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相對論創始者愛因斯坦、量子力學開創者波爾和波恩、原子物理學開拓者費米、創立電守恒定律的李普曼、測定光速的邁克爾遜、“李克”概念提出者之一的芬曼、提出量子電動力學公式的施溫格、反質子發現者之一的西格晉。
化學家:首次離析出純氟并建立高溫化學的莫瓦桑、染料合成研究的拓荒者拜多、氨合成法的創始人之一哈柏。
生物醫學家:近代化學療法創始人之一埃爾利希。提出人類A、B、AB和O四血型的蘭茨泰納等。
數學家中最著名的當推控制論的提出者維納。
A
試題分析:雅各布·博爾發現不同的重量級間表現為統一的倍數關系,這一發現對恢復文物、隕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體產生了明顯效果,說明認識對實踐具有能動的反作用,②正確;這一發現證明了人的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正確;③④與題意不符。該題選C。
波爾(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1962),丹麥物理學家。他于1913年在原子結構問題上邁出了 ??
革命性的一步,提出了定態假設和頻率法則,從而奠定了這一研究方向的基礎。波爾指出: (1)在原子系統的設想的狀態中存在著所謂的穩定態。在這些狀態中,粒子的運動雖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經典力學規律,但這些狀態穩定性不能用經典力學來解釋,原子系統的每個變化只能從一個穩定態完全躍遷到另一個穩定態。 (2)與經典電磁理論相反,穩定原子不會發生電磁輻射,只有在兩個定態之間躍遷才會產生電磁輻射。輻射的特性相當于以恒定頻率作諧振動的帶電粒子按經典規律產生的輻射,但頻率u與原子的運動不是單一關系,而是由下面的關系來決定 h = E'-E。這就是波爾的原子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