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相對論
主條目:廣義相對論
廣義相對論是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1915年發表的理論。愛因斯坦提出“等效原理”,即引力和慣性力是等效的。這一原理建立在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的等價性上(目前實驗證實,在10 ? 12的精確度范圍內,仍沒有看到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的差別)。根據等效原理,愛因斯坦把狹義相對性原理推廣為廣義相對性原理,即物理定律的形式在一切參考系都是不變的。物體的運動方程即該參考系中的測地線方程。測地線方程與物體自身故有性質無關,只取決于時空局域幾何性質。而引力正是時空局域幾何性質的表現。物質質量的存在會造成時空的彎曲,在彎曲的時空中,物體仍然順著最短距離進行運動(即沿著測地線運動——在歐氏空間中即是直線運動),如地球在太陽造成的彎曲時空中的測地線運動,實際是繞著太陽轉,造成引力作用效應。正如在彎曲的地球表面上,如果以直線運動,實際是繞著地球表面的大圓走。
狹義相對論
假設在慣性參考系里物理定律不變
最主要思想是滿足洛倫茲變換的速度疊加.長度疊加等疊加公式.而其最大的成就是只能方程:E=mc2
廣義相對論
假設在任何參考系中物理定律不變,且光速不變,光速是宇宙最高速.等等.
最大的思想假設前提是相對性原理以及等效原理.
廣義相對論將時間-空間看成是連續體,即所謂的時空觀念.跟經典力學的絕對時間絕對空間觀不一樣.并把引力看成是一種空間形態.最大的成就應該是將引力物質化.或者說空間化.講引力放在了黎曼幾何空間當成一種空間結構來研究.
1.引力紅移是1個概念.但不是只的引力本身.而是光譜線.由廣義相對論可推知,從遠離引力場的地方觀測,處在引力場中的輻射源發射出來的譜線,其波長會變長一些,也就是紅移.光譜線的位移稱為引力紅移.
2.引力的紅移.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里.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是有紅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