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化學最難的就是模塊化思維。 例如,當談到可逆反應時,你應該立即想到化學平衡相關的知識點,你應該立即想到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你問高中生,中學生記不住方程的人很少高中物理大題難題,但他們的問題是:記不記? 他們知道勒夏特列的原則是防止單個變量發生變化,但到了實際問題時,他們就想不清楚了。 我們再以無機化學為例。 鈉單位類中有十多個方程。 你說你上課認真聽講。 背誦它們難嗎? 我不這么認為。 至少我在攜帶的時候并沒有覺得困難。 但遇到實驗大題時我總是傻眼:因為我不知道該用哪個知識點來做。 這就是化學的特點:雜!
高中物理是完全相反的系統! 高中物理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非常密切。 舉個例子:化學專業,如果你選了必修課1和2,無機部分根本不學,也不影響你后面學習反應原理或者有機化學(不知道離子反應可能有一個影響,但說實話,沒有那么大),但是物理上就不一樣了。 必修課1的受力分析你不會,第二門課你也不擅長。 無論是機械能、電磁感應還是帶電粒子注入電磁場的大題高中物理大題難題,你肯定做不到。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計算圓周運動的向心力,你將無法解決彎曲軌道的機械能問題。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守恒機械能,那么80%的時間你都無法做動量守恒的大題。
我知道有些人可能會和我談論選修3-3,選修3-4,甚至選修3-5。 首先,選修3-3也和前面的知識點聯系非常緊密。 舉個簡單的例子,選修3-3中介紹的分子力,什么時候排斥力、萬有引力、平衡力?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分析力,你明白嗎? 后來說到理想氣體這個大問題,你不能分析力,也不能分析壓力的變化。 另外選修3-4機械振動,很多都是和彈簧的受力分析有關,包括各種加速度的變化,都和牛二密切相關。
唯一沒那么大作用的大概就是選修3-5了(說實話,確實很重要。光電效應電路圖分析,要用大三學過的電路分析)高中或選修課 3-1)。
所以你會發現高中物理和前面的內容結合得非常緊密。 它沒有化學那么高的系統要求,但你腦子里至少要有幾條線索把主要知識點連接起來。 建立這一切的前提不是背誦,而是理解。當你系統地復習多次之后,你自然會理解并牢記在心。
所以其實各有各的難點,就看你自己的特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