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揚洋按:本篇是2016年5月19日應邀在“廣東分校數學教育峰會”QQ群做的一個講堂的講稿。一晃好幾年過去了,現在包括數學班主任在內的一線班主任舉辦教學研究的面貌已經大有不同。雖然關于教學研究和論文寫作的話題,雖然說的早已太多了。最近有些相關話題挺熱,也與班主任同學談起更改論文的一些建議。以下是對之前講稿的一個修訂版,僅供參考。期盼有更多班主任走上專業的、有素質的教學研究隊伍,推動我們的教學水平逐步前進。
一、“上手”教學研究的一些打算
正如好多人所說,寫論文訓練的是駕馭觀點、信息的能力以及邏輯能力等。這不只是“文科”的任務,我們作為“理科”老師,論文應當寫的更好才對。并且希望諸位老師加油!雖然這個話題之前早已談的好多了,古語我就不重復了,下邊是幾點對一線班主任上手教學研究的一些具體建議。
(一)注重理論學習
我不曉得對于從事教學研究以及撰寫教學研究論文這件事,是否還有人指責理論學習的必要性?雖然,我們是學數學的,數學學有理論,而且有諸種學科中最精美、最體系化、最美的理論。說一句也許有些重的話,我很難想像一個沒有理論興趣的數學老師有多高的情調與發展潛力。
(二)注重心理學理論的學習
在我同其他學科、學校的中學生以及一線老師交流中,漸漸開始發覺了這個問題。沒有心理學的學習,對教學風波以及教學行為的理解都未能扎實上去。
為何呢?由于教學這件事,是一個心理活動十分復雜的過程,因而須要我們運用足夠細致的、有足夠碼率的理論工具加以理解和研究。
(三)注重文獻積累
這個話我也寫過多次了。要構建自己的文獻庫、要有資料意識、積累意識。這兒想愈發指出的是要認真看、多看。
我指的不是那個“雨過地皮濕”的看,對好的文獻,要有圈圈點點的、反復的、研究式的看。要努力看穿、看懂。
這一點挺重要的,一邊看就可以學習人家的寫法。而且這也是很基礎的、不可取代的。
再一個就是廣泛閱讀。各種化學教學類乃至教育類的刊物、著作物理實驗教學論文,都要閱讀。還要廣泛關注我們教育研究領域的前沿熱點,以及新政導向。
在此基礎上,可以模仿人家的寫法開始寫。其實,這不是剽竊,而是模仿人家的構思思路、切入方法以及用語形式。
(四)與學歷學位提高聯系上去
有準備的老師,可以考慮提早去繼續攻讀碩士或博士。這會與教學研究會更多地聯系上去。
更重要的是,通過學歷學位提高,找到自己研究發展的指導者以及合作者,論文寫作才易于實現一個飛越。
通過這樣的方法,也易于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也就是把碩士、博士論文的研究與工作后一段時期的研究貫串上去。
(五)敢于締結共同體
不僅通過攻讀學位找到導師,其實是最好的選擇,再者,也可以積極向會寫論文的朋友、同行學習。通過本單位、本地區的名師工作室、共同體等方式,向自己的引導者積極學習。
其實,有能力的老師也要積極發揮推動作用,擅于建立團隊、協作發展。
(六)正確理解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陶行知先生除了批評過“書呆子”,還批評過“田呆子”。借鑒過來,也就是說不要在理論和實踐上片面地走極端。
對各類文獻,也要學會批判性的閱讀。要理解理論說的是哪些意思,要追求理解,而不是鉆“牛角尖”。
對實踐,不可片面地看待,或癡迷于實踐——當一個忙碌的事務主義者。
對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也要有個比較好的理解,但是最好也能去思索理論與理論之間的關系、實踐與實踐之間的關系。帶著這種問題去學習、寫作,能防止走進誤區。
(七)有開放進取的態度
在這一點上,要向好多老師學習。我所遇到的好多一線班主任真是從善如流、開放寬容、開拓進取的標桿,飽含正能量。
一方面,我們要當一個信息敏感的老師,積極關注前沿熱點,與外界保持良好的溝通渠道。
另一方面,要轉變一種態度。要用自己的成功感染自己的中學生而不是要求她們成功。一個從事教學研究的老師,也就是要才能駕馭自己的處境,積極開拓進取。只有這樣的老師能夠教會怎么成功。而不是整天“賴”著中學生、“繞”著中學生。相信院長收獲成功的體驗以后,上課的舉手投足都會不同。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就是要求老師們要有一股新銳之氣,揮別一種市井之氣。這對中學生的培養是很重要的,甚至很關鍵的。
其實,老師們也要科學拼搏,注意身體。
二、教學研究論文撰寫的一些具體建議
以下是想指出的一些,不可能面面俱到。
(一)要提出問題
也就是說,要有問題意識?;騽t說,你要說的這件事“何以成為一個問題”。例如,明天天很熱,并不是一個問題。明天天很熱,但是某某很怕熱,這就有問題了。
