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變不是質量減少,是一半原子核變為另一種原子核。
例如Th234→Pa234+e
有一半Th核衰變為Pa核,質量數沒變,即使損失少量質量,也沒到一半
A,當α放射性母體核素衰變釋放出一個α粒子后,所得到的子體核素已經和母核不一樣了,核素都不一樣了,當然半衰期也要變化了。當然,于“千萬”種核素中,有可能找到母核和子核半衰期差不多的一組核素,但是,這個幾率很小。就像走在大街上看著女人就問:“你愿意當我老婆嗎?”,回答“愿意”的很少一樣,大多數都會回答“神經病”! B,一般來講,核素的化學環境是不能影響到核素的半衰期的!但是,化學環境同樣可以影響到原子核的超精細結構,而半衰期和這個精細結構有一定的關聯,只是由于化學變化是電子能級的變化,電子的質量遠遠小于原子核的質量,這種精細結構會被來自原子核的因素所掩蓋,只有極其特殊的情況下才會有體現出來。美國有研究報道,金屬Hf鉿的一個同位素,在化學環境不同的情況下,曾檢測到過半衰期不同。但多數情況下,尤其是在高中范圍,選項B可以認為是正確的! C,宏觀物理環境的改變是不影響原子核的半衰期性質的,當然,和B選項一樣的道理,高溫高壓有可能使得原子彼此之間因為碰撞而激發,電子結構改變影響到超精細結構……不過,目前還沒有見到因為壓力和溫度的變化而引起原子核半衰期變化的實例。所以,C選項是正確的,雖然一些理論分析表明有改變半衰期的跡象。。。 D,和A選項一樣,核素不同,除非是得到的都是穩定同位素,要不半衰期幾乎不可能是一樣的! 在高中階段,選BC是比較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