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復習好已經成為每個學生都應該思考的難題。 小編相信,只要踏踏實實地復習所學的知識點,相信大家的成績都會有所提高! 查字典物理網為您帶來了我整理的中考物理知識點。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光的傳播 1、光源:能發光的物體可分為
(1)自然光源如:太陽、螢火蟲
(2)蠟燭、電燈等人造光源
2.光的傳播:
(1) 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線性傳播現象
①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無影燈
②小孔成像:倒立、實像
3、光的傳播速度:
(1)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0108
(2) 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是真空中的3/4
(3) 光在玻璃中的傳播速度是真空中的2/3
2. 光的反射
1、反射現象:光線照射到物體表面被反射出去的現象。
2、概念:
(1)一點:發生點
(2) 兩個角度:
①入射角:入射光與法線的夾角
②反射角:反射后的光學元件與法線的夾角
(3)三線:入射光、反射光、法線
3.反射定律:
(1)入射光、反射光、法線在同一平面(三線共面)
(2) 入射光和反射光在法線兩側分離(兩條線在相對側)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兩個角度相等)
4、反射分類:遵循光的反射規律。
(1)鏡面反射:入射光是平行的,反射光也是平行的
(2)漫反射:入射光平行,反射光不平行
5、平面鏡成像: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圖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 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等于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像和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等大小、正立、虛像)
3.光的折射
1、折射現象:當光從一種介質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光路在界面處會發生變化。 常見現象:筷子變彎、池水變淺、出現海市蜃樓。
2、光折射的初步規則: (1) 光從空氣斜入射到其他介質,折射角小于反射角 (2) 光從其他介質斜入射到空氣,折射角為大于入射角 (3) 光從一種介質垂直入射進入另一種介質,傳播方向保持不變 (4) 當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相應增大
3、光路可逆
4、光的色散
1、定義:白光經過棱鏡時分解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的現象稱為光的色散。
2.三基色光:紅、綠、藍,混合后呈白色
3、顏料的三基色:紅、黃、藍。混合成黑色
4. 顏色
(1)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透過該物體的有色光決定的。 (透明物體讓其顏色的光穿過并吸收所有其他光)。
(2)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該物體反射的有色光決定的。 (有色不透明物體反射同種顏色的光并吸收其他顏色的光,白色物體反射各種顏色的光,黑色物體吸收所有光)。
5、凸透鏡成像的光學探索
1、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2.相關概念:①主光軸②焦點(F)③光學中心(O)④焦距(f)
3、通過凸透鏡的三種特殊光線:
①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穿過對側焦點;
②穿過光中心的光的傳播方向不改變;
③穿過凸透鏡焦點后,經凸透鏡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出射。
4、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5、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折射的光線穿過同側的焦點。
6、凸透鏡成像 (1)原理:光的折射。 (2)成像規律:物體的近像變大,遠像變大,兩倍焦距顯示大小,一倍焦距顯示虛實。
6.眼睛和視力矯正
1. 眼睛
(1)晶狀體和角膜共同起凸透鏡的作用,視網膜起光幕的作用。
(2)成像原理:當物距大于兩倍焦距時,凸透鏡形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2.視力矯正
(1)近視
①特點:看不清遠處的物體。 ②. 矯正:用凹透鏡矯正。
(2)遠視(老花眼)
① 特點:看不清附近的物體。 ②. 矯正:用凸透鏡矯正
(3) 眼鏡的度數=100/f(f的單位是米)
7. 魔眼
1、放大鏡的成像原理:當物體在焦距內時,凸透鏡形成正立的、放大的虛像。
2. 顯微鏡
①結構:目鏡、物鏡。
②成像原理:物鏡形成倒立的、放大的實像,目鏡相當于普通的放大鏡,將實像再次放大成虛像。
3. 望遠鏡
①結構:目鏡、物鏡。
②成像原理:物鏡形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目鏡相當于普通的放大鏡,將實像再次放大成虛像。
4. 相機
①結構:鏡頭、光圈、快門、膠片。
②成像原理:當物距大于兩倍焦距時,凸透鏡形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5. 投影儀
①結構:凸透鏡、平面鏡、屏幕。
②成像原理:當物距在焦距至2倍焦距之間時,凸透鏡形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摘要:以上是詞典物理網提供的中考物理知識點匯總。 小編衷心希望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能真正講好課程,學得輕松; 每節課都能陪伴學生。 祝您度過愉快而愉快的時光!
