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是一種物理現象,也是我們最常接觸到的物理現象之一。 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初中物理中關于熱的知識點。 我希望它可以幫助你!
初中物理知識點:熱科學
熱的
1、熱現象:
(1.) 溫度:
1、物理意義: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2、單位; 攝氏度(℃)。
3、測量工具:溫度計;
4、溫度計 (1)生產原理:利用液體的膨脹、發熱和收縮。 (2)常用類型:實驗溫度計(測量范圍:0℃~100℃)、溫度計(測量范圍:35℃~42℃)、溫度計(測量范圍:-30℃~50℃)。 (3) 使用方法:使用前------使用時------
5、溫度計的特殊結構:(1)三角筒(起到放大液體的作用,便于觀察液面位置); (2)收縮——液泡與毛細管之間有很薄的一段(作用:上升到毛細管的水銀不能自動返回玻璃泡,在收縮處被切斷)。 6、使用方法:使用前必須向下搖晃,讀取時遠離人體即可)。
(2)身體狀態的變化:
1、熔化:固-液,吸熱(晶體有熔點,熔化時吸熱,但溫度不變;非晶晶體沒有熔點,熔化時吸熱,但溫度不斷升高)。
2、凝固:液體變成固體并放出熱量。
3.汽化:液體變成氣體,吸收熱量。
(1)兩種方式; 蒸發和沸騰。
(2)蒸發: A.條件:任何溫度,僅在液體表面。 B、影響蒸發速度的因素:液體溫度、表面積、液體表面的空氣流量。
(3)沸騰: A.條件:達到沸點并繼續吸熱。 它同時發生在液體的表面和內部。 B、影響沸騰的因素:液體表面的氣壓(氣壓越大,沸點越高)。
4 液化:氣體變成液體,放出熱量。 (1)液化方式:A.冷卻B.壓縮體積 (2)例如:“白氣”、霧、露。 液化氣。
2、熱能:
1、分子動力學理論:
(1)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
(2)所有物質的分子都在不斷地進行不規則的運動(擴散現象表明分子在不斷地運動;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擴散現象越明顯。)
(3)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2、內能:
(1)概念: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
(2)內能的大小與溫度有關:同一物體的溫度越高,內能越大。
(3)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做功和傳熱。 (傳熱過程中傳遞的能量稱為熱量,單位為焦耳J。只要物體之間存在溫差,就會發生傳熱。)
(4)內能的利用:A利用內能加熱B利用內能做功——熱機(做功行程: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5)環境保護:
3、比熱容:
(1)物理意義:表示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差異。
(2)概念:某種物質單位質量在溫度升高1℃時所吸收的熱量稱為該物質的比熱容(以c表示)
(3)單位為焦耳/(kg﹒℃)——J/(kg﹒℃)
(4)特征: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可以用來鑒別物質)
(5)水的比熱容大——4.2×103J/(kg﹒℃)。 解釋相關現象。
(6)相關吸熱放熱量公式:Q吸收=cm(t-to),Q釋放=cm(to-t); 或 Q = cm △t
4、燃料熱值:
(1)概念:1公斤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所放出的熱量,稱為該燃料的燃燒值。
(2)單位:焦耳/千克(J/kg)
(3)熱值是燃料的一個特性,不同的燃料有不同的熱值。 同一類型燃料的熱值是相同的初中物理熱傳遞,無論燃料的質量和燃燒條件如何。
(4)液氫熱值大,所以現代火箭采用液氫作為燃料。
初中物理總復習大綱:熱科學
1、物體的冷熱程度稱為溫度,測量溫度的儀器稱為溫度計。 其原理是基于汞、酒精和煤油等液體的熱膨脹和收縮特性。
2、溫度有兩種單位:一種是攝氏溫度,另一種是國際單位,采用熱力學溫度。 攝氏溫度規定如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一個標準大氣壓沸水規定為100度,在0度到100度之間分為100等份,每等份部分為1攝氏度。 -6℃讀作負6攝氏度或負6攝氏度。
3、使用溫度計前應: (1)觀察其量程; (2)認識其最小尺度。
