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接下來我將從教材、學生、教學目標等八個方面闡述我對這門課的教學理念:
首先說說教材:
《機械效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十五章第二節。 它先講功,然后講功率、機械能,它介于力和能量部分之間。 就是中考的內容。 主要包括:有用功、額外功、總功、機械效率的概念以及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 它不僅是以往知識的延伸,也是工作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對學生學習和了解熱機效率、熔爐效率、太陽能熱水器、電動自行車等能源利用率和轉化率具有重要作用。 積極的影響。 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對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提高機械效率對于當今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節能減排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是談談學生:
近年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得到了教學界的充分認可。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教師要尊重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前提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在講這節課之前,我對學生有如下認識:
1、學生有一定的探究經驗和方法;
2.學生對杠桿、滑輪、斜面等機械有一定的了解;
3.學生可能會混淆機械效率、完成的工作量、節省勞動力等問題;
4.學生也無法確定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額外功,什么是總功,特別容易誤解有用功。
三是談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的具體要求和標準。 它是教學目的的體現,是課堂教學的方向,是一堂課的靈魂。 在確定教學目標上,新課程改革倡導“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 對此,我對本班的三維目標設計如下:
1. 知識和技能目標
①能夠通過例子理解什么是有用的工作、額外的工作和總的工作;
②了解什么是機械效率,并能運用相關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③知道機械效率總是小于1,并知道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和意義;
④要知道使用機械的目的是為了省力或省距離或改變方向,而不是為了省力。
2. 過程和方法目標
①通過觀察和實驗的方法,探討利用機械能是否可以省功;
②通過實驗和討論了解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
③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設計實驗、收集實驗數據、從實驗中總結科學規律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
①通過探索性物理學習活動,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
②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尊重實驗結果、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③了解提高機械效率的現實意義,從而增強節能意識。
四是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只有把握好教學要點,突破教學難點,那么這堂課的教學就會水到渠成,很多問題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鑒于此,本課的重點是:教授有用功、額外功、總功、機械效率等概念,探究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 難點是:在實例中確定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了解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
五是教法和學法:
好的教學方法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有著具體的作用。 然而斜面傾斜角越大機械效率越高,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萬能的。 它要求教師有效掌握各種常用教學方法的特點、作用、適用范圍和條件以及應注意的問題,以便在教學實踐中有效地發揮作用。 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學以致用,變“教師教、學生學”為“教師教學生如何學”。 因此,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應該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這堂課上我利用了多媒體,用實例圖片來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學生可以提高學習興趣; 通過閱讀、思考、計算,學生感知和熟悉課文內容斜面傾斜角越大機械效率越高,理解和記憶概念公式; 能夠小組合作、競爭、提問、實驗探索、相互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要動手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分析數據,總結并得出結論。 培養學生尊重實驗結論、實事求是; 鞏固提高,學以致用,認識到提高機械效率對于當今社會發展和節能減排具有重要作用。
第六課教學過程:
合理的教學過程應該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環環相扣、循序漸進。 在本課中,我一一遵循以下六個步驟:
(1)知識復習圖片導入(默認時間2-3分鐘)
觀看PPT(8)(設計意圖:回顧鞏固上節所學知識,為后續內容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圖片的引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提問引出概念(默認時間:6-9分鐘)
圖中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介紹在沙子上做的功是有用的功。
照片中的孩子還做了什么? ——引入附加工作的概念。
三次把沙子運到三樓需要做什么工作? ——引入總工作量的概念。
(設計意圖:這些問題與教材密切相關,引導學生理解教材內容,知道有用功、額外功、總功的概念。這個環節是教學的重點,讓學生區分有用的工作、額外的工作和總體工作是成功的關鍵)
(3)演示計算強化記憶(默認時間5-7分鐘)
? 計算孩子對沙子、自身、桶、袋子和動滑輪所做的功。
? 結合概念并計算圖中的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以加強概念的記憶。
? 介紹機械效率的概念和公式,計算圖中的機械效率,對比后強化記憶
(設計意圖:進一步突出該環節的重點和難點,促進學生對有用功、額外功、總功等概念的記憶,了解機械效率的定義和正確理解如何提高機械效率)
(4)協作探索小組實驗(默認時間7-9分鐘)
1.提出如何提高機械效率的問題,探索斜面的機械效率,讓學生自主探索
2 將學生分組,選擇實驗設備,繪制表格,記錄所需實驗數據
(設計意圖:本次探究性實驗體現了物理教學離不開實驗,凸顯了實驗的重要性,讓學生團結協作,提高動手能力,也讓學生在實驗中體驗到學習物理的樂趣)
(5)分析表及結論(預設時間:3-4分鐘)
? 讓學生總結實驗數據并寫出實驗結論
? 實驗結論:斜面傾角越大,越省力,機械效率越高。
(設計方案:
1、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設計實驗、收集實驗數據、從實驗中總結科學規律的能力。
2.讓學生知道尊重實驗數據。 雖然每組數據不同,但最終結論是相同的,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6)作業設置的鞏固和完善(默認時間1-2分鐘)
課外實踐是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 就是要練習和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然后擴展他們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水平。我為本課預設了兩方面的內容:
1.思考并完成課本中的問題2、3、4。
2.完成練習冊上相應的練習。
第七講黑板設計
(設計意圖:好的板書是打開學生思想的鑰匙,是知識寶庫的大門,是課堂的眼睛,是閱讀和寫作之間的橋梁。我設計這樣的板書就是為了簡潔、系統地體現有用的板書)工作、額外工作、總工作和機械效率的概念,以清晰的視覺符號啟發學生的思維,并提供記憶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