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八年級學生第二冊12.1卷杠桿教程計劃及答案,共9頁。 學習計劃主要包括學習要點、學習難點、自主預習、合作探索、強化教學、總結整理等內容,歡迎您下載使用。
學習目標
1.了解什么是杠桿。 理解力臂的概念,能夠畫出杠桿的力臂;
2、能夠識別常用工具和簡單機械中的杠桿;
3、了解杠桿平衡條件以及杠桿的一些應用。
了解重點和難點
【學習要點】
1.能夠畫出杠桿臂
2.探索杠桿的均衡條件。 引導學生通過科學探究導出杠桿的均衡條件。
【學習困難】
1.理解力臂的概念,
2.實驗設計和數據處理初中物理費力杠桿,探索杠桿的平衡條件。
學習過程
【獨立預覽】
1、杠桿: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桿稱為杠桿。
2、杠桿的五要素:支點是指杠桿可以繞其轉動的O點; 功率是使杠桿旋轉的力F1; 阻力為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 支點O到力F1作用線的距離L1; 阻力臂 是支點到O阻力F2作用線的距離L2。
3、杠桿的平衡條件為功率×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其物理表達式為F1L1=F2L2。
4. 常用的手指剪刀是省力的杠桿。 此類杠桿的特點是動力臂L1大于阻力臂L2。 平衡時,功率F1小于電阻F2。 使用它可以省力,即用更少的力量去克服更大的阻力; 鉗子 重量的鑷子是力桿。 其特點是動力臂L1小于阻力臂L2。 平衡時,功率F1大于電阻F2。 使用時可以節省距離。 實驗室常用的托盤天平是等臂杠桿。 這種杠桿的動力臂L1等于阻力臂L2。 平衡時,功率F1等于電阻F2。 工作時既不省力,也不費力。
【合作研究】
研究一:杠桿
想討論:
當你用筷子夾菜、用剪刀剪紙、用天平稱重時,這些工具有什么共同點?
共同特點: 1、力的作用; 2、繞固定點旋轉; 3、比較難
1、杠桿的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桿稱為杠桿。
2.杠桿五要素
用木棍撬石頭。 撬棍是一個杠桿。 杠桿是一種常用的簡單機械,由五個元件組成:
(1)支點:杠桿繞其轉動的固定點O。 (2)功率:使杠桿轉動的力F1。
(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 (4)動力臂: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l1。
(5)阻力臂: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2。
3. 對杠桿的理解
(1)杠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的,但為硬桿。
(2)力臂可以在杠桿上,也可以不在杠桿上。
(3)支點必須在杠桿上。 當杠桿轉動時,支點相對固定。
(4)無論力還是阻力,都是杠桿所施加的力。
4、力臂的繪制方法:
(1)找點:首先確定杠桿的支點O以及力和阻力的方向。
(2)第二畫線:畫出功率和阻力的作用線。 如有必要,使用虛線來延長作用力線。
(3)垂直三段:從支點到作用線畫一條垂直線。 垂直部分是動力臂或阻力臂。
(4)用括號表示四:最后用大括號或箭頭勾勒出力臂,并在旁邊寫上字母l1或l2。
探索二:杠桿的平衡條件
1、杠桿平衡狀態:杠桿靜止或勻速旋轉(可傾斜平衡)。
問:杠桿在什么條件下會達到平衡?
2 實驗研究
(1)提出問題:當力、動力臂、阻力和阻力臂之間的關系滿足時,杠桿能否達到平衡?
