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致力于舉辦基礎科學研究,自1997年創立以來堅持“創新、交叉、綜合”的原則,不斷在招攬學術精英,營造修身學術環境,埋頭科學探求,培育頂級人才方面取得可喜成績。正在發展成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基礎研究基地。
2021年將在物理學(含天體化學)、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三個專業,直接從應屆專科畢業生中招收博士生,計劃招生的博士生導師有:
一、物理學
1) 凝聚態理論:顧秉林、翁征宇、姚宏、汪忠、劉崢、朱邦芬(兼職)、段文暉(兼職)
2) 原子與分子化學:翟薈
3) 理論化學:聶華桐、 Czech、歐陽鐘燦(雙聘)、于淥(雙聘)
4)天體化學:白雪寧
二、數學
1) 基礎物理:王小云
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1)計算機視覺、計算機圖形學:郭百寧(雙聘)、沈向洋(雙聘)
高等研究院熱忱歡迎全省各重點院校有志于從事基礎科學研究、優秀應屆專科畢業生來此攻讀博士學位,有意者請與高等研究院辦公室聯系:。
附錄一:2021年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物理學專業博士生招生信息
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的物理學研究主要是凝聚態化學、冷原子化學、量子引力和天體化學方向的基礎理論研究,我們熱忱歡迎有志于化學基礎理論研究工作、具有扎實理論基礎的優秀本科生來此攻讀博士學位,有意向的朋友請將個人簡歷、自我陳述、本科期間主干課程成績及院系排行發送至如下地址:李老師();并請起碼一位老師將推薦信發送到該地址。原則上不晚于2020年6月15日。我們將擇優選購部份申請人進行筆試。面試時間及具體安排,將視疫情防治情況另行通知。
高等研究院物理學主要研究人員及其研究領域如下:
凝聚態物理
顧秉林院士:凝聚態化學和材料科學交叉領域課題。包括固體和低維系統的電子結構和元件應用、材料物性估算和設計等課題。
翁征宇院士:高溫超導的微觀機理、低維強關聯電子系統、量子相變和量子臨界現象等。
姚宏院士:強關聯電子體系和拓撲量子體系中的理論問題,包括高溫超導、量子載流子液體、非費米液體、新穎量子相變、拓撲序、量子估算、量子糾纏、演生對稱性、量子體系熱化和多體局域化等。
汪忠研究員:凝聚態理論。近期研究方向包括拓撲物態和拓撲現象、開放量子體系、非平衡多體化學、強關聯量子體系等。
劉崢副研究員:基于第一性原理估算的凝聚態化學和材料科學交叉領域課題,主要注重凝聚態理論前沿進展(如拓撲序、分數化、量子阻錯)與實際材料的對接。
冷原子化學
翟薈院士:冷原子和凝聚態等系統量子物質的研究。冷原子方面包括強相互作用和拓撲物態、基于冷原子等人工量子體系的量子模擬;更一般性的量子物質的研究包括全息對偶原理、非平衡動力學中的普適性、機器學習在物理學中的應用等。
: 強相互作用冷原子體系,包括少體和多體方面的研究,以及在連續模型或則非乏味格點模型下的費米玻色液體。
量子引力
Czech 研究員:以高能理論、相對論、信息學、凝聚態等方式來研究時空的基本結構,主要的研究方式是全息排比(AdS/CFT )。
天體化學
白雪寧研究員:理論天體化學。以高性能估算為主要手段研究行星產生和高能天體化學等領域中的基本問題;磁流體和等離子體數值估算方式。(通過天文系招生,詳見招生網)
更多內容請瀏覽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主頁:
附錄二:2021年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招生信息
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可視估算方向)主要研究領域(課題)為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
博士生導師為高等研究院雙聘院士郭百寧院士和沈向洋院士,合作導師為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張鈸院士()與溫江濤院士()。
入學博士生將在清華大學完成相關的課程學習和其他培養環節,同時在兩位老師的指導下,在高等研究院和微軟亞洲研究院進行課題研究工作。博士生培養遵守中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培養要求。
感興趣的朋友請將個人簡歷,頭兩年成績單及全系排行,曾從事的科研工作及成果,發表論文情況及論文復印件,以電子版方式于2020年9月1日之前獻給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李老師 ()。
我們按照報考情況,將在6月底,7月底,8月底,和9月中旬分批對申請的朋友組織面試和筆試。
招生生源專業不限,以信息大學,自動化,電子,數理基科等相關專業為主,同時也十分歡迎物理、物理等其他相關專業中學生申請。要求中學生具備保研資格。
我們將于6月5日上午9-11點舉行在線招生宣講會,歡迎感興趣的本科生出席。宣講會具體安排詳見
如果你們對于相應的培養計劃,招生標準,和筆試有任何疑惑,歡迎你們和李老師聯系:, 我們將第一時間給與解答。
附1: 博士生培養計劃簡介:
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視培養博士生成長為一流學術人才為己任,已經培養的博士中絕大多數以學術為生涯,有的已成為某個領域的領軍人物。自郭百寧、沈向洋院長2006年被任命為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雙聘院士以來,高研院可視估算方向共招收了超過20名博士生。2006年,在這一工作初始,兩位老師就和高等研究院諸位老師一道全球量子物理專業大學排名,討論確定了這個博士生培養計劃的指導思想和目標:就是中學生必須才能做出世界頂尖的系統性的科研工作,在畢業時達到國外頂尖大學MIT、、CMU、 (全世界計算機專業排名前四) 計算機博士畢業生同等的水平。而在具體工作中,一個重要的評判標準是中學生在畢業前必須才能以第一作者在自己的領域的頂尖學術期刊和大會發表一系列論文。論文的質量與數目應達到或超過MIT、、CMU、 計算機學科博士畢業生同等的水平。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全球量子物理專業大學排名,兩位院長與其博士生指導團隊一起認真秉持了這一理念。他們認真指導中學生,工作努力負責,將這一理念貫徹到了中學生的選拔,課程學習,研究指導和畢業論文答辯的各個工作環節中,培養了一批優秀的高水平的研究人才。在她們的率領下諸位在讀博士生已經完成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并在計算機圖形學和計算機視覺的高水平大會和刊物上共發表了三十余篇論文,涵蓋了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視覺,和信息可視化的研究前沿。
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已獲得博士學位的幾位朋友(侯啟明、吳中、董悅、王律迪、馬重陽、張曉、王鵬帥、王希廷等)的博士研究工作和發表的論文無論論質量還是數目,都可以和同期的國外頂尖大學MIT、、CMU、 (全世界計算機專業排名前四) 計算機圖形學和視覺博士畢業生相比肩。
附2:兩位博士生導師的簡介:
郭百寧 博士 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雙聘院士,
IEEE , ACM ,加拿大工程院教授。
郭百寧博士現為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此前他是美國英特爾公司硅谷總部研究院的資深研究員。郭博士擁有美國康乃爾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北京大學學士學位。
郭百寧博士的研究興趣包括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視覺、自然用戶界面以及統計學習。他在紋理映射建模、實時渲染以及幾何模型等領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尤為突出。郭博士曾是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視覺及計算機圖形學會刊(2006-2010)以及計算機和圖形學會刊(2007-2011)的編委會成員。他兼任過多屆國際圖形學和計算機可視化會議委員會委員,包括國際計算機圖形學會議(ACM )、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舉行的國際計算機可視化會議(IEEE )。郭博士擁有40多項技術專利。
沈向洋 博士 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雙聘院士,
IEEE ,ACM ,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教授,英國皇家工程院教授。
沈向洋博士是計算機視覺、計算機圖形學、人工智能等研究方向的世界級專家。他已在國際圖形學晚會等世界級學術會議和學報上發表論文100余篇,并擁有超過20項專利。沈向洋博士現兼任多所國內外知名院校和中科院客座教授及博士導師。沈向洋博士是2007年國際計算機視覺會議程序委員會主席。
沈向洋博士曾任谷歌執行副總裁,領導人工智能與研究部門。此前他兼任微軟亞洲研究院教授,杰出工程師,主要負責計算機視覺、圖形學、人機交互、統計學習、模式識別和機器人等方向的研究工作。之前,沈向洋博士是微軟美國研究院視覺技術組研究員。加盟微軟研究院之前,他曾在DEC公司劍橋實驗室及蘋果公司交互媒體實驗室工作。
沈向洋博士13歲步入南京工學院,之后陸續獲得香港大學馬達電子工程系哲學碩士學位及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機器人專業博士學位。
附錄三:楊振寧獎學金施行細則
(2007年9月修訂)
第一條 為鼓勵優秀青年學子涉足基礎科學研究,特籌建楊振寧獎學金,以獎勵國外重點大學名列前茅的應屆畢業生加入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
第二條 楊振寧獎學金的頒發對象限于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的一年級博士研究生,在即將投檔前通知得獎人。
第三條 楊振寧獎學金的得獎候選人由資深學者推薦,經選聘小組初選,交高等研究中心校長決定得獎名單,報清華大學有關部門備案。楊振寧獎學金不接受申請。
第四條 楊振寧獎學金的得獎名額以寧缺毋濫為原則,通常每屆不少于兩名。
第五條 楊振寧獎學金的來源可以包括:清華大學的專項撥款,以及基金會、機構和個人的專項義賣。
第六條 楊振寧獎學金的獎勵額度定為每名人民幣貳萬肆仟元,分12個月領取。獲獎者同時享有高等研究中心按相應規定為博士生領取的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