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第1部分)期末化學試卷
1、單選題一(本大題共8題,每題1.5分,共12分。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與題意最相符)
1.(1.5分)廣東傳統工藝生產過程中發生了下列哪項化學變化()
A. 用樟木雕刻牌匾 B. 用竹篾編織帽子
C。 用瓷土燒制陶瓷 D.用彩紙剪窗花
2.(1.5分)我國承諾力爭2030年之前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下列關于能源環保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沼氣含有大量甲烷,可用作燃料
B.煤炭燃燒完全,不造成環境污染
C.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將加劇溫室效應
D.開發利用新能源減少大氣污染
3.(1.5分)下列哪個化學術語是正確的? ()
A. 二氧化氮:O2N B. 3個氧原子:O3
C。 硫酸根離子:SO2-D。 2個氫分子:2H2
4.(1.5分)鉑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鉑元素的符號是Pt
B.鉑是非金屬元素
C。 鉑原子核中子數為78
D. 鉑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95.1g
5.(1.5分)下列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正確的是()
選項
宏觀事實
微觀解釋
水結冰后不流動
分子停止移動
氮氣被壓縮進入氣缸
分子尺寸變小
金剛石硬,石墨軟
碳的原子結構不同
冰和水的混合物是純凈物
由同種分子組成
A.AB. 公元前。 光盤。 D
6. (1.5分) 圖中顯示了CH4和CO2在Ni納米催化劑作用下的反應。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B均易燃
B.反應前后原子類型保持不變
C.反應前后分子數保持不變
D. C和D的質量比為1:1
7. (1.5分)下列生活中的勞動項目與所涉及的化學知識相符的是()
選項
勞務項目
化學知識
扇火
提高煤的著火點
用糯米釀造米酒
糯米緩慢氧化
用生石灰制作加熱包
CaO與水反應吸收熱量
用活性炭制作一個簡單的凈水器
活性炭吸附所有雜質
A.AB. 公元前。 光盤。 D
8.(1.5分)下列哪種設計能夠達到實驗的目的()
A。
探索燃燒對可燃物的需求 B.
證明CO2可以與水反應
C。
去除水中的可溶性雜質 D.
測定空氣中O2含量
2.單選題二(本專業共有4題,每題得2分,共8分。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與題意最相符)
9. (2分) 咖啡因()主要存在于茶葉和咖啡果中。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咖啡因由四種元素組成
B. 1個咖啡因分子中有1個氧分子
C.咖啡因的碳質量分數最大
D. 咖啡因中H、N元素的質量比為5:28
10.(2分)下列鑒別各組物質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A. O2 和 N2 - 氣味
B. P2O5 和 MgO——觀察顏色
C。 MnO2和碳粉——在空氣中完全燃燒
D.硬水和軟水——加入等量的明礬并搖勻
11.(2分)一組使用數據收集器探索“鐵絲在O2中燃燒”。 氣瓶中O2的體積分數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為4Fe+3O2
B.瓶中放入少量水以吸收有毒物質
C。 當數據收集開始時,瓶子里充滿純 O2
D、當鐵絲停止燃燒時,瓶內的O2尚未耗盡
12.(2分)已知反應:X+CuO→Cu+Y(反應條件已省略),X、Y均為純物質。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Y 可能會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B.參與反應的X的質量小于Y
C.在室溫下,X和Y必須是氣體
D.如果X是元素,則Y一定是氧化物
3.非選擇題(本大題含4道小題,共30分)
13. (6分) 圖為實驗室常見的產生氣體的裝置。 回答下列問題。
(1) 寫出儀器名稱①: 。
(2)實驗室采用KMnO4生產O2。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應選擇發生裝置(填寫序號)。 如果使用C裝置收集O2,則O2應從(選擇“a”或“b”)端進入。
(3)方法①:取少量KMnO4和毫克KClO3一起加熱,制得O2;
方法②:僅加熱mg KClO3產生O2。
比較兩種方法,完全反應時生成的O2質量:方法①、方法②(填“">”、“=”或“<”,下同); 化學反應速率:方法①、方法②。
14. (7分)吸氧片可以緩解魚塘缺氧。 學生A研究了某種增氧片溶解在水中后產生的產物。
【查看信息】
①本補氧片的主要成分是過碳酸鈉。 過碳酸鈉遇水分解生成H2O2; 本充氧片的其他成分與水或稀鹽酸反應時不會產生氣體。
②+2HCl=2NaCl+H2O+CO2↑
【設計并完成實驗】 將兩片氧合片和等量的水分別加入試管1、2、3中,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一
實驗二
實驗三
實驗現象
產生少量氣泡,木條不再燃燒。 8小時后,搖動試管,仍產生氣泡。
(1)產生大量氣泡和木條(充填現象)
產生大量氣泡,木條熄滅。
實驗結果
該產品含有H2O2
該產品含有
【分析說明】
(2)實驗二中添加MnO2后產生大量氣泡的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交流評價】
