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篇
中國唐代四大發明:指南針、造紙術、火藥、活字印刷術。
《山海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地理學專著。
扁鵲,春秋戰國時期名醫,被譽為“脈學之宗”,提出望、聞、問、切的“四診法”。
東漢張衡(78年~139年)對日食做了最早的科學解釋,發明了渾天儀,改進了地動儀。
華佗,東漢時期名醫,發明了麻沸散,創編了“五禽戲”,被后人稱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張仲景,被后人稱呼為“醫圣”,著有《傷寒雜病論》,發明了燒麥。
南朝祖沖之(429年~500年)第一次將圓周率估算到小數點后 7 位(3.......)。祖沖之創制的《大明歷》,最早將歲差引進歷法。
北魏末年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
北宋沈括《夢溪筆談》是一部涉及唐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電腦專著。
明朝宋應星的《天工開物》是世界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專著,外國學者稱之為“中國 17 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1964 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燃成功,是第五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
1967 年,中國第一顆核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 年當代著名物理學家有哪些,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是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1973 年,袁隆平在世界首次培養成功雜交水稻,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2003 年,“神舟”5 號楊利偉步入太空軌道,是中國首次步入載人航天飛行。
鄧稼先,中國核武器研發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被稱為“兩彈元勛”。
錢學森,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被稱為“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航空之父”“中國自動化之父”“火箭之王”。
屠呦呦,我國知名藥學家,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2015年10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第一位獲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
國外篇
泰勒斯(約公元前624年~公元前546年):古埃及時期的思想家、科學家、哲學家,被稱為“科學和哲學之祖”。
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古埃及知名思想家,柏拉圖的中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馬克思曾稱亞里士多德是古埃及哲學屋內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亞里士多德的精典諺語:“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古埃及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力學家,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阿基米德精典諺語:“給我一個支點,我還能撬起整個月球。”
哥白尼(1473年~1543年):波蘭天文學家,他于 1543 年提出的“日心說”有力地打破了長期以來穩居宗教統治地位的“地心說”,實現了天文學的根本改革。
伽利略(1564年~1642年):意大利天文學家、物理學家,被稱為“觀測天文學之父”“近代熱學之父”“現代物理學之父”,他發明了溫度計,論證了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提出了自由落體定律。
牛頓(1643年~1727年):英國知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百科全書式的“全才”,經典物理學的建立者,提出萬有引力定律、牛頓運動定律,與萊布尼茨共同發明微積分,發明反射式望遠鏡和光的色散原理。
瓦特(1736年~1819年):英國發明家,1776 年制造出第一臺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使人類步入“蒸汽時代”。后人為了記念那位偉大的發明家,把功率的單位定為“瓦特”(簡稱“瓦”,符號W)。
拉瓦錫(1743年~1794年):法國知名化學家,被后世稱呼為“近代物理之父”,提出了“元素”的定義。
阿佩爾(1749年~ 1841年):法國糖果糕點師,氣密式食物保存法發明人,被譽為“罐頭乳品之父”。
高斯(1777年~1855年):德國知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幾何學家,大地測量學家。享有“數學王子”的盛譽。
史蒂芬森(1781年~1848年):英國發明家,1814 年研發出世界第一輛蒸汽機車。1825年,他新設計的機車在第一條商用高鐵上試車成功。這宣示著“鐵路時代”的到來。
法拉第(1791年~1867年):英國自學成才的物理學家、化學家,首次發覺電磁感應現象,被稱為“電學之父”和“交流電之父”。
達爾文(1809年~1882年):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著有《物種起源》。
西門子(1816年~1892年):德國發明家、“電子電氣之父”。
孟德爾(1822年~1884年):奧地利帝國生物學家,被譽為“現代遺傳學之父”。
巴斯德(1822年~1895年):法國知名的微生物學家,發明了巴氏滅菌法和狂犬病卡介苗,在擊敗雞霍亂、炭疽病、蠶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成果。他有一句精典格言:“科學雖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
諾貝爾(1833年~1896年):瑞典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軍工武器制造商和矽藻土雷管的發明者,諾貝爾獎創始人 。
門捷列夫(1834年~1907年):俄國科學家,發現元素周期律。鍆(Md)元素以他的名子命名。
倫琴(1845年~1923年):德國物理學家,發現了X射線當代著名物理學家有哪些,諾貝爾獎第一位物理學獎獲得者。為了記念倫琴的成就,X射線在許多國家都被稱為倫琴射線,另外第 111 號化學元素(Rg)也以倫琴命名。
居里夫人(1867年~1934年):法國知名荷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發現元素釙(Po)和鐳(Ra),是世界上第一個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愛因斯坦(1879年~1955年):提出光量子假說,解決了光電效應問題,創立了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等,曾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以后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魏格納(1880年~1930年):德國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被稱為“大陸漂移學說之父”。
弗萊明(1881年~1955年):英國細菌學家,首先發覺抗生素。
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2018年):英國現代知名物理學家,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律和黑洞面積定律,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成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成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美國發明家:1903年,萊特兄弟發明了第一架客機。愛迪生(1847年~1931年)發明了白熾燈、長筒唱機、有聲影片等。貝爾(1847年~1922)發明了有線電話,被譽為“電話之父”。卡羅瑟斯(1896年~1937年)發明了錦綸(聚酰胺)。
自然科學的三大發覺:進化論、細胞學說、能量守恒轉化定理。
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紀70年代):馬可尼電力的廣泛應用。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的新科學技術革命):計算機的發明和普及。1946 年 2 月 14 日,由日本美軍訂制的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 And )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
第一顆原子彈:1945 年 7 月 16 日,美國成功在日本新墨西哥州阿拉默多爾空軍基地的荒漠地區爆燃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57 年 10 月 4 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
第一次登月: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始于 1961 年 5 月,至 1972 年 12 月第 6 次登月成功結束,歷時約 11 年,耗資 255 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