的世界,為了更好地生存,我們需要了解不同物質的組成、原理、功能和變化。
了解物質是什么,它是由什么組成的,以及組成物質的分子和原子有多大。
羊毛襪為什么冬天保暖,和它的導熱性有關。
為什么埃菲爾鐵塔在炎熱的夏天會越長越高? 金屬內部也存在分子運動。
既然物質構成了我們的世界,為了更好地生存,我們需要了解不同物質的組成、原理、功能和變化。 例如,作為一種材料,塑料柔軟、輕便且耐用,但塑料中的聚合物分子又大又堅固,使其難以被細菌消化,對動物和環境有害。
這就引出了物理學中研究物質的必要性和意義。 在每本書的最后,還會有一個“快速問答”欄目,解釋一些與物理相關的現象以及我們生活中的應用。
水干了之后去哪兒了?
例如,為什么冰會浮在水面上?
每冊末尾設有索引頁,通過不同名詞將知識點分類連接,整合碎片化知識。
其他四卷也遵循同樣的寫作邏輯。 每個部分都是從該部分的概念開始,然后逐漸深入。 除了文本本身的嚴格邏輯外,敘事方法也遵循兒童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從基礎到概念再到實際應用逐步推進。
02
標桿中學物理知識,知名物理老師極力推薦
對于6-12歲的孩子來說,他們對新知識非常敏感。 這套書可以給他們適當的物理啟蒙教育。
《問物理》的結構也與初中物理教材高度一致。 里面的每一道題都與初中物理課本上的知識點相對應。 完全符合我們的語文課程標準。 它不僅可以作為一本科普讀物,而且作為一個書名,說它是“嚴謹的必需品”也不為過。
這套書的每一題都與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的內容完全吻合,也非常符合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
初中物理(八九年級)目錄
問物理
聲音現象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聲音是什么? (聲音的產生:振動)
人在太空中能聽到聲音嗎? (聲音的傳播:氣體)
為什么在水下很難聽到聲音? (聲音的傳播:液體)
聾人能感覺到聲音嗎? (聲音傳播:固體)
聲音是如何“進入”我們的耳朵的? (聲音傳播:中)
為什么我們看不到聲波? (聲音的傳播:聲速)
聲音特征
為什么動物會發出這么多奇怪的聲音? (聲音的特征:音色)
聲波能殺人嗎? (聲音的特征:響度)
哪種動物的聽力最好? (聲音的特征:音高、頻率)
聲音的利用、危害和噪聲控制
超音速飛機的速度有多快? (聲音的利用:超音速)
有史以來發出的最大聲音是什么? (噪音)
聲波去哪兒了? (聲音控制)
身體狀態的變化
溫度
是什么讓埃菲爾鐵塔變得更高? (物質狀態的變化:溫度)
身體狀態的變化
什么是物質? (物理變化:物質)
空氣為什么是看不見的? (物理狀態變化:氣態)
為什么鹽在水中會消失? (物理狀態變化:液態)
冰為什么很滑? (物理狀態變化:固態)
為什么雞蛋煮熟后會變成固體? (物理狀態的變化:熔化和凝固)
水晶從哪里來? (物理狀態變化:晶體)
物質的性質
頭發能像鋼絲一樣堅韌嗎? (物質的性質、強度)
塑料袋會消失嗎? (物質的性質、分解)
內能
分子熱運動
物質是由什么構成的? (物質的組成)
原子和分子有多大? (分子、原子)
內能
為什么金屬摸起來感覺很涼? (比熱容)
光現象
光的直線傳播
什么是光? (光源)
當燈關閉時,光到哪里去了? (光速)
為什么你的影子有時長有時短? (直線傳播)
光的反射
月亮為什么會發光? (反射)
為什么白天很難看到星星?