進一步,您的論文也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可能不斷深入、層層推進,也有可能一步到位,還有可能問題不斷轉換、像一部影片。這個就得研究過程實際是如何回事,以及您想把它勾畫為如何一個過程。
(二)要綜述他人的文獻
研究之所以叫研究,就是由于要站在他人的基礎上往前走。所以建議一定要做好文獻綜述,而且加大對文獻的討論。這個跟上面說的注重文獻閱讀是一致的。可以說,這是硬工夫,決定了文章的柔軟程度。
(三)要有“干貨”
也就是說,要寫出自己的真知灼見或新東西。當你綜述之后物理實驗教學論文,發覺自己想到的前人早已想到并寫過,就不好再寫了。
現今的數學教學研究論文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好多引用好多的理論,并且上面缺少了我們數學教學的特色和獨有的智慧。這樣也不好。
(四)要去論證
也就是說,要去論證為何要這樣做?一些老師會說,任何人的任何做法都有他的邏輯。這話沒毛病。顯然任何人都通常不會說自己是個不講邏輯的人。關鍵是每位人的邏輯能夠禁得住他人反復的反駁。
(五)要總結和反省
這部份通常是論文的最后一部份,對之前的整個研究做一個回顧、提升和展望。這一部份要注重上去,點出這些您覺得真正重要的點,以及未來須要進一步發展的方向,給后來的研究者、決策者以建議,也是一種推動與影響。這考察的的作者的眼光,以及對整個領域研究趨勢的掌握與觀察水平。我覺得這一部份普遍比較薄弱,須要加大。
(六)知行合一
雖然說了如此多,會發覺并沒有更多的方法可以“造”出論文,還是要憑硬工夫說話。沒有研究、沒有成果,自然寫不下來。
化學教學研究論文的寫作與發表只是一個方式與載體,實質上還是要求我們都要做研究型的、卓越型的數學班主任。
三、回答問題
(1)覺得有時有這個困擾,你們選題差不多,怎么能脫穎而出呢?例如寫牛頓第二定理的,你們都要寫,怎么寫的更好,更能發表呢?和一位朋友聊天,就說到這個問題。像這些寫牛頓第二定理誤區類似的問題,你們都早已研究過了,去cnki上一搜,一大把。你們都早已做的差不多了,那是不是說這些問題就不須要再研究了呢?
回答:相信看了以上闡述,這個問題也容易解答了。論文還是要有干貨,沒有的話就不寫。我曾有一句戲言:
有些作品是生命之作,有些作品是生活之作,有些作品是生產之作,有些作品是“生事”之作。
“生事”之作,也就是味同嚼蠟之作。
希望你們多寫生命之作,別寫并遠離“生事”之作。
倘若能聽進去的話,我再來打一針“雞血”:雖然,教學研究就是要學會“出新”。中考高考雖然也就是在不斷出新。我們老師寫論文也要訓練自己不斷出新。
“出新”,是一種高峰體驗。
其實,學會“出新”的老師,“壓”高考題都能壓得更準,也說不定。沒有出新的能耐,即便難免跟隨中中考的旁邊被動地走。
(2)我認為最大的問題還是選題的問題。怎樣找到一個好的方向和角度?這個該怎樣訓練自己呢?
回答:對于大部份老師來說,也可以憑自己的興趣。倘若能讀碩士博士,就可以步入導師的研究領域與方向,比較快地步入一個傳統以及前沿。當前,這也是有條件的。雖然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說,不步入一種傳統,也就難以判定哪些是前沿以及有價值的問題。
假如你自己沒有一個明晰的方向,這么讀研也會逼迫你堅持下去,這樣在內外的促動下,你都會獲得一個在一個研究方向下研究的經歷。還是那句話,機會只給有打算的人,若果讀碩博的話,要主動求得導師的指導。
假如主要自己努力,建議則是保持對現實的敏銳,并做到學習的系統和全面。能夠有一個發覺問題的“透鏡”。
不論追蹤熱點還是追蹤他人的研究方向,歸根結底還是要有自己內在的研究動機,但是要成系列、成系統、不斷深入,而非朝三暮四、東一鐵錘西一棒槌。
切入,須要注重理論學習,做好文獻綜述與文獻討論,就能找到好的切入點。這須要做大量的工作和深思熟慮,不是隨意談談的。
(3)想問問寫不同類型的文章是不是有個固定的模板呢?或則固定的套路嗎?
回答:看見這個問題,我想到的是一句網路格言:“多一點誠懇,少一點套路。”其實論文也是這樣。套路也是要為了誠懇服務的。不過套路也不是不重要。我們寫文章是獻給讀者看的,所以要有“讀者意識”,即才能照料到讀者的理解邏輯與情緒。
在文章的結構方面,還是值得下很大工夫的。也可以找到一些共性。雖然都是要講研究的基本邏輯。
我個人越來越覺得,文章的結構很重要,因而,寫論文首先就是要給它搭一個好的結構,這個結構又要根據內容本身與讀者的閱讀邏輯,最終要達到全然天成的境界。有的時侯,也像在做一副拼圖,很有研究的樂趣。這個尋思過程是很有意思的,也是很鍛練人的。
所以說,你們可以多試著尋思尋思怎么給你想寫的東西找個切入點,并認真揣測一個論文框架,不要著急下筆寫。
(4)不僅一個好的選題,文字敘述方面應當注意些哪些問題呢?