(3) 實驗室常用澄清石灰水來測試CO2。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B同學認為實驗三的設計不合理,產生的氣體應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如果觀察到(填充現象),則說明實驗三中產生的氣體是CO2。
【拓展應用】
(4)根據以上實驗,A同學認為使用這種增氧片的優點是在緩解魚塘缺氧時。
(5)保存本增氧片時請注意(填寫序列號,可多選)。
A。 密封保存
b. 請勿與易燃物品混儲
C。 防潮防水
d. 可以接觸酸性物質
15. (8 分) 乙炔 (C2H2) 氣體有多種用途。 以石灰石、焦炭為原料生產乙炔的簡要流程如下:
(1)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屬于(填寫基本反應類型)。
(2)反應②中,焦炭和CaO必須混合均勻。 氣體B可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引起缺氧。 B的化學式為。
(3)在CaC2中,Ca為+2價,C為價。 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為。
(4)C2H2在空氣中燃燒時常產生大量黑煙。 黑煙的主要成分是。
16.(9分)A組使用雞蛋殼(主要成分為CaCO3,其他成分不與水或稀鹽酸發生反應)、稀鹽酸、帶過濾器的透明太空杯、電子秤等用品探索質量守恒定律。
取足量的稀鹽酸加入太空杯中,然后取1.1g蛋殼放入過濾器中。 按照以下步驟進行實驗并記錄稱量的質量(圖中省略了電子秤)。
Ⅰ
Ⅱ
Ⅲ
Ⅳ
實驗步驟
反應前擰緊蓋子并稱重總質量。
翻轉并稱量反應過程中的總質量。
充分反應后,放置一旁,稱量總質量。
打開蓋子片刻后,稱量總質量。
所述質量/g
240.00
240.00
240.00
239.56
(1)實驗前需要對太空杯進行檢查。
(2)步驟II中觀察蛋殼表面(充盈現象)。
(3)將步驟Ⅰ與步驟Ⅰ中所述物質的量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參與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于反應后產物中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反應。
(4) 完全反應后,產物CO2的質量為。
(5)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1.1g蛋殼中CaCO3的質量。 (寫出計算過程)
九年級(第1部分)期末化學試卷
參考答案及試題分析
1、單選題一(本大題共8題,每題1.5分,共12分。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與題意最相符)
1、【答案】解答:A、樟木雕刻牌匾的過程中,只是物質的形狀發生變化菁優網初中物理試題,并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這是物理變化,選項錯誤;
B、竹篾制作帽子的過程中,只是物質的形狀發生變化,并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這是物理變化,選項錯誤;
C、用瓷土燒制陶瓷的過程中,生成新的物質,這是一種化學變化。 選項正確;
D.用彩紙切割、雕刻窗花的過程中,只有物質的形狀發生變化,并沒有生成新的物質。 這是物理變化,選項錯誤。
故選:C.
2.【答案】解決方案:A.沼氣中含有大量甲烷,可以作為燃料。 此選項正確;
B、煤炭完全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造成環境污染。 該選項不正確;
C.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加劇溫室效應。 此選項正確;
D、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可以減少大氣污染。 這個選項是正確的。
故選:B.
3.【答案】解答:A.二氧化氮的化學式是NO2,所以選項錯誤;
B、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號表示原子。 要表示多個原子,只需在元素符號前添加相應的數字即可。 因此,3個氧原子可表示為3O,故該選項錯誤;
C、硫酸根離子可表示為SO42-,故選項錯誤;
D、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寫出該物質的化學式。 如果代表多個分子,則在化學式前面加上相應的數字。 因此,兩個氫分子可以表示為2H2,所以該選項是正確的。
故選:D。
4、【答案】解:A、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個網格,字母代表該元素的元素符號。 鉑元素的符號為Pt,故選項表述正確。
B、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間的漢字代表元素的名稱。 該元素名稱為鉑,旁邊有“钅”字,為金屬元素,故選項表述錯誤。
C、根據元素周期表一格,左上角的數字代表原子序數。 該元素的原子序數為78。根據原子的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該原子核中的質子數為78,相對原子質量為195.1,則不是質子數的兩倍,則原子核中的中子數不等于78菁優網初中物理試題,所以選項陳述錯誤。
D、根據元素周期表一格,漢字下面的數字代表相對原子質量。 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95.1。 相對原子質量單位是“1”,而不是“克”,因此選項語句錯誤。
故選擇:A.