4、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正確的方法是: (1)溫度計的玻璃泡應完全浸沒在被測液體中; 請勿觸摸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2)溫度計的玻璃球應浸入被測液體中。 等待一段時間,待溫度計讀數穩定后再進行讀數; (3)讀數時,玻璃泡應保持在被測液體中,視線應與溫度計內液柱上表面平齊。
5、物質從固態到液態的變化稱為熔化(需要吸熱),物質從液態到固態的變化稱為凝固(需要放熱)。
6、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 它們之間的主要區別是晶體有一定的熔點,而無定形則沒有。
7、物質由液態到氣態的變化稱為汽化(吸熱),由氣態到液態的變化稱為液化(放熱)。 汽化有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 沸騰和蒸發的區別在于:沸騰發生在一定溫度下,是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的劇烈汽化現象,而蒸發是在任何溫度下發生的汽化現象,并且只發生在液體內部。液體的表面。
8、要加快液體的蒸發,可以提高液體的溫度,增加液體的表面積,加快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
9. 液體沸騰時的溫度稱為沸點。 沸騰時只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 有時由于液體中含有鎂英語作文,沸點會適當變化。 水的沸點是100°C。
10、液化氣體有兩種方法:一是降低溫度,二是壓縮體積。
11、物質從固態到氣態的變化稱為汽化(吸熱),物質從氣態到液態的變化稱為液化(放熱)。
中考物理復習熱知識點
⒈溫度t:表示物體的熱或冷程度。 [這是一個狀態量。 】
常用溫度計的原理:基于液體的熱脹冷縮特性。
溫度計與溫度計的區別: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燈泡、彎曲細管,④使用方法。
⒉傳熱條件:有溫差。 熱量:物體在傳熱過程中吸收或釋放的熱量。 [是工程量]
傳熱有三種方式:傳導(熱量沿著物體傳遞)、對流(通過液體或氣體的流動實現傳熱)和輻射(高溫物體直接向外散發熱量)。
⒊汽化:物質由液態轉變為氣態的現象。 方法:蒸發沸騰初中物理熱傳遞,汽化需要吸收熱量。
影響蒸發速度的因素:①液體溫度,②液體表面積,③液體表面的空氣流量。 蒸發具有冷卻作用。
⒋比熱容C:某種物質單位質量在溫度升高1℃時所吸收的熱量,稱為該物質的比熱容。
比熱容是物質的特性之一,單位:J/(kg°C)。 在常見物質中,水的比熱容最大。
C水=4.2×103焦耳/(千克℃) 讀數:4.2×103焦耳/千克℃。
物理意義:是指質量1千克的水,溫度升高1℃所吸收的熱量為4.2×103J。
⒌熱量計算: Q 釋放量 = cm⊿t 降 Q 吸力 = cm⊿t 升
Q與c、m、⊿t成正比,與c、m、⊿t成反比。 ⊿t=Q/cm
6、內能:物體內所有分子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 所有物體都有內能。內能的單位:焦耳
物體的內能與物體的溫度有關。 當物體溫度升高時,內能增大; 隨著溫度降低,內能降低。
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做功和傳熱(相當于改變物體的內能)
7、能量變換守恒定律:能量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 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換為其他形式,或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而能量總量仍然存在。 持續的。
熱公式
C水=4.2×103J/(Kg·℃)
1、吸熱:Q吸收=Cm(t-t0)=CmΔt
2、放熱:Q釋放=Cm(t0-t)=CmΔt
3、發熱量:q=Q/m
4、熔爐和熱機效率:η=Q有效利用率/Q燃料
5、熱平衡方程:Q釋放=Q吸收
6、熱力學溫度:T=t+273K
7、燃料燃燒放熱量公式Q吸力=mq或Q吸力=Vq(適用于天然氣等)
初中物理知識點:熱相關文章:
★ 九年級物理第二卷復習大綱
★九年級物理公式及知識點第一冊
★ 初三物理知識點總結與整理
★ 初中物理公式、知識點、學習技巧總結
★ 初高中物理知識點
★ 初中物理人教版知識點總結
★ 初中物理重要知識點
★ 初中八年級物理第二卷知識點總結
★ 初中物理公式全集(最新版)
★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