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試卷從日常生活、勞動場景中提取與物理有關的素材,引導中學生從物理的視角認識周圍的世界和我們自己,完善對事物的科學認知,除了有利于發揮物理學科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作用,也有助于產生健康生活形式。
第3題主要取材于空氣質量報告方面的內容,引導中學生了解空氣質量的重要指標,并積極參與到空氣污染問題的討論和整治當中。第4題注重討論了物理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引導中學生了解不同的物理元素在人體生長發育和機體運行中的奇特作用,樹立合理攝取營養元素保持身體健康的意識。第5題落實課程標準“在家務勞動中感悟物理原理”的要求初三物理實驗教學總結,通過討論家用燃料組成、食物調料、餐具清洗原理、養育花草等問題,彰顯“生活處處有物理,生活處處用物理”,引導中學生把課本知識的學習延展到生活實踐中,構建遇見實際問題要懂得運用科學原理去找尋對策的意識。第6題討論了空氣溫度和人造磚石的原理,只要學會從微觀粒子的角度去認知事物,人們可以更容易構建對物質世界的客觀認識。
弘揚民族智慧、增強文化自信
物理試卷從我國唐代工藝技術成果和當代科技成就中挖掘素材,讓中學生感受我國古時人民超群的智慧,深刻認識我國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價值,提高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時體會國家科技進步在民族復興中的重要作用,迸發對科學的好奇和熱愛。
第1題取材于廣州本土的優秀傳統文化——廣彩、廣繡、扒龍舟、廣東泥塑;第16題取材于我國唐代重要科技專著《天工開物》關于金屬煉鐵的描述,針對不同性質的金屬初三物理實驗教學總結,當時的人們能合理運用符合科學原理的不同技術進行提煉和分離,讓人難以不感慨技術的魅力和弘揚的力量;第17題創設了從天然鹽河水中獲取重要脂類的真實情景,讓中學生在真實案例中體會唐代物理技術;第9題以神舟飛船運載湖人的推動劑選擇為背景,討論傳統燃料和新能源的借助;第15題取材于北京大力發展新能源車輛的背景,討論了車輛儲能電瓶的原材料問題。這種素材呈現了我們國家由古至今從不缺少科技創新,充分詮釋了我國人民在認識借助和改建自然中的巨大智慧,也突顯了中華民族卓越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
文/北京晚報·新花城記者:魏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