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學實驗題練習題及答案光學實驗題1.如圖所示是我們做的“探索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裝置,其中使用可以繞ON旋轉的紙板的目的是? ;? (實驗過程中,必須放置紙板和平面鏡(當光線沿NO方向入射到平面鏡上時,反射角為度(2.如圖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時,放置將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沿 ON 放置一面鏡子 將前后折疊的紙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鏡上 ((1) 讓一束紅光沿 AO 貼在紙板上至 O 點。為了方便測量和探索,需要將紙板的右側放在ON處,如果將一半邊緣沿ON向后折疊,則在折疊后的紙板上可以(可以/看不到)看到反射光( (2) 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定律,應該是 ( 3. 為了探索光的反射定律,學生將平面鏡放在水平桌子上,然后將紙板ENF放在平面鏡上,如圖A所示 (1) 讓一束光以一定角度入射到紙板EON上到O點初中物理力學題20套(帶答案)及解析,沒有觀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2 )正確操作實驗,記錄紙板上的每條光跡,如圖B(去掉紙板,接下來的操作是記錄表格中的數據,并進行比較(3)紙板ENF是由兩塊紙板制成的連接的。 這樣做的目的是(1 4.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中,小明將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子的白色表面上。在紙上,沿著玻璃板畫一條直線MN在紙上,取兩個相同的棋子E和F。
(1)小明將棋子E放在玻璃板前面,將棋子F移到玻璃板后面,直到看起來與棋子E的圖像完全重合,如圖15A所示。 (2)為了讓坐在右側的小亮也能看到棋子E的圖像,小明將玻璃板沿直線MN向右移動一定距離。 在此過程中,棋子E(填“會”或“否”)的圖像向右平移。 在圖15B所示的俯視圖中,請利用平面鏡成像的特性,畫出小亮所看到的棋子E的圖像的光路圖。 (D點是小亮眼睛的位置) (3)小明拿走棋子F,然后將棋子E橫放。 這時,他看到的應該是圖16的情況。 5.使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索平面鏡的成像特性 (1)實驗時,應選擇(較厚/較薄)玻璃(2)將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面,將同樣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動。 人眼不斷觀察玻璃板的正面,直到B和A的圖像完全重疊。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3)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的虛實情況,將一張圖將白卡垂直放置在B所在的位置。 觀察玻璃板的白卡(正/反)面是否有A的圖像((4)改變A的位置,重復(2)的步驟,分別測量A和之間的距離B 與第 27 題玻璃板記錄如下表(編號 1 2 3 A 與玻璃板距離 3.00 5.00 8.00 /cm B 與玻璃板距離 3.00 5.00 8.00 /cm 2 分析數據表中,可以得出結論:(6.小麗用圖21所示的裝置探索“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體的關系”實驗:(1)如果有兩塊5mm厚的玻璃板而2mm厚的,則應選擇mm厚的玻璃板更適合做實驗。
實驗中使用了兩個相同的蠟燭段來比較圖像和物體之間的關系。 (2)實驗過程中,小麗移動蠟燭B,使其與蠟燭A的圖像完全重合,并確定位置。 為了研究平面鏡形成的圖像是實像還是虛像,小麗用光幕代替了蠟燭B。她(可選“可以”或“不能”)用光幕接收蠟燭的圖像A、其顯示的是平面鏡所形成的圖像圖片。 (3)如果玻璃板沒有垂直放置,如圖22所示,實驗過程中會出現的現象是。 7、易鑫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了實驗,探索“平面鏡的成像特性”(實驗步驟如下:(1)將一塊薄玻璃板垂直放置在鋪有白紙的水平桌上。 (2)取兩根相同的蠟燭A和蠟燭B,在玻璃板前面點燃蠟燭A,將蠟燭B移到玻璃板后面,使其與玻璃板后面蠟燭A的圖像完全重合,并做好標記。用筆在白紙上畫出蠟燭A和蠟燭B的位置(3)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重復前面的步驟(4)用刻度尺測量蠟燭A和蠟燭B的距離;到玻璃板(在這個實驗中:?我們選擇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鏡的目的是:;?我們選擇兩個相同的蠟燭來比較圖像與物體之間的關系;?蠟燭A的位置是實驗過程中多次改變,重復實驗的目的是:; ? 如果在實驗中使用厚玻璃板,觀察到蠟燭A透過玻璃板在不同位置形成兩個清晰的圖像,測得兩個圖像之間的距離為0.8cm,則玻璃板的厚度為cm (3 8. 小明 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時,我想起了走過教學樓門廳的大平面鏡時的情景:當我靠近平面鏡時對著鏡子,我感覺自己的形象變大了,當我離開鏡子時,我感覺自己的形象變小了。
