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實驗儀器的選擇
(一)選型原則
安全原則、準確原則、簡單原則
(2)儀表量程的選擇:必須滿足安全性和準確度:安全是指測量過程中不會因電流過大而燒毀儀表,即測量值不能超出儀表的量程。
準確度是指指針應偏轉到全偏差刻度的1/2-1/3之間,這樣測量誤差就小,讀數準確。
(3)滑動變阻器的選擇:要保證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滑動變阻器的安全性還意味著工作時流過變阻器的電流不能超過其額定電流。
可操作性是指根據題中的信息選擇合適阻值的滑動變阻器。 電阻值太大時,操作困難,電阻值太小時,容易燒毀儀表。 例如,當連接到采用分壓方式的電路時,應選擇電阻值較小的滑動變阻器。 只有這樣,滑塊移動時,相應電器上的電壓變化才會明顯。 如果選用大范圍的滑動變阻器,則在移動滑動葉片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電壓變化不明顯金屬電阻率,到達一定位置時電壓突然升高,無法操作。
2.數據處理
(1)金屬絲直徑的讀取
① 特別注意半刻度是否外露。
② 由于螺旋千分尺的精度為0.01mm,因此需要估算活動尺上對齊的網格數。 因此,如果單位是毫米,則最后一位數字應出現在小數點后第三位。
③將三個不同位置的測量值平均作為直徑d。
(2)金屬線長度的測量
①測量接入電路中的有效長度
② 因為使用毫米刻度,所以讀到毫米的下一位數字(不要忘記估計讀數)。
③計算三次測量的平均值作為長度l。
(3)確定電阻R的測量值
方法一、平均法:
根據每次測量的U和/可以計算出電阻,然后求出電阻的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
方法二、圖像法:
可以建立UI坐標系,將測得的對應的U、I值繪制成圖像,利用圖像的斜率可以計算出電阻值R。
(4)將R、I、d的測量值代入電阻率計算公式ρ=RS/l=πd2R/4l,計算出金屬絲的電阻率。
3、注意事項
(1)為了方便起見,在金屬線接入電路之前應測量線徑。 為了準確,應測量連接到電路中的矯直導線的有效長度,每次測量3次,取平均值。
(2) 測量電路應采用外接電流表法。 測量電阻時金屬電阻率,電流不宜過大,通電時間不宜過長,因為電阻率隨溫度變化。 (3) 為了準確地求出R的平均值,應多進行幾次測量。 收集U和I值,然后使用UI圖像方法找到電阻。
(4)滑動變阻器的限流連接方式能夠滿足本實驗的要求。
4.誤差分析
(1)測量誤差:測量金屬絲的直徑、長度、電流、電壓時會出現讀數誤差。
(2)由于電流表的外接方式和電壓表的分流,導致電阻測量值比較小(如果誤用內接方式,電流表的分壓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3)通電電流過大或時間過長,導致金屬絲發熱,電阻率隨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