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實驗方法解析 “顏色之謎” 一:項目來源 有關顏色的現象是日常生活中極普遍的,我們對此也極有興趣,為此我們利用科技活動課進行學習、研究。本系列活動中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實驗,而且大部分是我們動手自制實驗儀器、科技作品,真真正正讓我們自由的動手動腦。 二:實驗目標 1、常識性了解白光是由色光組成的。 2、透明體顏色由透過它的色光決定,不透明體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 3、色光混合的效果,三原色。 4、顏料的混合效果。 三、實施過程 本系列活動分四個部分,大約為6段課外活動時間組成。 第一部分:光的色散(1、2為一個課時,3、4為2個課時) 1.白光分解。(分組實驗) 讓一束太陽光通過棱鏡射到白屏上(如圖一)觀察白屏記下實驗結果。
高中物理第二冊“棱鏡”一節中,光的色散現象是重點內容之一。單色光通過三鏡時,向底面偏折,且偏折角越大,說明光的折射率越大。
光的色散和你那有什么直接關系哦!!
再說了,誰說黑色不反射的! 理論上講,黑色表面的物體是不反射光的,他之所以是黑色就是因為它什么光線都不反射。
而實際上,反光是絕對的,不反光是相對的.沒有絕對不反光的物體,黑色物體也能反射光的,只是能力較弱。如果黑色物體不反射光,吸收所有色光,那不就成黑洞了?我們平時所謂的黑色物體,在嚴格意義上講只是反光能力較其他顏色的物體要弱的多,視網膜上存在感光細胞,能感受光的刺激,黑色物體反射光的能力弱,反射入人眼的光就少,因此人感覺就暗,就覺得該物體是黑色的!
所以教材上的說法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