我的感覺正確嗎? 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我用一個小時的時間進行了實驗調查。 圖中顯示了幾個小時的實驗裝置(其中透明玻璃板充當平面鏡)。 主要實驗步驟如下: (1) 將一根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前面,并將一根未點燃的相同蠟燭移到玻璃板后面。 當AB將蠟燭B移動到一定位置時,發現蠟燭B和蠟燭A的圖像重合。 測量并記錄此時物體、圖像和玻璃板之間的位置關系。 (2)多次改變蠟燭A與平面鏡的距離,將蠟燭B移到平面鏡后面,發現總能找到對應的位置。 在鏡子前從不同角度觀察。 蠟燭 B 和蠟燭 A 的圖像重合。 測量并記錄與實驗相關的每個數據。 請根據以上描述回答下列問題: ? 根據以上實驗步驟,可以看出,能夠驗證小明感覺的步驟是步驟(可選(1)或(2));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性”實驗得到的結論是:平面鏡像的大小取決于像和物體與平面鏡之間的距離、像和物體的連線以及鏡面。 如果用光幕代替蠟燭B,并且在玻璃板后面觀察光幕,則觀察到蠟燭A的圖像(可選“可以”或“不可以”),表明形成的圖像(可選“虛擬”或“不能現實”)。9、圖為小勇用于“探索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裝置。(1)實驗中使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B玻璃板的透明特性,方便A(2)為了完成實驗研究,還需要一個測量工具,如問題31所示。
(3)為了探究平面鏡所形成的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關系,小勇做了如下的事情:他先點燃蠟燭A并將其放在玻璃板前,然后拿了一支蠟燭B形狀相同但未點亮,并將其直立在玻璃板上。 移動它之后,當它移動到A像的位置時,發現它與A像完全重合,這說明平面鏡所成像的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是一樣的。 (4)為了探究平面鏡所形成的圖像是實像還是虛像,他在玻璃板4和蠟燭B之間垂直放置了一塊與玻璃板一樣大的不透明白板。蠟燭A初中物理力學題20套(帶答案)及解析,仍然可以看到蠟燭。 A的圖像表明平面鏡形成的圖像是由光形成的; 當拿走蠟燭B,將白板移動到蠟燭A圖像的位置時,發現白板上接收不到蠟燭A的圖像,這說明蠟燭A的圖像是由平面鏡。 生成的圖像(填寫“真實”或“虛擬”)圖像。 (5) 拿掉白板,將蠟燭 A 移近玻璃板 2cm,然后將蠟燭 B 移至 A 圖像的位置。通過測量,他發現蠟燭 A 與其圖像之間的距離為玻璃板發生了變化,同時他發現圖像的尺寸(填寫“變大”、“變小”或“不變”)。 (6)實驗時玻璃板應保持與水平桌面垂直。 如果不是垂直的,請告訴我們這會給實驗操作帶來什么不便。 10、如圖所示是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1)讓凸透鏡面向太陽,得到如圖A所示的光路圖,可以看出凸透鏡對光有作用,其焦距為cm (2)將蠟燭、透鏡和光幕如圖B所示放置,并將光幕移動到(填“左”或“右”)。你可以在光幕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倒立的(填上“放大”或“縮小”)”)生活中就是根據這個原理制作的((3)小王在實驗中發現了圖像。在光幕的上方形成蠟燭,為了讓蠟燭火焰的圖像出現在光幕的中央,那么接下來,他的操作是(5 11。當小安在做實驗探索的時候。根據凸透鏡的成像規則,他將一個焦距為10cm的薄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標記處,并在光具座上20cm標記處放置了一支點燃的蠟燭。 將光幕移至65cm處,蠟燭將在光幕上形成清晰的圖像。
如圖15所示。請根據本實驗完成下列問題: (1)圖15所示的實驗現象可以解釋的成像特性。(可選選項前的字母) A. 相機 B. 幻燈機C. 放大鏡 (2) 使鏡頭保持在50cm 標記處。 如果你想在光幕上得到更大更清晰的圖像,你應該做的是:(選項的可選字母)A.將蠟燭移到左邊,光幕也移到左邊。 B. 將蠟燭移至左側,將光幕移至右側。 C. 將蠟燭移至右側,將光幕移至左側。 D. 將蠟燭移至右側,將光幕移至右側。 移動 (3) 以將鏡頭保持在 50 厘米標記處靜止。 如果將點燃的蠟燭放在燈座上80cm標記處,則將光幕放在燈座上鏡頭的左側。 通過移動光屏,可以在光屏上顯示清晰的蠟燭火焰圖像。 (可選選項前的字母) A.倒置放大倍數 B.倒置放大倍數 C.正置放大倍數 12.如圖所示,在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點燃的蠟燭、凸透鏡、燈光屏幕按順序放置。 在燈臺上,將燭焰、凸透鏡、光幕的中心調整到大致相同的高度。 下表是小花在實驗過程中記錄的幾組數據: 實驗次數 物距 u/cm 像距 v/cm 1 30 15 2 20 20 6 3 15 30 4 5 / (1) 第 4 次實驗時成像特征是。 (2)當在光幕上獲得倒立縮小的實像時,鏡頭的位置保持不變。 要使屏幕上的圖像變大,應移動燭光透鏡和移動光幕透鏡。
