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心設計高質量的教學案,精講精練課堂教學始于教學目標的制定而終于目標的落實,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所在。目標設置的優劣,教材處理的得失是決定教學成敗的首要環節。適應學生發展的教學目標,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全身心投入,并體會探究的幸福和樂趣。教學案是教師對整個課程教學設計意圖的體現,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和近年來的實踐操作,我們的教學案要求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有明確的復習內容和復習目標。目標是一堂課的靈魂,只有目標明確才能對學生起到指導作用,學生學習才有針對性,老師復習才有針對性。第二,要有明確的知識網絡,不能形成網絡化的要求,要有基本知識點和基本公式的羅列。適當以填空形式出現,并且要求提前一天發給學生,課前讓學生填好。上課時,只要用投影儀呈現給學生就可以了,這樣可以節約不少時間。第三,知識點后面就是一些針對性的小練習。課堂上主要讓學生站起來回答這些小練習,并且只讓一些中等甚至中等偏下的學生回答。通過小練習回顧知識點、復習基本方法是一個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避免空洞乏味的知識點復習,不會讓學生感覺乏味。第四,要有典型例題的分析。典型例題的分析是學生知識與能力提升的重要一步,是上課時的重中之重。所以我們要切實做到精講精練,不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例題的選擇要再三斟酌,切不可大而化之。第五,要有當堂小練習。可以是典型例題的相似題目,也可以是典型例題的改編題。題量不要多,三四條即可。這樣做的目的很明確,盡量做到能在課堂上解決的問題不放到課后,避免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二、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活用教學方法傳統高三物理復習課堂模式多是教師圍繞高考大綱制定知識目標,首先復習概念,然后做相應例題,總結規律,最后讓學生做大量的習題。顯然,傳統高三物理復習課堂模式違背了新課程教學理念,應該予以淘汰。所以我們要在課堂上活用教學方法,大力提倡探究式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復習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第一,創造性地設計課堂教學結構,善于創設問題情境。物理教學必須通過每一節課具體落實,教師將自己頭腦中儲存的知識,經過傳輸,讓學生儲存于頭腦中。不應只關注教學中狀態的研究――學生懂不懂,而應注重過程的研究,通過什么樣的過程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得到深化――清楚知識的來龍去脈,知識的發現、形成和發展的科學歷程。第二,創造性地安排教學程序,科學組織教材、開發教材。教學講究有創見,根據學生實際、知識體系、新舊知識聯系,創造性地安排教學層次,對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次指導要求。針對高三學生的分化情況,采取低起步、小步驟、多層次、高落點,最終達到高指標。第三,教學體系的組織注重樹立科學精神、科學大觀念,注重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知識是聯系的、有層次的,按照知識的聯系和結構關系及層次性質建構成體系。知識結構的優勢體現在:1.物理知識的層次性質是普遍的、特定條件下的,一目了然;2.有助于認識知識的內在聯系,有助于理解知識深刻內涵的本質及產生豐富的聯想;3.有助于明確所學知識對于解決具體問題達到的程度,從而明確哪些問題是現在可以解決的,哪些問題是有關知識還學得不夠,現在不能解決的;4.有助于知識的記憶,有助于知識的應用。第四,研究學生的思維障礙,借助多媒體手段有效克服思維障礙,奠定高三物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知識、信息容量大幅提高。而通過學生親身參與課堂,眼看、耳聽、手動――參與交互,多種器官同時活動,使知識理解、掌握的難度降低,學習效率顯著提高。三、課末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系統論的反饋原理指出,任何系統只有通過反饋信息,才能實現控制。要提高課堂復習效率,加強信息反饋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不少學校明確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安排學生練習的時間不少于15分鐘。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課堂練習題的設計和靈活使用上下工夫。物理課堂教學中安排學生練習的時間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需要靈活掌握,能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當前,有的高三教師不重視課堂練習與反饋,認為復習課容量大、內容多,只有自己多講,學生才能多學,才能提高教學效率,作業是課后的事情,所以在教案設計中根本不安排練習和反饋活動。其實,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既包括學又包括習。課堂練習是學生課堂獨立活動中的一項重要活動,它能使學生對剛剛理解的知識加以應用,在應用中得到鞏固和提高。總而言之,在高三物理復習教學中,注重各個環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讓探究式、啟發式等教學手段成為課堂的主要方法,才能切實增強高三物理復習課堂教學的效果,真正做到減負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