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環條紋是等傾干涉,直條紋是厚干涉。邁克爾遜干涉儀在等厚干涉時由于兩個反光鏡成一定角度,故而可以看成是個光楔,等厚干涉的每兩個亮條紋的光程差應該是y (波長),光楔的厚度差就是y/2。
開始時,長度為L的光楔,共有N1個條紋,每個條紋的間距是y/2,那么最邊上的三角形邊長應該是N1*y/2。所以光楔組成的三角形的角度為a=arcsin[(N1*y/2)/L]
同理,移動后的三角形角度為b=arcsin[(N2*y/2)/L]
總共轉過的角度應該是a+b,因為中途經過了等傾的情況,從等厚到等傾再到等厚
雙縫之所以能產生干涉,是因為雙縫出來的光頻率相同,相位差恒定。 而單縫出來就相當于是一個點光源。他出來的光同時到達兩個縫,頻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所以才能產生干涉效果。
紅光和紫光通過雙縫干涉裝置所成的干涉條紋的相同處是都是等間距、等亮度的干涉條紋。不同處是紅光的條紋間距寬,紫光的條紋間距窄。
白光形成的雙峰干涉條紋的中央是白色。外側是紅色,因為紅光的條紋間距最寬。
干涉現象是波動獨有的特征,如果光真的是一種波,就必然會觀察到光的干涉現象.1801年,英國物理學家托馬斯·楊(1773—1829)在實驗室里成功地觀察到了光的干涉.兩列或幾列光波在空間相遇時相互疊加,在某些區域始終加強,在另一些區域則始終削弱,形成穩定的強弱分布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