(可選“近”或“遠”) (3)第一次實驗時,小花在凸透鏡前放置了一副近視眼鏡。 為了再次在光幕上獲得清晰的圖像,應將光幕朝向(選擇“近”或“遠”)以朝該方向移動鏡頭。 13、有同學用蠟燭、凸透鏡和光幕進行了“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 裝置如圖((1)為使蠟燭火焰的圖像位于光幕的中心,應將蠟燭向(填寫“上”或“下”)移動調整( (2)實驗時,當蠟燭火焰距凸透鏡20cm時,將光幕移動到一定位置,在光幕上即可得到等大小的清晰圖像,則凸透鏡的焦距透鏡為 cm(3) 當蠟燭火焰距凸透鏡 35cm 時,通過移動光幕,可在光幕上得到清晰、倒立的實像。(填寫“相機”、“投影儀”日常生活中用這個原理制作的光學儀器就是鏡子”)(要使光幕上的蠟燭火焰的圖像變大,應保持鏡頭的位置固定,調整鏡頭的位置。移動光幕(填“近”或“遠”)鏡頭,直到獲得清晰的圖像((四)實驗中如何操作才能獲得最清晰的圖像光幕,( 7 14.《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一)實驗裝置正確 經過安裝調整后,小芳的實驗場景如圖所示。 這時,她在光幕上看到了清晰的燭火影像。 這個原理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2) 實驗時,如果用不透明紙板擋住凸透鏡的上半部分,則光幕上的圖像將是 ( ) A(只有蠟燭火焰圖像的上半部分出現 B(只有下半部分出現)出現一半的蠟燭火焰圖像) C (出現完整的蠟燭火焰圖像,但圖像變小。 D (圖像仍然完整,大小保持不變,但變暗。 (3) 如果位置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保持不變,將光幕向右移動一小段距離后,如果想再次在光幕上得到清晰的圖像,可以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置一根蠟燭(。 (可選配“近視眼鏡”或“遠視眼鏡”)。 (4)在實驗過程中,燃燒的蠟燭不斷縮短,導致光幕上的圖像向上移動,以使蠟燭火焰的圖像清晰。在光屏中央,請寫出在不改變實驗設備的情況下可行的方法: 15、小張的探索 “凸透鏡成像定律”的實驗裝置如圖10所示,其中一個焦距為1的凸透鏡15cm的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的標記處,光幕和蠟燭位于凸透鏡的兩側。 圖10 (1)小張放置蠟燭。 移動到燈臺上10cm標記處,移動光幕,直至蠟燭火焰在光幕上形成清晰的圖像,則該圖像為真實圖像(可選“放大”、“等尺寸”或“縮小”) ; (2)小張將蠟燭移至燈凳上30cm標記處,移動光幕,直至蠟燭火焰在光幕上形成清晰的圖像,則該圖像為實像(可選“倒置”或“正立”) (3)然后小張將蠟燭移動到燈凳上40cm標記處,他可以從鏡頭右側通過鏡頭看到蠟燭火焰的圖像(可選“倒置”或“正置”)。 (4)在上述步驟(1)和(2)中,當小張將蠟燭在燈凳上從10cm移動到30cm時,如果想讓蠟燭火焰再次在光幕上形成清晰的圖像,則光幕應(選擇填寫“遠離”或“靠近”)鏡頭,則圖像的大小將(選擇“變大”、“變小”或“不變”)。
8 光學實驗題 1. 呈現反射光并驗證反射光與入射光垂直且法線在同一平面 0 2. (1) 反射光的傳播路徑不能 (2) 改變入射角,進行多次實驗,進行多次實驗。 測量3. (1)紙板EON和FON不在同一平面上(紙板與平面鏡不垂直) (2)測量入射角和對應的反射角。 反射角和入射角 (3) 驗證反射光和入射光是否在同一平面。 在同一平面內 4.(2)否; 繪圖參見分析(3) B 5。 (1) 薄; (2)圖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 (3) 背部; (4)像與物體在平面鏡中的距離相等(6 7。(4)?方便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嗎?進行多次實驗,使結論具有普適性?0.4 8 [答案]?(2)?物體大小相等且垂直? 9 10.(1)收斂11(2)縮小右側的攝像機(3)向上調整光幕11.(1) ) A (2) D (3) B 12 【答案】 (1) 正立放大虛像 (2) 拉近 拉遠 (3) 拉遠 13. (1) 向上 (2) 10 (3) 縮小遠離(4)調整光幕到一定位置 當光幕靠近或遠離凸透鏡時,圖像會變得模糊,此時屏幕上會出現光幕圖像。 14.【答案】(1)相機(攝像機等合理)(2)D(3)近視眼鏡(4)向上調節蠟燭,向下調節凹透鏡或向上調節光幕(回答 一種就夠了) 15. (1)收縮; (2)倒立; (3) 站直; (4)遠離; 變得更大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