平面鏡成像
為什么鏡子里的物體是左右相反的? (平面鏡成像)
隱形衣真的存在嗎? (虛擬圖像)
光的折射
為什么望遠鏡使物體看起來更近? (折射)
光如何進入我們的眼睛? (反射和折射)
光的色散
為什么彩虹遙不可及? (分解陽光)
為什么物體會呈現不同的顏色? (分散和混合)
為什么X光可以透視身體? (光譜)
力量
力量
什么是力? (什么是力以及力的作用)
重力
為什么從懸崖上掉下來會如此致命? (重力的大小)
為什么人類不能長得像恐龍那么高? ()
為什么在月球上可以跳得更高? (引力)
運動和力
力量平衡
月亮為什么不會落下來?
水黽為什么不會沉入水中?
降落傘是如何拯救你的生命的?
摩擦
為什么搓手會讓手發熱?
牛頓第一定律
飛機如何“自下而上”飛行?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桌布魔術到底是怎么回事? (慣性)
電流和電路
兩種收費
什么是電?
電從哪里來? (體育)閃電從哪里來? (兩種收費)
購物車為何“電動”人? (靜電)
為什么電線要用塑料包裹? (導體和絕緣體)
電流測量
電鰻真的會放電嗎? (生物電)
電可以讓生命起死回生嗎? (電信號)
電動汽車能跑多快? (電流強度)
家庭用電
為什么插座不漏電? (家用電路)
電力
電如何變成光? (電能)
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古代人也用電嗎? (人類利用能源的歷史)
我們會耗盡電力嗎? (可持續發展)
左邊是我們的中學課本,右邊是《問物理》中的題。 它們完全相互呼應嗎?
這套書的作者安娜·克萊伯恩(Anna),畢業于牛津大學,是英國著名童書作家。 她的作品曾入選英國皇家學會青年圖書獎。 她創作的兒童讀物涵蓋了廣泛的主題,從鯊魚、黑洞、原子分裂到如何繪畫、莎士比亞的生平以及希臘神話和傳說。
經國內出版社引進后,也得到了一線物理老師王向紅的推薦和認可。
“作為一名物理教師,我深深認識到物理能夠培養學生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思維能力。學生學習物理對于自己和國家未來的發展都具有長遠的意義。這套《問物理》書非常平易近人、可愛,可以培養孩子對物理的興趣,幫助孩子建立對物理的親和力和對學科的信心,可以作為物理課的一個很好的補充。
03
對話式解釋輕松打開物理世界之門
這套書的知識核心來自初中,但采用了這個年齡段孩子喜歡的敘述形式。 非常適合作為一本物理入門書、一本啟蒙書、一本科普書。 傳統科普書籍的講解方式往往以知識的呈現為主,需要孩子像“聽老師講課”一樣仔細感受和理解。 這套書更像是和孩子的聊天,通過輕松愉快的敘述幫助孩子理解什么是物理。
例如,在談論物質的屬性時,沒有硬性解釋物質的屬性意味著什么,物質有什么屬性,物質的這些屬性有什么作用等等。
相反,它從童話故事中經常出現的一個問題開始:頭發能像鋼絲一樣堅固嗎?
在讀童話《長發公主》時,長發公主放下長發幫助王子爬上城堡,并經常提出疑問:這是真的嗎? 能實現嗎?
