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劃是物體吸熱由液態到氣態的過程
升華是物體直接由固態到氣態
凝華是氣體放熱由氣態直接到固態
液化是物體放熱由氣態到液態的過程
都是一種物態變化 物質由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稱之為物態變化
可以參考
汽化和液化:?oldq=1
升華和凝華:?oldq=1
第一章打開物理世界的大門
第二章運動的世界
第三章聲的世界
第四章多彩的光
第五章質量與密度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以上是滬科版的八年級上冊物理章節名
第一章 物態及其變化
一、物態
1、物質存在的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
2、物態變化:物質由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
物態變化跟溫度有關:
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時分子之間有一定的空隙。當物質處于固態時,引力作用較強,分子排列緊密,分子之間空隙很小,每個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動,所以固態物質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
固體的溫度升高,分子的運動加劇,當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時,分子的運動足以使它們離開原來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間運動,這時物質便以液態的形式存在。
如果溫度再升高,分子運動更加劇烈,當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時,分子會擺脫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運動,這時物質便以氣態的形式存在。
二、溫度的測量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用溫度表示。
2、溫度計的原理: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3、攝氏溫度的規定:在大氣壓為1.01×105Pa時,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而把水的沸騰溫度規定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稱為1攝氏度,用符號℃表示。
4、溫度計的使用:
(1)讓溫度計與被測物長時間充分接觸,直到溫度計液面穩定時再讀數。
(2)讀數時,不能將溫度計拿離被測物體。
(3)讀數時,視線應與溫度計標尺垂直,與液面相平,不能仰視也不能俯視。
(4)測量液體時,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體溫計:量程一般為35~42℃,分度值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凝固: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
2、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
晶體:有固定熔點。熔化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不變。如:金屬、食鹽、明礬、石英、冰等。
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變軟、變稀變為液體。如:瀝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汽化有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
2、蒸發是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一種緩慢的汽化現象。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可以發生。
3、影響蒸發的因素: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面的空氣流通速度。
4、物理降溫:在需要降溫的物體表面,涂一些易揮發且無害的液體,通過液體蒸發吸熱來達到降溫的效果。
5、沸騰: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6、液體沸騰的條件:溫度達到沸點,且能繼續從外界吸熱。
7、沸騰的現象:從底部產生大量氣泡,上升,變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氣泡中的水蒸氣。
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沸點,液體的沸點與氣壓有關,液面氣壓越小沸點越低,氣壓越大沸點越高。高原地區普通鍋里煮不熟雞蛋,就是因為氣壓低,沸點低造成的。
高壓鍋是利用增大液面氣壓,提高液體沸點的原理制成的。
8、液化:物質由氣態變成固態的過程。
9、液化的兩種方式: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
10、所有氣體溫度降到足夠低時都可以液化。氣體液化放出熱量。
11、常用的液化石油氣是在常溫條件下,用壓縮體積的辦法,使它液化儲存在鋼瓶里的。
五、升華和凝華
1、升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升華吸熱。
2、凝華: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凝華放熱。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華形成的。
六、生活和技術中的物態變化
1、生活中的物態變化:
云:水蒸氣在高空遇到冷空氣,液化成小水滴或凝華成小冰晶,集中懸浮在高空中。
雨: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下落,冰晶吸熱熔化成小水滴與原來的小水滴一同落到地面。
霧和露: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滴。
雪和霜:水蒸氣直接凝華成的小冰晶
2、高壓鍋
高壓鍋工作時,與外界相通的放氣孔被安全閥封閉,蒸發出來的水蒸氣仍留在鍋內,使得水上方的氣體壓強增大。由于液體的沸點隨液面上方氣體壓強的增大而升高,所以水到了100度仍不沸騰,溫度繼續升高,壓強也繼續增大。直到鍋內氣體壓強能頂起安全閥,內部氣體壓強便可以維持在一定值,水也達到沸點,水溫也就維持在某一值而不再升高。一般家用高壓鍋內部溫度可達110-120度。
3、家用電冰箱內的制冷系統主要由蒸發器、壓縮機和冷凝器三部分組成。電冰箱的電動壓縮機用壓縮氣體體積的方法把氣態制冷物質壓入冷凝器中使其在冰箱外部放熱液化,被液化的制冷物質通過節流閥進入冰箱內部的蒸發器,在蒸發器里迅速吸熱汽化,使電冰箱內溫度降低。
4、航天技術中的物態變化
火箭使用氫氣作為燃料,用氧氣作為助燃劑。由于氣體的體積較大,所以采用將氫氣液化的方法減小燃料的體積。
飛船返回艙主要通過三種方式控制內部的溫度:一是吸熱式防熱,在返回艙的某些部位,采用導熱性能好、熔點高和熱容量大的金屬吸熱材料通過熔化過程來吸收大量的氣動熱量;二是輻射式防熱,用具有輻射性能的鈦合金及陶瓷等復合材料,將熱量輻射散發出去;三是燒蝕防熱,利用高分子材料在高溫加熱時表面部分材料熔化、蒸發、升華或分解汽化帶走大量熱量。
