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瓜燈
萬圣節的象征是南瓜燈,還有南瓜在空中雕刻燈籠的故事。同樣,這是來自古代愛爾蘭。故事是關于一個名叫杰克的男人,他是一個醉漢,喜歡惡作劇。有一天,杰克把惡魔騙到樹上,然后在樹樁上刻了一個十字架,恐嚇惡魔,讓他不敢下來,然后杰克和惡魔做了一個三章的協議,讓惡魔答應施法,讓杰克永遠不會犯罪,條件是他要從樹上下來。杰克死后,他的靈魂既不能上天堂,也不能下地獄,所以他的靈魂只好依靠一根小蠟燭在天地之間指引他。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中,這種小蠟燭被放在一個鏤空的蘿卜中,稱為“”,古老的蘿卜燈演變到今天,由南瓜制成的南瓜。據說,愛爾蘭人到達美國后不久,就發現南瓜在產地和雕刻方面都優于蘿卜,于是南瓜成了萬圣節的寵物。
2. 節日食品
這萬圣節
的象征是南瓜燈,所以南瓜派也是萬圣節的節日食品,尤其是在美國。南瓜派是美國南部從深秋到初冬的傳統家常小吃,通常被食用,尤其是在萬圣節前后,成為一種合適的食物。南瓜干也常被用作萬圣節食品。隨著萬圣節蘋果收獲的臨近,焦糖蘋果( )已成為節日食品。方法是將蘋果從莖上直接插入竹簽中,然后握住竹簽將蘋果浸泡在糖漿中,然后浸上一層糖衣,有時粘上堅果、棉花糖、小餅干、爆米花等萬圣節代表什么動物,有時加入一些肉桂粉,成為精致的小吃, 有時也會蘸上巧克力來做,然后在外面粘上五顏六色的巧克力米。酸甜的蘋果與外面的糖霜相得益彰,孩子們都很喜歡!焦糖蘋果是從萬圣節到圣誕節的節日食品,在美國各地都很受歡迎。在美國,每家每戶都會在萬圣節準備焦糖蘋果送給上門乞討糖果的孩子,但也有人把針頭和刀片插在蘋果里故意傷害別人的情況,送焦糖蘋果的習慣逐漸消失了。雖然大部分只是惡作劇,真實案例中的孩子也只是受了輕傷,但很多家長還是很擔心。還有一種熱蘋果酒,就是蘋果汁或者蘋果酒,是將蘋果酒加熱后加入肉桂、丁香、糖制成的,加熱時酒精幾乎已經揮發了。這種飲料在冬天的歐美很受歡迎,從圣誕節一直喝到春天,這個時候經常喝熱紅酒,這很相似,就是用紅酒代替蘋果酒。在萬圣節,兒童和青少年打扮成鬼魂,在街上要糖果,所以糖果也是這個場合的一種食物,而這個時候商店里賣的糖果更以鬼魂的形狀流行,糖果包裝成橙色、棕色或黑色,這在萬圣節很常見。
3.不請吃飯就惹事
萬圣節的一個有趣的方面是“”,這種習俗并非起源于愛爾蘭,而是始于公元九世紀的歐洲基督教會。 11月2日被基督徒稱為“萬靈節”。在這一天,信徒們跋涉穿過偏遠的鄉村,從一個村莊到另一個村莊乞求用面粉和葡萄干制成的“靈魂之糧”。這種乞討的傳統已經演變成孩子們提著南瓜燈籠的糖果游戲。見面時,打扮成鬼精靈的孩子們都發出了“不要吃就鬧”的同樣威脅,主人自然不敢懈怠,說“請吃飯!請吃!同時,把糖果放在孩子們隨身攜帶的大口袋里。
10月31日是西方萬圣節前夕,美國的街頭到處都是激動人心的現場表演,舞臺上的幻覺魔術,逼真的流浪尸鬼,各種恐怖電影放映。
