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好理論學習中心集體學習陣地。 按照“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尊德、學史實踐”的總要求,堅持領導班子帶頭先學一步,學一學層次更深。 通過自學、集中學習研討、專題學習等形式,召開集中學習研討、集中學習會3次,印發《理論中心組學習參考資料》450余冊,發放各類資料近400冊。學習材料; 各級黨委(黨組)和基層黨組織,通過理論中心組、第一專題、主題黨日、專題會議等方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360余場,充分發揮理論學習中心組在黨史學習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用好文明實踐學習陣地。 充分整合利用現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進一步打造三級“中心、所、站”黨史學習、教育、文明實踐學習陣地,將黨史故事、人物形象、紅軍長征經過紫云的紅色故事搬進了學習陣地。 通過開展知識宣傳、解讀紫云革命歷史、聽紅色故事、看紅色電影等多種形式的紅色文化教育,有效地為廣大群眾提供了圖像、聲音、文字、圖片、對象和敘述。 為人民群眾打造綜合性黨史學習教育平臺,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人心。 截至目前,全縣已組織各類講座120余場,體驗式教育30余場,開展現場黨史學習教育2000余人次。
用好黨校培訓陣地的積極作用。 要把黨史學習教育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重中之重。 通過專題講座、現場教學、交流研討等方式,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呈現黨的革命斗爭歷程,傳播和弘揚黨的“精神譜系”。 ”,引導廣大學員學習黨史,繼承黨的傳統,開啟新征程2024年物理班會學習資料六,創造新業績。培訓班邀請黨校講師、黨史研究專家、領導干部、優秀黨員代表等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共舉辦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培訓班4期,培訓學員550余人次。
用好重要的革命場所和陣地。 用好革命遺址、烈士陵園、紅色文化公園等紅色文化教育基地,不斷挖掘整合紅色資源,推動靜態紅色資源轉變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課堂; 組織各級各部門一大批黨員干部、農村退伍軍人黨員、中小學生、醫務人員到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等一系列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初心使命”“緬懷革命先烈,傳承長征精神”2024年物理班會學習資料六,引導廣大群眾慎思追古,緬懷先輩,傳承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
利用好學校教育陣地。 注重黨史學習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通過在各學校組織主題班、班組活動、思想政治課等宣傳、講解黨史知識等活動,對青少年開展常態化黨史學習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了解黨史知識黨的歷史、光榮傳統、優良作風和英雄模范事跡激勵著廣大青年增強對黨和愛國熱情,深深培育紅色基因。 3月份以來,共組織全縣128所中小學校60965名中小學生觀看《小學黨史、永遠跟黨走》首課視頻,開展3場黨史學習教育主題活動; 利用學校培訓崗位,對教育系統黨員教師進行黨史學習和教育培訓1000余人次,不斷提高廣大黨員教師的政治判斷力、政治理解力、政治執行力,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切實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整合教育資源,不斷推動紫云教育改革發展。
充分利用網絡媒體作為宣傳平臺。 線上線下同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 通過縣人民政府網站、“鴨綠紫云”微信公眾號、“今日紫云”APP、“紫云TV”抖音、“東京紫云”專區等載體開展宣傳,積極與中央、省市媒體溝通發表黨史學習教育相關文章40余篇,在人民網、多彩貴州網、貴州日報、安順移動等媒體發表(播放)文章290余篇,不斷形成宣傳勢頭強勁,營造了學習黨史的濃厚氛圍,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近群眾、深入人心,形成了黨史學習教育深入人心的生動局面。全面啟動、上下聯動、深入推進。 (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