(2)猜想與假設:F1·l1=F2·l2
(3)設計實驗并進行實驗
(4)使用設備:彈簧測力計、鉤碼、帶刻度的杠桿、鐵架。
實驗前疑問:
掛鉤前如何調整平衡螺母? 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實驗前為什么要以杠桿中點為支點,調整水平平衡? 避免杠桿自身重力對實驗的影響。
實驗時為什么要使杠桿保持水平位置平衡? 易于測量力臂。
為什么要進行多次實驗? 讓結論更具有普遍性。
(5) 進行實驗并收集證據:
= 1 * GB3 ①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平衡于水平位置。
= 2 * GB3 ② 在杠桿兩側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調整位置初中物理費力杠桿,重新平衡杠桿。 (此時可以調整平衡螺母嗎?不可以)
= 3 * GB3 ③將支點左側的鉤碼視為力量F1,將支點右側的鉤碼視為阻力F2。 讀出功率臂L1和阻力臂L2,并將每個值填入表中。
(6)結論:功率×功率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例:據《杭州日報》報道,2001年6月22日,在杭州動物園,一位物理老師利用杠桿原理,僅用一個小型彈簧測力計(如圖所示)測量了一頭大象的質量。 測量時使用長度為12m的槽鋼作為杠桿。 如圖B所示,掛鉤固定在槽鋼的中點O處。 當槽鋼水平靜止時,彈簧測功機指示F1為200N。 實測長度L1為6m,L2為4cm。 忽略鐵籠的質量,請估計大象的質量。 g取10N/kg。
解:如圖:F1=200N,l1=6m,l2=4cm=0.04m
由杠桿余額條件F1L1=F2L2可得:
大象的重力:G2=F2=3×104 N
大象的質量為:
研究 3:生活中的杠桿作用
1、省力杠桿
(1)示意圖:如圖所示
(2)特點:功率臂比電阻臂大,平衡時功率比電阻小。 可以用更少的力量克服更大的阻力。 (L1>L2,F1(3)常用省力杠桿:開瓶器、羊角錘撿釘子、獨輪車、鉗子等。
2. 輕松杠桿
(2)特點:功率臂比電阻臂小,平衡時功率比電阻大。 將力量作用點移動較小的距離可以導致阻力作用點移動較大的距離。 (L1F2)
(3)常見的費力杠桿:鑷子、縫紉機踏板、釣魚竿、摘菜的筷子、皮劃艇槳、掃地的掃帚等。
3. 等臂杠桿
(2)特點:功率臂等于阻力臂,平衡時功率等于電阻。 這樣的杠桿既不費力也不費力。 (L1=L2,F1=F2)
(3)常見等臂杠桿:平衡輪、定滑輪。
【精講】
1.用作杠桿的物體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曲的。 也就是說,杠桿可以具有各種形狀。
2、支點必須在杠桿上,力和阻力可以在支點兩側,也可以在支點同一側。 作用在杠桿上的力和阻力是相對的。 力和阻力必然使杠桿向相反方向轉動,但力和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3.力臂不一定在杠桿上。 當力的作用線不垂直于杠桿時,力臂和杠桿不重合。 力臂包含兩個要素:力的作用點和力的方向。
4、無論力還是阻力,都是杠桿所施加的力。
【總結與整理】
指導測試
1. 如圖所示,所使用的四種工具均為費力杠桿( )
A. 羊角錘 B. 胡桃夾子
C. 園藝剪 D. 食物夾
【答案】D
【分析】A、羊角錘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屬于省力杠桿;
B、核桃鉗使用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一種省力杠桿;
C、園林剪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為省力杠桿;
D、食夾在使用時,動力臂比阻力臂小,是一個費力的杠桿。 故選:D。
2. 圖中工具中,使用起來比較費力的杠桿是( )
A. 開瓶器; B.食物夾; C、釘錘; D、胡桃夾子。
【答案】B
【分析】A、從圖中可以看出,支點在上接觸點,動力臂比阻力臂大,是省力杠桿,故A錯誤;
B、食品夾在使用時,支點在夾子兩壁的連接處,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屬于費力杠桿,故B正確;
C、釘錘使用時,支點是釘錘與地面的接觸點。 動力臂比阻力臂大,是省力杠桿,故C錯誤;
D、核桃夾使用時,支點在夾子兩壁的連接處。 動力臂比阻力臂大,是一種省力杠桿。 D 是錯誤的。 故選:B.
3、撬棍是人們在勞動中應用杠桿原理的工具。 如圖所示,工人用撬棍搬動一塊大石頭。 撬棍上的O點是杠桿的支點。 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此時撬棍為等臂杠桿
B.使用這個撬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節省勞動力
C、力F的作用點離O點越近,就越省力。
D.使用撬棒的主要目的是節省距離
【答案】B
【分析】ABD,從圖中看,使用撬棍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屬于省力杠桿。 使用這個杠桿省力但費距離,所以B是正確的,AD是錯誤的;
C、當力F的作用點接近O點時,功率臂減小,但阻力和阻力臂保持不變。 從杠桿平衡條件可以看出,力量會變大,更費力,故C錯誤。 故選:B.
4.圖中所示的日常用具中,哪個杠桿使用起來比較費力?
