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0年,羅馬帝國學者普林尼,用羊油和草木灰制取塊狀肥皂獲得成功。此后,羅馬開始使用肥皂。
傳說在古埃及的皇宮里,有一位廚師不小心把一罐食用油打翻倒地,他非常害怕,所以他趁沒被人發現前,用灶爐里的草木灰撒在了油上,然后又把這些混合浸透了油脂的草木灰用手捧出去扔掉了。
望著自己油膩的雙手,廚師想:這么臟的手,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洗干凈。然而當他把手放到水中清洗時,奇跡出現了,他只是兩只手輕輕地搓了幾下,那油膩的雙手很快就洗干凈了,甚至連原來難以洗掉的老污垢也隨之被清洗了。這讓他感到非常神奇,因此,便讓其他的廚師都嘗試用浸了油脂的草木灰洗手,結果大家的手都清洗非常干凈。于是,廚房里的傭人便經常用油脂拌草木灰來洗手。
而在公元70年,羅馬帝國學者普林尼,用羊油和草木灰制取塊狀肥皂獲得成功。此后,羅馬開始使用肥皂。這項技術后來又傳到了英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下令建廠,世界上最早的具有規模的肥皂工廠便在英國的布里斯吐勒城建成了。
之后,法國化學家盧布蘭通過自己的實驗,用肥皂作原料,改用電解食鹽的方法制取燒堿,成本大大低于英國人用煮化的羊脂混以燒堿和白堊士制肥皂的價格。從此,肥皂走進了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