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
1、 內容:
2、 理解:靜恒靜,動恒動。
二、 慣性
三、 如何研究物體的慣性問題
1、 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
原來運動的物體由于慣性要繼續運動
原來靜止的物體由于慣性要繼續靜止
2、 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
一切物體在任何時候都有慣性,
它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大的慣性大,質量小的慣性小。
3、 解釋慣性現象的步驟
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由于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特性叫做慣性,所以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
該定律說明力并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條件,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牛頓第一定律又稱慣性定律,它科學地闡明了力和慣性這兩個物理概念,正確地解釋了力和運動狀態的關系,并提出了一切物體都具有保持其運動狀態不變的屬性——慣性,它是物理學中一條基本定律。上述定律主要是從天文觀察中,間接推導而來,是抽象概括的結論,不能單純按字面定義而用實驗直接驗證。和實際情況較接近的說法是:任何物體在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時,都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不變。即原來靜止的繼續靜止,原來運動的繼續作勻速直線運動。物體的慣性實質是物體相對于平動運動的慣性,其大小即為慣性質量。物體相對于轉動也有慣性,但它跟第一定律所說的慣性不是一回事,它的大小為轉動慣量。慣性質量和轉動慣量都用來表示慣性,但它們是不同的物理量,中學物理不出現轉動慣量的名詞,可不必提兩者的區別。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或所受合外力為零的情況下,究竟是靜止還是作勻速直線運動,這除了和參考系有關外,還要看初始時的運動狀態。
牛頓第一定律說明了兩個問題:⑴它明確了力和運動的關系。物體的運動并不是需要力來維持,只有當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即產生加速度時,才需要力的作用。在牛頓第一定律的基礎上得出力的定性定義: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它使受力物體改變運動狀態。⑵它提出了慣性的概念。物體之所以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是在不受力的條件下,由物體本身的特性來決定的。物體所固有的、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特性叫慣性。物體不受力時所作的勻速直線運動也叫慣性運動。牛頓在第一定律中沒有說明靜止或運動狀態是相對于什么參照系說的,然而,按牛頓的本意,這里所指的運動是在絕對時間過程中的相對于絕對空間的某一絕對運動。牛頓第一定律成立于這樣的參照系。通常把牛頓第一定律成立的參照系成為慣性參照系,因此這一定律在實際上定義了慣性參照系這一重要概念。牛頓第一定律是作為牛頓力學體系一條規律,它具有特殊意義,是三大定律中不可缺少的獨立定律。不能將第一定律看作牛頓第二定律的特例。注意:力不是產生速度的原因,而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