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結論,哦不,題主是否能讀兩本數學書,我無法給出明確的結論。 我只能給出在什么條件下對題主做出這樣的選擇更有利。 但同時也希望受訪者在高考之后再考慮一下這個問題。 審查階段不允許有錯誤,不允許有猶豫。
首先,很多受訪者提到數學需要一個人的天賦和智商。 這是一個真實但無用的說法。 確實,如果深入到科研階段,數學是對人智商的一大考驗,但這對于任何學科都是一樣的。 對于任何一個已經充分發展起來的學科來說,想要取得好的成績,不是靠精心鋪磚就能實現的,而是需要悟性和天賦。
但對于本科課程來說,即使像數學這樣的學科也是一門技術學科。 只需要你了解相應的技術并學會應用即可。 您不需要創建或提出任何新想法。 你要把基礎學好,不管你去哪所大學,不管是top 2還是top 2,都是一樣的。 如果你有大學生的平均智商水平,能靜下心來好好學習,不讓事情溜走(注意,這比想象的困難一百倍),你還是能順利渡過的(不并不意味著你學習得很好)。
本科數學和高中數學在思維方式、知識深度和廣度上確實有很大不同。 但也正因為如此,大多數本科數學課程都是自成體系的,這給了不同高中知識背景和技能點分布的學生同樣的學習機會。 高考中使用的大部分技巧和二次結論,到了大學就失去了用處。 需要用到的只是一些最基本、最基本的概念。 如果您需要任何特殊的高中數學技能,請放心,任何負責任的教授都會談論它或在練習課上給您練習。 所以這不能成為學習大學數學的主要門檻。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只要你喜歡數學,就可以報考數學系。 你不必有頂尖的智商二本大學專業排名,不必有140+的數學成績,不必懂得很多高中數學的解題技巧,但你必須具備學習數學的基本素質。 比如,題目的主體是不是一個抽象邏輯推理能力強、組織清晰的人(對于思維無組織的人來說學數學就是一場災難)? 你有一定的數學運算能力嗎(如果沒有時間限制,打開書本,你有能力完全正確地進行正常難度的計算或推導嗎)? 您是否對理解抽象概念有一定的親和力(例如,高中數學的概念是否容易學習,沒有太大的難度)? 你有獨立學習的能力嗎(畢竟大學數學是理科專業,不能像文科那樣靠背就能通過考試,需要花時間學習)? 面對長文,你是否有勇氣破繭而出,不怯場(相信我,大學數學永遠是長文的衍生)?
對于上述問題,其實主體很可能還沒有到可以自我評價的階段。 高考結束后,希望學科做一些評價。 我和答主的情況類似。 我對數學感興趣,但高中三年沒有接觸過比賽,沒有理想。 高考后,我的成績并不理想,只能報考一所普通211大學的數學系,專業排名并不靠前。 成績與高考前的目標分數相差甚遠。 我當時的自我評價很簡單。 首先,我看了一下我的高中數學成績:我的高中數學成績可能不是頂尖的,但我仍然需要有“偶爾”獲得130+這樣的高分的經歷。 高分的意義不在于知識或技能二本大學專業排名,而在于信心。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數學能力的可能性完全不抱希望,就很難成功地完成數學。 二是購買內容比較簡單但有一定深度的大學數學教材并閱讀,看看(在絆倒之后)我是否能夠成功理解并做一些練習。 被訪者選擇了辛勤編寫的數學科普教材《數學分析八講》和魯丁編寫的《數學分析原理》。 這兩本書都是自學的,不需要任何先驗知識。 它們可以很好地測試和培養一個人基于嚴密邏輯學習抽象概念的能力。 我在高考結束和高考申請支持之間讀完了數學分析的八講,暑假期間讀完了魯丁的前半部分內容。 在這個過程中,受訪者發現自己獲取數學概念的能力比較好。 一路上他并沒有遇到什么大問題,還能做一些練習。 他對后續的課程也非常感興趣和期待,所以他很有信心去數學系學習。 學習。 相反,如果我發現這個過程很瘋狂或者完全無法理解,練習不清楚,并且我對后續課程沒有期望,那么我永遠不會繼續在數學系學習,很可能不得不改變我的專業。
我也向高考后的考生推薦上述同樣的評估。 當然,對于剛剛順利完成大學學業的人來說,這個要求可能有點高了。 答:我上大學的時候,在常年的幾節數學課上,我遇到了太多資質平平、沒有數學理想的同學,卻能夠順利地理解大學數學知識、順利通過考試、找到工作。 這些學生可能沒有提前做過這些評估,但無一例外他們都具備學習數學所必需的某些基本素質,而且他們也愿意努力學習并向別人請教。 最重要的是,對數學不存在不切實際的迷戀或幻想。
是的,尤其是像受訪者這樣的二年級數學學生和二三年級數學學生,必須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但最好不要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或想法。 ,比如想要解決某個猜想,成為一名數學家的幻想。 否則的話,在非一流的環境中,缺乏身邊大神的指引,很有可能會發展成為毀滅自己未來的人形生物。 當然,你可以計劃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畢竟,如果你不在乎錢的話,成為一名數學瓦工(普通工人)仍然是一個現實的理想。 最好的情況是,除了數學之外,該學科還對一兩門與現實世界相關的學科感興趣,比如生物學(生物信息學、DNA序列分析、神經科學等)、計算機(目前流行的人工智能)、金融(量化對沖、利用先進的數學模型指導股票交易等)、統計學(各種統計推理、概率建模等)等。 在上面的例子中,很多有實際意義的問題都可以概括為比較難(或者不難但有趣)的數學問題。 只有擁有廣闊的視野,將數學與現實生活學科相結合,才能將學科學到的數學技術在未來派上用場(無論是用于進一步的科學研究還是工作)。 我發現有些學數學的人有一種近乎強迫性的潔癖,認為數學是純粹的,不能與現實結合,否則就會被玷污。 不知道題主對數學的“興趣”是否有這樣的成分。 我認為這種通過堅持來逃避的觀念是不可接受的。 面對現實世界,人類目前可用的數學工具極其有限,因此無法描述和解決許多現實世界的問題。 可以說,來自現實世界的問題是數學發展的一大考驗,是不可避免的。 我認為認識到這一點對學科學習數學有很大幫助。 俗話說,獨木難支,對于作為科學之王的數學來說也是如此。 如果你沒有這個意識,對不起,除非你是百萬分之一的天才,否則你不擅長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