這個狂歡節的起源是,公元前500年,生活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人們相信,死者的靈魂會在10月31日回到他們居住的地方,并在生者的身體中尋找活人,以獲得重生的機會。由于擔心鬼魂會奪走他們的生命,當地居民會在10月31日到來時關掉所有的燈,讓鬼魂找不到活人,并打扮成惡魔來嚇跑鬼魂。
隨著時間的流逝,萬圣節的意義逐漸變得喜慶。于是,象征萬圣節的怪物和圖片變得可愛而古怪萬圣節代表什么動物,比如瓜怪和女巫。喜歡創意的美國人在這一天盡最大努力打扮自己,讓萬圣節更加有趣。
萬圣節是孩子們玩樂的好時機。在孩子們的眼中,這是一個充滿神秘感的節日。夜幕降臨,孩子們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顏六色的化妝服,戴上奇怪的面具,提著“千斤頂燈籠”跑出去玩。“杰克的燈籠”很可愛,南瓜被挖空了,外面刻著笑瞇瞇的眼睛和一張大嘴巴,然后插一根蠟燭在瓜里放進去
萬圣節圖片
點燃后,人們可以遠遠地看到這張傻傻可愛的臉。
清理完畢后,一群群打扮成妖怪的孩子手里拿著“千斤頂燈籠”跑到鄰居家門口,氣勢洶洶地大喊:“是想惡作劇還是給款待”、“給錢還是給食物”。如果大人不用糖果和零錢來招待他們,那些頑皮的孩子就會按照他們說的去做:好吧,如果你不招待,我就捉弄你。有時他們會在某人的門把手上涂上肥皂,有時他們會給別人的貓涂上顏色。這些小惡作劇往往會讓大人發笑。當然,大多數家庭都非常樂意招待這些無辜的小客人。所以萬圣節前夕的孩子們總是肚子飽滿,口袋也滿滿的。
這
萬圣節前夕最受歡迎的游戲是“咬蘋果”。在游戲過程中,將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中,然后讓孩子們用嘴咬蘋果,不用手,誰先咬誰就是贏家。
萬圣節(也稱為南瓜節)在 10 月 31 日慶祝,是英語世界的傳統節日,主要在北美、不列顛群島、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那天晚上,孩子們會化妝,戴上口罩,挨家挨戶地收集堅果。在華語地區,萬圣節經常被誤認為是萬圣節。
萬圣節在英文中被稱為“”,是“All Eve”的縮寫,指的是All (All's Day)的前夕,類似于平安夜被稱為“Eve”。萬圣節源自中古英語,接近于神圣的詞源,在蘇格蘭和加拿大的某些地區,萬圣節仍然被稱為“All Mas”,意思是在紀念所有圣徒的那一天慶祝彌撒。
萬圣節通常與超自然事物有關。萬圣節傳統上被認為是歐洲最接近鬼世界的時間,這個傳說類似于中國的玉蘭節。美國明尼蘇達州的阿諾卡被稱為“世界萬圣節之都”,每年都會舉行大規模游行來慶祝。
[編輯本段] 萬圣節的起源
2000多年前,歐洲天主教會將11月1日定為“全天”。也就是說,圣徒的意義。傳說自公元前 500 年以來,居住在愛爾蘭的凱爾特人將節日提前了一天,即 10 月 31 日,他們居住在愛爾蘭,在那里用古怪的蘭花雕刻著 JACK-O'-。他們認為這一天是夏天的正式結束,也就是新年的開始,嚴冬開始的日子。當時,人們相信死者的靈魂會在這一天回到他們曾經的家,在生者中尋找生者,從而重生,這是死后重生的唯一希望。活人害怕死者的靈魂會來取他們的性命,所以在這一天,人們熄滅了火和蠟燭,讓死者的靈魂找不到活人,他們把自己打扮成惡魔和怪物來嚇跑死者的靈魂。之后,他們將重新點燃火焰蠟燭,開始新的一年。傳說凱爾特部落仍然有在 10 月 31 日殺死活人的習俗,以向死者致敬。