第二章 物質性質的初步認識
一、物體的尺度及其測量
1、長度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其他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2、測量結果包括準確值、估讀值和單位。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標尺的零刻度線、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測量時刻度尺的刻度線要緊貼被測物體,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線應對準所測物體的一端③讀數時視線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對正觀測點,不能仰視或者俯視。
4、誤差:是指測量值與被測物體的真實值之間的差異。誤差在任何測量中都存在,誤差的產生跟測量的人和工具有關,只能減小不可避免。通常采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而錯誤是應該且可以避免的。
5、體積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體積的單位是米3(m3),其他單位有分米3(dm3)、厘米3(cm3)、升(L)、毫升(mL)等。1 L =1000 mL, 1 L =1 dm3。
6、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放在水平桌面上,讀數時視線要與凹液面的底(凸液面的頂)相平。
二、物體的質量及其測量
1、質量:物體內所含物質的多少叫物體的質量,符號:m。物體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它與物體的形狀、狀態、溫度和位置的變化無關。
2、質量的單位:國際主單位是千克(kg)其他單位有:噸(t)、克(g)、毫克(mg)、微克(μg)1 t =103 kg ,1 kg =103 g, 1 g =103 mg、1 mg =103μg。
3、測量工具:臺秤、天平、戥子、地中衡等。托盤天平是實驗室常用的質量測量儀器。托盤天平的結構:底座、游碼、標尺、平衡螺母、橫梁、托盤、分度盤、指針。
4、托盤天平的使用
調節方法: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鑷子把標尺上的游碼撥至左側零位置,調節平衡螺母使橫梁在水平位置平衡。橫梁水平平衡的標志是指針靜止時指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上。
測量方法:將待測物體輕放在左盤中;估計被測物體的質量大小,由大到小,用鑷子向右盤放砝碼;用鑷子撥動游碼,使指針在中央刻度線兩側擺的幅度基本相同,或者靜止在中央刻線上;把右盤里砝碼的質量和游碼在標尺上的讀數相加,得到物體的質量。
砝碼用畢必須放回盒內,不能用手捏砝碼。
三、物質的密度
1、由某種物質組成的物體,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一個常量,它反映了這種物質的一種特性。物質不同,其比值也不同。
2、密度:在物理學中,把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3、密度的公式:ρ=m/v
ρ——密度——千克/米3(kg/m3)
m——質量——千克(kg)
V——體積——米3(m3)
密度的常用單位g/cm3,g/cm3單位大,1g/cm3=1.0×103kg/m3 。
水的密度為1.0×103kg/m3,讀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義是:1立方米水的質量為1.0×103千克。
4、應用密度,可以鑒別物質,也可以測量物體的質量和體積。
四、新材料及其應用
1、納米材料:將某些物質的尺寸加工到1~100nm時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與較大尺寸時發生了異常變化,稱為納米材料。
納米方法處理后的領帶具有自潔性,不沾水也不沾油。
納米方法處理后的物質也有抑制細菌生長的功能。
2、“綠色”能源
鋰電池的特點:體積小、質量輕、能多次充電、對環境污染小。硅光電池能夠把太陽能直接轉換成電能,并且完全沒有造成污染。
3、記憶合金:主要成分是鎳和鈦,它獨有的物理性質是:當溫度達到某一數值時,材料內部的晶體結構會發生變化,從而導致了外形的變化。
第三章 物質的簡單運動
一、運動與靜止
1、參照物:要描述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要選定一個標準物體做參照,這個被選定的標準物體叫做參照物。相對于參照物,某物體的位置(距離和方位)改變了,我們就說它是運動的;位置沒有改變,我們就說它是靜止的。
2、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叫做機械運動,簡稱為運動。
3、運動的描述是相對的:判斷一個物體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與所選的參照物有關。選不同的參照物,對物體運動的描述有可能不同。
4、參照物的選擇:參照物的選擇是可以任意的,在具體研究問題時,要根據問題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而選取。研究地面上的物體時,通常選地面為參照物。
5、運動的分類:
直線運動: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
曲線運動:經過的路線是曲線的運動。
二、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1、探究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比較物體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的大?。槐容^物體通過相同的路程所用時間的大小。
2、速度: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3、速度的公式:v=s/t
其中:v—速度—米/秒(m/s)
s—路程—米(m)
t—時間—秒(s)
4、速度的單位
國際單位主單位:米/秒(m/s),常用單位:千米/小時(km/h)。
5、勻速直線運動
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并且速度的大小保持不變,這種運動稱不勻速直線運動。
三、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
1、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描述變速運動的快慢。它表示運動物體在某一段路程內(或某一段時間內)的快慢程度。
2、瞬時速度
運動物體在某一瞬間的速度叫做瞬時速度。
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運動快慢,瞬時速度反映的是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的某一時刻或者某一位置時的運動快慢。
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在任何時刻的瞬時速度都相同,并且任何時刻的瞬時速度和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相同。
四、平均速度的測量
求平均速度需要路程和時間兩個物理量。時間用鐘表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