A. 羊角錘 B. 筷子
C. 開瓶器 D. 鋼絲鉗
【答案】B
【分析】A、羊角錘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屬于省力杠桿,故A不符合題意;
B、在使用筷子的過程中,動力臂比阻力臂小,是一個費力的杠桿,所以B與題意一致;
C、開瓶器使用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屬于省力杠桿,所以C不符合題意;
D. 鋼絲鉗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屬于省力杠桿,所以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5.圖中的工具中,使用時省力的杠桿是( )QUOTE
A、鑷子; B、開瓶器
C. 槳; D、釣魚竿
【答案】B
【分析】使用鑷子、槳、魚竿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 使用開瓶器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屬于省力杠桿,故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6. 《墨經》最早描述了桿秤的杠桿原理。 “彪”、“奔”代表力臂,“權”、“中”代表力。 如圖所示,秤處于水平位置平衡。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重”增加時,N端上升; B、當“右”增加時,M面上升
C、“右”向右移動時,N端下沉; D.當tinu向右移動時,M端上升
【答案】C
【分析】A. 當“重”增加時,左側的力與力臂的乘積小于右側的力與力臂的乘積。 N端下沉,所以是錯誤的;
B. 當“右”增加時,左力與力臂的乘積大于右力與力臂的乘積。 M端下沉,所以是錯誤的;
C、當“右”向右移動時,左側的力與力臂的乘積小于右側的力與力臂的乘積。 N端下沉,所以正確;
D. 當按鈕向右移動時,左側的力與力臂的乘積大于右側的力與力臂的乘積。 M端下沉,所以是錯誤的。 所以選擇C。
7、拉桿兩端螺母的作用是使圖中的拉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如果兩側去掉相同重量的鉤碼,杠桿可以選擇“可以”或“不能”來保持水平平衡。
【答】(1)調節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 否
【分析】(1)實驗前應先調整杠桿平衡。 當杠桿處于水平平衡時,作用在杠桿上的力和阻力就是鉤碼的重力,其方向正好垂直于杠桿。 此時,可以從杠桿上的刻度直接讀取力臂;
(2)假設鉤碼的重力為G,杠桿的小格為L。如果去掉兩邊鉤碼相同的鉤碼:左; 正確的;
左側比右側大。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以看出杠桿不再水平平衡,左側減小。
8、橫桿常用于停車場入口處,控制車輛的進出,如圖A所示。我們可以將該裝置簡化為杠桿,如圖B所示。如果橫桿AB的厚度相同質量分布均勻,重量G=120N,AB=2.8m,AO=0.3m。 為了保持橫桿AB水平平衡,需要在A端施加垂直向下的力F=。
【答案】440
【分析】橫桿AB厚度相同,質量分布均勻。 則橫桿的重心位于AB的中點,故重心力臂G為:
力F的力臂:
從杠桿余額情況來看:
解:因此需要在A端施加440N的垂直向下的力。
9、如圖所示,用硬棒通過支點O撬起石頭,畫出石頭上的重力G與力F的力臂l的示意圖。
【回答】
【分析】通過石頭的重心,垂直向下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標出符號G; 過支點畫一條垂直于力F作用線的垂線段,即為力臂l,如圖:
10、如圖所示,平衡桿AOB,O為支點,請畫出物體M上的重力與力F的力臂L的示意圖。
【答案】(1)重力方向始終垂直向下。 通過物體M的重心畫一條垂直向下的線段,并標記字母G;
(2)以O點為支點,從O點畫一條垂線到力F的作用線,支點到垂直腳的距離為力臂L,如圖:
【分析】(1)QUOTE 重力方向總是垂直向下,作用點一定畫在物體的重心上;
(2)力臂是支點到力作用線的距離; 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畫一條垂直線,垂直線段的長度就是力臂。
本題考察重力圖和力臂的畫法。 畫力臂首先要找到支點,畫出力的作用線,然后從支點畫一條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線。
11、在“探索杠桿平衡條件”實驗之前,如圖A所示,杠桿在水平位置不平衡。 為了使杠桿平衡在水平位置,平衡螺母應向前移動。 實驗中,如圖B所示,利用彈簧測力計在A點施加垂直向上的力,在B點施加最小的力,使杠桿重新平衡在水平位置。
【答案】(1)左; (2) 1
【分析】解決辦法:(1)杠桿不在水平位置且右端向下傾斜,則重心應向左移動,故左端平衡螺母或應向左調整將杠桿平衡在水平位置;
(2) 從圖中可以看出,彈簧拉力計的指示為:假設杠桿的一個刻度為L,則拉力的力臂為2L; B點所受力的力臂為6L。 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在 B 點施加最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