摘要:中考是初中階段最重要的時期。 為了備戰中考,詞典物理網為您帶來中考物理知識點。 我希望它能幫助你回顧這門課程。 你只能找到適合你的復習方法。 復習的時候只有這樣你才會事半功倍!
凝固定義:物質從液態轉變為固態的過程,需要釋放熱量。
1、凝固現象:①滴水結冰②將銅水倒入模具中鑄造銅件
2、固化規則:
①凝固過程中,晶體必須不斷放出熱量,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
②非晶材料在凝固過程中必須不斷放出熱量,溫度會不斷降低。
3、晶體凝固的必要條件:
溫度達到冰點,不斷釋放熱量。
4、凝固放熱:
①北方冬天,菜窖里通常會放幾桶水。 (利用水凝固時釋放的熱量來防止蔬菜結冰)
②煉鋼廠中,鋼水冷卻成鋼,車間工人容易中暑。 (鋼水凝固放出大量熱量)
5、同一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注:1、物質熔化和凝固所需要的時間不一定相同,與具體條件有關;
2.熱量只能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 傳熱發生的條件是:物體之間存在溫差;
摘要:這是中考物理知識點的介紹。 希望對大家備考中考有所幫助。 祝你一切順利,考入理想的高中!
摘要: 中考是決定學生能否進入理想大學的重要考試。 為了幫助大家復習鞏固所學知識,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詞典物理網小編為大家分享中考物理知識點,供大家參考。 大家參考一下!
1. 測量
⒈長度L:主要單位:米; 測量工具:秤; 測量時,估計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光年是長度單位。
⒉時間t:主要單位:秒; 測量工具:時鐘; 秒表用于實驗室。 1 小時 = 3600 秒,1 秒 = 1000 毫秒。
⒊質量m:物體所含物質的量稱為質量。 主要單位:千克; 測量儀器:秤; 實驗室托盤天平。
2、機械運動
⒈機械運動:物體位置改變的運動。
參考物體:要判斷一個物體的運動,必須選擇另一個物體作為標準。 這個被選為標準的對象稱為參考對象。
⒉勻速直線運動:
① 比較運動速度的兩種方法: 比較相同時間內行駛的距離。
b 比較走相同距離所需的時間。
②公式:v=s/t
③單位換算:1米/秒=3.6公里/小時。
3. 實力
⒈力F: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 物體之間的力的相互作用總是相互的。
力的單位:牛頓(N)。 測量力的儀器:測力計; 實驗室使用的彈簧天平。
力的作用:使物體變形或改變其運動狀態。
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是指物體運動速度或方向的變化。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稱為力的三要素。
力圖應按比例繪制; 力圖不應按比例縮放。
⒊重力G:由于地球引力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方向:直線向下。
重力與質量的關系:G=mg·m=G/g
g=9.8N/kg。 讀數:9.8牛頓每公斤,這意味著質量1公斤的物體的重力為9.8牛頓。
重心:重力的作用點稱為物體的重心。 規則物體的重心位于物體的幾何中心。
⒋兩個力平衡的條件:作用于同一物體; 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當兩個力平衡時,物體可以靜止初中物理光學難題,也可以勻速直線運動。
物體的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處于平衡狀態的物體所受的合力為零。
⒌同一條直線上兩個力的結果: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與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 合力的方向與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⒍在相同條件下,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得多。
滑動摩擦與正壓力、材料特性和接觸表面的粗糙度有關。 [滑動摩擦、滾動摩擦、靜摩擦]
7. 牛頓第一定律也稱為慣性定律。 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始終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慣性:物體保持原來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稱為慣性。
4. 密度
⒈密度: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 密度是物質的特征。
公式:m=V 國際單位:千克/米??,常用單位:克/厘米??,
讀法:10?? 千克每立方米初中物理光學難題,表示1立方米水的質量為10?? 公斤。
⒉ 密度測定:用托盤天平測量質量,用量筒測量固體或液體的體積。
面積單位換算:
5、壓力
⒈壓力P:物體單位面積所施加的壓力稱為壓強。
