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鬼節”
在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每年的10月31日都有“萬圣節”。 我們翻譯成中文就叫“萬圣節”。 萬圣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 這天晚上就是一年中的“中元節”。
孩子們最喜歡的節日
萬圣節是孩子們玩耍的好時光。 在孩子們眼里,這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節日。 夜幕降臨,孩子們迫不及待地穿上色彩繽紛的服裝,戴上各種奇怪的面具,抓起“杰克南瓜燈”跑出去玩。 “杰克南瓜燈”看起來很可愛。 方法是將南瓜挖空,在外面刻上笑眼和大嘴,然后將蠟燭插入瓜中點燃,這樣人們就可以從很遠的地方看到它。 這一張無辜的笑臉。
清理完畢后,一群群裝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提著“南瓜燈”跑到鄰居家門口,恐嚇地喊著:“惡作劇或請客”、“要錢還是要食物”。 如果大人不給他們糖果或零錢,那些調皮的孩子就會說到做到:好吧,如果你不給他們錢,我就捉弄你。 有時他們給別人的門把手涂肥皂,有時他們給別人的貓涂顏色。 這些小惡作劇常常讓大人們哈哈大笑。 當然,大多數家庭都非常樂意招待這些天真的小客人。 所以萬圣節的孩子們總是肚子鼓鼓的,口袋鼓鼓的。
萬圣節最受歡迎的游戲是“咬蘋果”。 游戲時,人們讓蘋果浮在裝滿水的盆里,然后讓孩子們用嘴咬蘋果,不用手。 誰先咬到蘋果,誰就是勝利者。
萬圣節標志
騎掃帚的女巫、妖精和骷髏都是萬圣節的象征。
貓頭鷹和其他夜行動物也是萬圣節的普遍象征。 起初,這些動物被認為非常可怕,因為人們相信它們能夠與死者的靈魂交流。
黑貓也是萬圣節的象征,也有一定的宗教淵源。 黑貓被認為有轉世的能力,并且有預測未來的能力。 在中世紀,人們相信女巫可以變成黑貓,所以當人們看到黑貓時,他們會認為這是喬裝的女巫。這些符號是萬圣節服裝的流行選擇,經常被用作賀卡或賀卡上的裝飾。視窗。
黑色是萬圣節的傳統顏色,可能是因為各種萬圣節傳統或儀式都在晚上舉行。
南瓜也是萬圣節的標志性象征。
南瓜是橙色的,因此橙色也成為了萬圣節的傳統顏色。
用南瓜雕刻南瓜燈是萬圣節的傳統,這一傳統也可以追溯到愛爾蘭。 傳說有一個名叫杰克的人非常小氣,死后無法進入天堂,也因為嘲笑魔鬼而無法進入地獄。 所以,他只能提著燈籠到處流浪,直到審判日到來。 結果,杰克和南瓜燈成為了被詛咒的流浪靈魂的象征。 為了在萬圣節嚇走這些游蕩的鬼魂,人們用蘿卜、甜菜或土豆雕刻出可怕的面孔,代表提著燈籠的杰克。 這就是南瓜燈(Jack-o'-)的由來。
當愛爾蘭人移居美國時,他們開始雕刻南瓜,因為秋天的南瓜比蘿卜更多。
現在,如果人們在萬圣節之夜在窗戶上掛上南瓜燈,就表明穿著萬圣節服裝的人們可以敲門并玩“不給糖就搗蛋”的糖果。
萬圣節習俗——不請吃飯就搗蛋
萬圣節的一個有趣的內容是“”。 這種習俗并非起源于愛爾蘭,而是始于公元九世紀的教堂。 當時,11月2日被基督徒稱為“萬靈節”。 這一天,信徒們長途跋涉穿過偏遠的鄉村,挨家挨戶乞討用面粉和葡萄干制成的“靈魂蛋糕”。
據說,捐贈蛋糕的家庭相信教堂僧侶的祈禱萬圣節是個什么節日,期望得到上帝的保護,讓已故的親人盡快進入天堂。 這種挨家挨戶乞討的傳統,演變成了孩子們提著南瓜燈挨家挨戶乞討糖果的游戲。 見面時,裝扮成鬼魂、精靈的孩子們總是威脅“不要飯就鬧”。 主人自然不敢怠慢,連聲說道:“請吃飯!請吃飯!” 同時把糖果放到孩子們的手中。 將其放入大口袋中。
還有一個關于南瓜雕刻用作燈籠的故事。 這又來自古代愛爾蘭。 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杰克的男人,他是個酒鬼,喜歡惡作劇。 有一天,JACK騙魔鬼爬上一棵樹,然后在樹樁上刻了一個十字架,恐嚇魔鬼,讓他不敢下來。 隨后JACK與魔鬼簽訂了三部分協議,請求魔鬼同意施展魔法萬圣節是個什么節日,讓JACK永遠不會犯罪并讓他從樹上下來。 。 JACK死后,他的靈魂既不能上天堂,也不能下地獄,所以他不死的靈魂只能依靠一根小蠟燭來照亮和引導他在天地之間徘徊。
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中,這種小蠟燭被放置在一個挖空的蘿卜中,被稱為“Jack-O-”。 古老的蘿卜燈籠演變至今,現在是用南瓜制成的杰克-O-燈籠。 據說,愛爾蘭人到達美國后不久,就發現南瓜無論從產地還是雕刻上都優于蘿卜,于是南瓜就成了萬圣節寵物。
摘要:萬圣節是西方的鬼節,與中國的鬼節不同。 萬圣節期間,人們打扮成各種鬼魂和精靈,孩子們玩“不給糖就搗蛋”的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