到公元 1 世紀,占領凱爾特部落的羅馬人逐漸接受了萬圣節習俗,但此后廢除了焚燒活人和獻祭死者的野蠻做法。羅馬人的豐收慶祝活動與凱爾特人的儀式相結合,戴著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動物或妖精,以驅趕在他們周圍游蕩的惡魔。這就是當今世界上大多數人都穿著古怪的服裝慶祝萬圣節的起源。隨著時間的流逝,萬圣節的意義逐漸改變,變得積極快樂,節日的意義成為主流。死去的靈魂正在尋找替代品來回歸世界的想法逐漸被拋棄和遺忘。時至今日,大多數象征萬圣節的圖片,如女巫和黑貓,都有友好、可愛和有趣的面孔。
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成為國教后,基督教被確立為國教,當時的基督教實際上已經演變為天主教。君士坦丁下令全國皈依基督教,不悔改的異教徒加入了教會,并帶來了各種異教,包括死者的盛宴,他們必須將其作為生活的一部分來維持。
由于教會無法根除人們的異教習俗,它不得不將其中一些習俗神圣化,尤其是 10 月 31 日的死亡日。在八世紀,教皇將11月1日定為紀念教會歷史上所有殉道者的日子。因此,10月1日是萬圣節前夕。天主教會允許人們在 10 月 31 日慶祝這個節日,因為 11 月 1 日是一個神圣的日子。后來,萬圣節變成了全天,意思是“圣潔”,10月31日是萬圣節前夕。后來被簡化為eve和een,前者的意思是“eve”,后者是縮寫,意思是“夜晚”,變成了今天,代表萬圣節前夕。中國人簡單地將10月31日稱為萬圣節,但實際上它應該翻譯為“萬靈節”。
萬圣節符號
這
萬圣節的主題是鬼魂、可怕以及與死亡、魔法和怪物有關的事物。萬圣節通常與鬼魂、食尸鬼、女巫、蝙蝠、黑貓、貓頭鷹、精靈、僵尸、骷髏和惡魔以及吸血鬼和弗蘭肯斯坦等虛構人物聯系在一起。
黑色和橙色是萬圣節的傳統顏色。現代萬圣節產品也大量使用紫色、綠色和紅色。秋天的元素,如南瓜和稻草人,也成為萬圣節的象征。
杰克燈是萬圣節最廣為人知的象征。在英國和愛爾蘭,當地人過去常常在挖空的蘿卜中點燃蠟燭來制作杰克燈,但移民到美國很快就采用了南瓜,因為它們更大,更容易雕刻圖案。許多家庭在南瓜上雕刻可怕的面孔,并將它們放在門口的班級上,傳統上是為了嚇跑惡魔或妖怪。
南瓜是橙色的,所以橙色也成為傳統的萬圣節顏色。用南瓜雕刻南瓜燈也是萬圣節的傳統,也可以追溯到愛爾蘭。傳說有個叫杰克的人,他非常吝嗇,死后不能進天堂,因為他取笑魔鬼,不能進地獄,他不得不提著燈籠四處游蕩,直到審判日。結果,杰克和南瓜燈成為了被詛咒的地質的象征。為了在萬圣節前夕嚇跑這些鬼魂,人們用蘿卜、甜菜或土豆雕刻出可怕的面孔,用燈籠代表杰克,這就是南瓜--.當愛爾蘭人移居美國時,他們開始雕刻南瓜,因為在美國秋天,南瓜比蘿卜更豐富。現在,如果人們在萬圣節之夜將南瓜燈掛在窗戶上,則表明那些穿著萬圣節服裝的人可以敲門并索要糖果。
萬圣節活動
不給糖就搗蛋
這