想要知道頭發能否捧起王子,首先要了解頭發的特性。
在觀察和理解這些特性的過程中,孩子會了解這種物質的特性,更好地理解物質屬性的概念。
通過思考,我們明白了物質的屬性意味著什么,但是這些屬性有什么用呢? 幾分鐘后我們將通過一個有趣的例子來理解這一點。
就像用牛仔布制作茶壺一樣? 簡單、易懂、有趣,幫助孩子進一步理解屬性的含義。
以及該屬性對物質本身的功能有什么影響? 我們通過這個頭發強度測試進一步觀察一下:
通過測試,我們可以得到原問題的理論結果:一頭滿頭的人發連兩只大象都可以拉上城堡,更何況是一個小王子。
但別忘了,我們的發根并沒有那么堅固,所以不要嘗試自己在頭發上掛重物。
《問物理》除了有趣之外,還對我們教材中的知識內容進行了補充和延伸。
例如,八年級初中物理課本在講聲音時,講的是“我們如何聽到聲音”。 它非常簡潔明了地講了我們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外界傳來的聲音使耳膜顫抖。 振動產生的信號通過聽小骨和其他組織傳輸到聽神經。 聽覺神經將信號傳輸到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這套書《人在太空中能聽到聲音嗎?》 這部分內容在卷中也有涉及。 不同的是,本書換了一個角度,用擬人的方式來講述:聲音是如何“進入”我們耳朵的? “鉆”字引起了孩子的好奇心。
然后,帶領小讀者沿著聲音的旅程一步步了解耳朵的秘密。
它是一種聲波 → 被外耳收集 → 進入耳道 → 引起鼓膜振動 → 振動通過小骨(砧骨、錘骨和鐙骨)傳遞到耳蝸 → 然后通過耳道轉化為生物材料耳蝸中的耳毛細胞可以將電信號經聽覺神經接收,然后傳遞到大腦的聽覺皮層,從而使人聽到聲音。
這個拆解過程可以讓孩子輕松了解到聲音其實是由不同的聲波振動形成的。
同時,大腦與聲音的關系也會得到補充:
以及聲音和振動:
這套閱讀材料更像是對教材的詳細補充,可以幫助孩子初步建立起相對嚴謹的知識結構,在入門階段打下扎實的物理基礎。
04
教孩子如何發現問題,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要知道蘋果掉到地上的現象隨處可見小學物理啟蒙,但發現這個問題的卻只有牛頓一個。
本書徹底打破了利用知識點進行突破的傳統模式。
例如,在講解音調、赫茲、頻率時,我們不直接列出知識點,而是用“動物的聲音為什么這么奇怪?”這個問題。
比較兩種截然不同的動物(獅子和老鼠)發出的聲音,一種很大,另一種很小。 如果他們交換了身份,他們就無法發出對方的聲音。 語氣幽默,同時透露出真相。 :物體越大,聲音越低沉。 相反,物體越小,聲音就越高。
在解釋聲音的擴散時,用“聲音為什么消失”來介紹。
在解釋物質狀態時,先從“為什么空氣是看不見的”開始。
這種講述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孩子理解物理知識和概念,還可以讓孩子更好地理解不同事物之間的聯系,學會如何提出問題。
物理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很多理論都是經過很長一段時間一點一點發展起來的。 學習物理的難度不僅與計算能力有關,還與邏輯思維有很大關系。
就像《鏡子里的物體為什么左右顛倒》這本書一樣,當孩子拿到這本書,看到封面上的問題時,就會有意識地思考為什么?
如果你仔細看封面并看到手電筒,你就會猜測這本書是否是關于光學的。 翻開這本書,你會發現,這本書確實是關于光的。
遵循這三個步驟,實際上就是一個向小讀者不斷滲透知識點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如果封面直接寫著“光學”,那么當你看到“為什么鏡子里的物體是顛倒的?”這個問題時,你就不會很愿意去深究其中的聯系。
對于不易理解的抽象概念,設置了可以在家做的有趣實驗,以方便理解,增加興趣。
比如慣性實驗,就是在瓶口放幾張紙,在紙上放幾枚硬幣,然后突然把紙拉出來,看硬幣是否還落在瓶口上。
通過這些簡單的實驗,孩子們可以親身體驗和觀察實驗過程,加深記憶,鍛煉動手能力。
物理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涉及到方方面面。 它揭示了事物發展的規律,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如今,已經離不開孩子的人生規劃。
希望所有的孩子通過這套書重新認識物理,喜歡物理,最終成為物理的好朋友!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并下單
發貨:下單后3天內發貨,河北發貨,默認圓通,全國包郵,偏遠地區另加運費。 周五中午11點后下的訂單將在下周一發貨,節假日順延。
注:團購圖書由出版社直接發貨,保證正版。 除質量問題外不予退換貨,請謹慎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