壓力F:垂直作用于物體表面的力,單位:牛頓(N)。
壓力的作用用壓力來表示,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壓力單位:N/m??; 特殊名稱:帕斯卡(Pa)
公式:F=PS [S:受力面積,兩個物體接觸的公共部分; 單位:米??。 】
改變壓力的方法:①降低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來降低壓力; ②增加壓力或減少受力面積以增加壓力。
⒉液體內部壓力:【測量液體內部壓力:使用液體壓力表(U型管壓力表)。 】
產生原因:由于液體的重力,對容器底部施加壓力; 由于液體的流動性,壓力施加在容器壁上。
規則:①在同一深度,各個方向的壓力相等。
②深度越大,壓力越大
③不同液體在相同深度時,密度越大的液體壓力越大。 【深度h是從液面到液體中某一點的垂直高度。 ]
公式:P=gh:單位:米; :公斤/米??; g=9.8N/kg。
⒊大氣壓力:大氣受重力作用產生壓力。 馬格德堡半球實驗證明大氣壓存在并且非常大。 測量大氣壓值的人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學家)。
當托里拆利管傾斜時,水銀柱的高度保持不變,但長度增加。
1個標準大氣壓=76厘米汞柱高度=1.0110^5Pa=10.336米水柱高度
測量大氣壓的儀器:氣壓計(水銀氣壓計、箱式氣壓計)。
大氣壓隨海拔變化:海拔越高,氣壓越小,即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沸點也降低。
6. 浮力
1、浮力及其產生原因:當浸入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向上的推動力時,稱為浮力。 方向:垂直向上; 原因:液體與物體之間的壓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該浮力等于排開液體的物體的重力。
即F浮力=G液體排出量=液體gV排出量。 (V行代表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初中物理知識點
3、浮力計算公式:F浮力=GT=液體g V位移=F上下壓差
4、物體漂浮時:F漂浮=G物體+液體。 當物體漂浮時:F 漂浮 = G 物體且物體 = 液體。
當物體漂浮時:F 漂浮 G 液體 當物體下沉時:F 漂浮
7. 簡單機械
⒈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力臂:從支點到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
通過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保持水平位置的目的是為了方便直接測量動力臂和阻力臂的長度。
定滑輪:相當于等臂杠桿,不能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動滑輪:相當于一個力臂是阻力臂兩倍的杠桿。 它可以節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⒉ 做功:兩個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②物體沿力的方向移動的距離。 W=FS 工作單位:焦耳
3.功率:物體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 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體做功快。
W=Pt P的單位是瓦特; W的單位是焦耳; t的單位是秒。
8. 光
⒈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針孔成像、陰影和光斑是光的線性傳播現象。
真空中光速最大為310^8米/秒=310^5公里/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側、兩側、三側大小相等。 [入射光線與法線之間的角度就是入射角。 反射光線與法線之間的角度就是反射角。 】
平面鏡的成像特點:虛像,大小相等,距離相等,與鏡面對稱。 物體在水中的倒影是光反射的虛像。
⒊光的折射現象及規律:看筷子和水中魚的虛像中光的折射現象。
凸透鏡具有會聚光線的作用,凹透鏡具有發散光線的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側、兩側、三隨大、四空隨大。
⒋凸透鏡成像規則:[當u=f時,無圖像; 當u=2f時,v=2f成為大小倒轉的實像]
物距u、像距v、圖像性質、光路圖應用
u2f f
f2f反向放大幻燈片投影儀
⒌凸透鏡成像實驗:將蠟燭、凸透鏡、光幕依次放置在燈臺上,使蠟燭火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光幕中心處于同一高度。
摘要:以上是辭典物理網提供的初中考試物理知識點。 小編衷心希望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能真正講好課程,學得輕松; 每節課都能陪伴學生。 祝您度過愉快而愉快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