萬圣節的主要活動是“不給糖就搗蛋”。打扮成可怕人物的孩子們挨家挨戶按鄰居的門鈴,大喊:“不給糖就搗蛋!(即,沒有款待的惡作劇),主人(也可能穿著可怕的服裝)會拿出一些糖果、巧克力或小禮物。有些家庭甚至使用音效和香煙機來營造恐怖的氣氛。一個孩子一晚上拿到的糖果,往往被數在袋子里,然后整個袋子帶回家。
“or Treat”游戲起源于愛爾蘭。古代愛爾蘭異教徒相信,在萬圣節,鬼魂會聚集在他們家附近并受到娛樂。于是,在“宴席”過后,村民們偽裝成鬼靈,在村外徘徊,引導鬼離開,避邪。同時,村民們還會在房子的前院放一些水果等食物來喂鬼,以免它們傷害人類和動物,或者掠奪其他收成。從那以后,這種習俗被延續下來,并變成了一種“不給糖就搗蛋”的游戲,孩子們在游戲中取笑不慷慨的商人或家庭。
在蘇格蘭,孩子們要糖果,並說:「天空是藍色的,草地是綠色的,但愿我們有我們的糖果。(天是藍的,草是綠的,聚在一起慶祝萬圣節前夕),然后唱歌跳舞贏取糖果。
傳統的萬圣節服裝包括僵尸、鬼魂、女巫、惡魔等。典型的服裝上覆蓋著一塊布,在鬼魂上切了兩個眼孔。在 19 世紀的蘇格蘭和愛爾蘭,人們相信鬼魂會在萬圣節前夕出現,所以他們會打扮成鬼魂,讓鬼魂認為他們是同類中的一員。近年來,萬圣節前夕的服裝已經變得不僅僅是可怕的,而是可以打扮成電視劇或電影明星,以及政治家等公眾人物。2004年,恰逢美國總統大選,喬治·W·布什和克里成為美國流行的萬圣節禮服。2001年911襲擊事件發生后,消防員和警察成為兒童的目標。據估計,2004年,大約有215萬美國兒童打扮成蜘蛛俠,這是當年最受歡迎的服裝。它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很常見。該項目于1950年啟動,通過學校向兒童分發小錢箱,以便兒童在乞討糖果時可以收集捐款。據估計,自推出以來已籌集了超過1.19億美元。
一家研究機構為全美零售聯合會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2005年有53.3%的顧客會在萬圣節購物,在地板上花費38.11美元,比去年高出10美元,據估計,2005年美國消費者在萬圣節花費了33億美元。
蘋果咬游戲(為)。
參與者設法用嘴巴咬住漂浮在水面上的蘋果。
其他游戲
在愛爾蘭,有一種傳統的占卜游戲,參與者蒙上眼睛,從一張桌子上選擇一道菜,上面放著幾個小盤子,比如觸摸一個裝有泥土的盤子,表示來年會有人與參與者有關系,比如水意味著人們會走得很遠,硬幣代表財富, 豆子將代表貧窮,依此類推。在19世紀的愛爾蘭,少女們會把蛞蝓放在撒滿面粉的盤子上,爬行的蛞蝓看起來像她們未來的丈夫。在
北美,傳說如果一個未婚女性在萬圣節坐在黑暗的房間里,她可以在鏡子里看到她未來的丈夫。但是,如果他們要在結婚前死去,鏡子里會出現一個頭骨。自 19 世紀后期以來,這種習俗一直非常流行,并且還出售賀卡。
講鬼故事和看恐怖電影是萬圣節派對上的常見活動。以萬圣節為主題的電視特輯通常在萬圣節假期或之前播放,主要針對兒童。
不同的宗教觀點
大多數基督徒認為萬圣節沒有宗教意義,只將其視為一個普通的節日。但有些教會將萬圣節視為魔鬼撒旦的盛宴,并強烈反對他們的會眾參加任何萬圣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