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題可知,用A 裝置制取氧氣是用過氧化氫溶液分解法,所以一起a中需加入過氧化氫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
?MnO2
.
? 2H2O+O2↑.故答案為:過氧化氫溶液;2H2O2
?MnO2
.
? 2H2O+O2↑.
(2)實驗室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的固體混合物來制取氨氣,所以要在B裝置中把試管口略向下傾斜,并用酒精燈加熱.故答案為:使試管口略向;并用酒精燈.
(3)因為氨氣密度比空氣小且極易溶于水的氣體,有刺激性氣味,主要對動物和人體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蝕作用,所以收集氨氣只能用項下排空氣法,而且要用水吸收多余的氨氣.
故答案為:F;用水吸收氨氣,防止氨氣擴散到空氣中,對人造成危害.
一、教學目標1、科學概念:
· 熱總會從溫度較高的一端(物體)傳遞到溫度較低的一端(物體).
· 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遞方法叫熱傳導.2、過程與方法:·設計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3、情感、態度、價值觀:
· 保持積極的觀察探究熱傳遞的興趣.
· 體驗通過積極思考和探究獲得的成功喜悅.
二、教學重點:設計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
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燒杯、金屬條、熱水、課件
學生準備:試管夾、蠟燭、凡士林、火柴、金屬條、涂有蠟的金屬片、三角架
五、教學過程
(一)利用實驗,導入新課
師談話:生活中有這樣一種現象,媽媽在煮湯的時候,你把湯勺放入湯中,過一段時間后,勺柄會怎樣呢?(學生回答)下面我們做個實驗來感知一下吧!老師把金屬條的一端浸在很燙的熱水中,金屬條的上端會怎樣呢?1、學生推測實驗現象.2、教師進行演示實驗,學生感知實驗現象.3、師提問,生思考:·露出水面的金屬條怎么會變熱呢?·熱怎么會傳遞到上端呢?(生回答,教師利用動畫課件演示)那么熱是怎樣傳遞呢?
二、學習新課
實驗一:熱在金屬條中的傳遞
師談話:剛才熱傳遞的過程只是同學們的推測和感知,那么怎樣才能親自觀察到熱傳遞的過程,并證明你們的推測是否正確呢?(生回答:實驗)這個實驗怎么做呢?老師為你們每組準備了許多材料:試管夾、火柴、蠟燭、凡士林、金屬條.你們能用這些材料先設計一個實驗方案來證明熱傳遞的過程嗎?1、小組討論并匯報設計的實驗.2、師利用幻燈片介紹實驗操作的過程.并提示實驗中應注意的事項及要求.3、學生進行實驗,并填寫實驗報告單.4、學生匯報實驗現象.·火柴是怎樣落下來的?·實驗說明了什么?(熱總是從溫度高的一端傳向溫度低的一端)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點撥)5、教師利用幻燈片展示熱傳遞的過程和火柴掉落的方向.
板書:熱溫度較高溫度較低6、師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知道熱總是從溫度較高的一端傳向溫度較低的一端.蠟燭被點
燃后,熱傳遞到金屬條加熱的一端,使金屬條從加熱的一端傳遞到另一端,又傳遞給與它直接接觸的火柴,這說明熱也可以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
實驗二:熱在金屬片中的傳遞
師:如果把熱源放在不同的角度,熱又是怎樣傳遞的呢?為了便于觀察,老師事先在金屬片上涂有蠟,如果在金屬片的中心(或邊緣的一個點)進行加熱,請同學們先猜想金屬片中的蠟會怎樣融化?(學生推測)1、課件演示做法,同時提示學生實驗注意事項.2、學生進行實驗.3、匯報實驗現象.4、師小結.(課件演示)三、總結1、通過這幾個實驗,你們有哪些收獲?2、總結:熱總是從較熱的一端傳向較冷的一端.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法叫熱傳導.(課件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