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S=vt(路程=速度×時間)
當我們不知道這個公式的時候,可以用控制變量法來推出來。
我們先讓v(速度)恒定不變,對t(時間)進行控制,當t越大,我們會發現路程越長。這證明時間t對S有影響,經檢驗,是正比關系。
同理,讓時間不變,控制速度,速度越大,路程越長。
要是控制S不變,速度越大,時間越短。
就像100米跑,S=100恒定不變,控制運動員的跑速v,v越大,自然所用時間t就越小了。
控制變量法,就是讓一些變量暫時為定值,控制剩下一個變量,看對函數有什么作用效果。控制變量法:對多變量的問題,情況往往比較復雜,此時可以把其他變量固定,只討論其中一個變量的變化對問題的影響。
例如: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開始是由實驗得到的,人們分別研究了等溫過程、等壓過程和定容過程下理想氣體的體積、溫度、壓強和質量的關系,得出了一系列實驗定律。最終才總結為克拉伯龍方程:PV = nRT
回答:在討論多個物理量的關系時,控制其中的一個或幾個物理量不變來討論另外兩個物理量的關系。所以被控制的量就是保持不變的量
有個概念高一應該不會學 等到高三一輪復習時會提出來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PV=NRT
p是壓強、V是體積 N是摩爾質量 T是溫度 RR為比例系數 是個常數 不同狀況下數值有所不同
而n=V÷(Vm) 聯立兩個方程 得到:P(Vm)=RT
所以根據公式可以知道 在摩爾質量和溫度不變的情況下
壓強越大 氣體摩爾體積越小 注意是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
基本上是化學上應用這個概念較多 不過物理選修3-3里面也有提及理想氣體狀態方程的篇章 只不過不同省份教育方式不同 有可能不會選修這個3-3 我們就學的是3-4和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