回答:文字敘述是非常見功底的。主要是要有邏輯、順暢、典雅、雋永一些。不要口語化。
怎樣提高呢?如前所述,要通過多讀、多認真的讀,但是通過自己的寫作練習。最好還要找到指導者給自己認真指導。
(5)是不是先教學后研究再討論,最后寫成文章?
回答:不一定。只要能寫出一篇優秀的文章,不管你經歷如何的研究過程。其實,要講求學術的基本技巧和基本規范,更不能有學術不端。
(6)為何過去好多老師聽了好多講堂,還是寫不下來論文?
回答:想想看,假如我們的中學生問:“為什么聽了好多老師授課,并且還是不會做題?”我們會如何回答她們?
可能是老師講得不好,可能是中學生聽的不好,學習方式不好。并且歸根結底,不去自己做題,終究學不會做題。寫文章也一樣。我想這個道理對于俺們化學老師來說,應當是很其實的吧?
(7)為何好多課教的非常好的老師寫論文不太行?
回答:這個話之前聽好多人說過。不過我認為可能要從兩方面來說。
第一個方面,雖然我特別想曉得,究竟有什么老師“課教的非常好,寫論文不太行”?能夠舉幾個事例?我真的樂意去了解這樣的老師,了解她們的教學和論文的真實水平,以及樂意去了解教學研究和班主任教學水平的關系。這也是一個有價值的學術問題,本身須要研究。兩者的關系和影響誘因應當是復雜的,可能不會有一個一蹴而就的答案。
另一個方面,雖然真的存在這樣的老師,那也不阻礙我們的目標是成為教學與論文皆佳的老師,也就是教學、研究都要會,甚至都要優,我們應當有這樣的氣魄。
雖然大可毋須將寫論文和教學絕對地分開,它們都是一個老師綜合實力的反映。對于我們廣大一線老師來說,學會寫教學研究論文,就是給自己降低一項技能。老話說“藝大不壓身”,何樂而不為?
(8)寫論文的邏輯和課堂教學的邏輯相同與不同之處在哪?
回答:這是個有價值的話題,須要寫一篇“大文章”或一本書來回答。
假如您覺得這三者的邏輯存在不同,而且不滿足于這些不同,這么你可以努力使兩者的邏輯實現相同。一切皆有可能。其實,這須要您的研究。
(9)如何克服懶惰思想,找到寫論文的動力?
回答:對這個問題,我樂意再來一針“雞血”:實在找不到就別找了,不是任何人都還能成功。
(10)教學研究論文有哪些種類?或則如何小題大作?
回答:個人建議,對分類問題,可以保持靈活的心態,不要刻意去分類。只要你有干貨,去抒發你的干貨即可。
“小題大做”說得好,這須要很深的功底。以上談了這么多條,可以一條一條來做,不斷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功底。
(11)好論文的標準是哪些?如何能夠寫出有價值的,有創新的論文?教學論文寫作常用的研究方式有什么,怎么運用?
回答:“好論文的標準”,首先得過自己這一關。“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霸鯓訉懗鲇袃r值的、創新的論文。”可以說本講堂都在闡述這個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要做到。
“教學論文寫作常用的研究方式有什么,怎么運用?”可以系統地學一學教育科學研究方式,然后要自己嘗試著用。其實,教育研究方式也是一個開放的體系,我們一線班主任從事的教學研究好多還缺少方式和技巧論的思索總結。我個人正在基于我的經驗做一些嘗試。
(12)總覺得論文想寫出東西來,很難,例如好多論文就是用學院數學,高等物理應拿來解釋個別中學數學問題。非常要寫出自己的東西太難??傆X得自己想到的他人也會,貽笑大方。
回答:這也就是說自己沒有“干貨”。這時侯就要承認自己還須要發展,姿態要對,要去誠懇學習。只要開始努力,應當就不晚。
(13)您認為數學教育學是哪些?數學教育學怎么入門,有研究范式嗎?例如,它和數學的區別(其實還有聯系)在那里?它和教育的區別(其實還有聯系)在那里?它的研究范圍是哪些?
回答:學科教學是一個歷久彌新的領域,變革開放以來,大神班主任早已精耕數六年。怎樣重新開掘并振興這個領域,值得為之付出努力。
我個人的建議是,要提高聚焦能力和聚焦意識。諸如不宜扼要地談“什么是理解”、“理解與記憶的關系”。據我理解,這種內容雖然在哲學上也是不容易的。
要提高學術意識。學科教育為何常年以來得不到應有的名聲?就是由于我們習慣于逗留在經驗,眼里沒有前人、沒有既有研究成果、沒有綜述意識、沒有積累意識,所以導致學科教育研究常年在低水平徘徊,而且大量智慧和成果因為沒有學術規范的積累和保存而隨著教育者的退場而大量流失。我個人覺得,這個問題是當前我國學科教育研究最為嚴峻的問題。我個人在從歷史學的角度做一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