5.【答案】答案:A.分子不斷運動。 當水結冰成冰時,水分子仍在不斷運動,因此該選項的解釋是錯誤的。
B、氮氣被壓縮進入氣缸是因為分子距離變小,所以該選項的解釋是錯誤的。
C、金剛石較硬,石墨較軟,因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該選項的解釋是錯誤的。
D、冰水混合物是純凈物,因為冰是水的固態,由水分子組成,所以該選項的解釋是正確的。
故選:D。
6. 【解答】解:由CH4和CO2在Ni納米催化劑作用下反應,方程式可寫為:CH4+CO2
2CO+2H2。
A. A表示甲烷易燃,B表示二氧化碳不易燃,故A說法不正確;
B、從粒子的變化可以看出,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變化,所以說法B是正確的;
C、從方程的含義可知,每2個分子變成了4個分子,且反應前后分子數發生了變化,所以說法C不正確;
D、從式子的含義可以看出,C和D的質量比為(2×2):(28×2)=1:14,所以說法D是錯誤的。
故選:B.
7. 【答】解:A、物質的著火點是該物質本身的屬性,所以煽火并不能改變煤的著火點,故A錯誤;
B、用糯米釀造米酒會緩慢氧化,故B正確;
C.CaO與水反應放出熱量,故C錯誤;
D、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氣味物質和不溶性雜質,但不能吸附所有雜質,故D錯誤。
故選:B.
8、【答案】解決方法:A、圖中的實驗中,棉球浸泡在棉花中會燃燒,但棉球浸泡在水中則不能燃燒。 由此可見,燃燒需要可燃物質,因此方案設計能夠達到實驗的目的。
B.圖中的實驗中,軟塑料瓶癟了,這不能證明CO2可以與水發生反應。 可能是由于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所致,因此方案設計無法達到實驗目的。
C、圖中實驗只能去除水中不溶性雜質,而不能去除水中可溶性雜質,因此選項設計無法達到實驗目的。
D、圖中的實驗中,硫粉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氣體。 雖然氧氣被除去,但新的氣體被添加,??并且不形成壓力差。 無法用于測量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因此方案設計無法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擇:A.
2、單選題二(本專業共有4題,每題得2分,共8分。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與題意最相符)
9.【答案】答案:A.咖啡因的化學式是。 可見咖啡因含有碳、氫、氮、氧四種元素。 這個說法是正確的;
B. 一個咖啡因分子中有兩個氧原子,這是錯誤的;
C、咖啡因中C、H、N、O元素的質量比為(12×8):(1×10):(14×4):(16×2)。 咖啡因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該說法正確;
D、咖啡因中H、N元素的質量比為(1×10):(14×4)=5:28,正確;
故選:B.
10.【答案】答案:A.氧氣和氮氣都是無味氣體。 氣味無法辨別,故A錯誤;
B、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鎂都是白色固體,不能通過觀察顏色來辨別,故B錯誤;
C. 取出樣品并在空氣中燃燒。 碳粉在固態時會被還原,但二氧化錳在固態時不會被還原。 現象不同,可以識別,故C正確;
D、明礬在硬水和軟水中不會表現出不同的現象,因此無法鑒別,故D錯誤。
故選:C.
11.【答案】答案:A.鐵燃燒生成三氧化二鐵。 該選項不正確;
B、瓶內放入少量的水,可以防止鐵燃燒形成的高溫熔融物飛濺,使氣瓶爆炸。 該選項不正確;
C、開始采集數據時,氧氣體積分數為80%,瓶中不是純氧。 該選項不正確;
D、當鐵絲停止燃燒時,瓶內的O2尚未耗盡,剩余氧氣體積分數大于20%。 這個選項是正確的。
故選:D。
12.【答案】答案:A.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可使紫色石蕊變紅色。 但當X為氫、產物Y為水時,不能使溶液變紅。 紅色,故Y可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故A正確;
B、X從氧化銅中吸收氧生成二氧化碳或水,故X參與反應的質量小于Y,故B正確;
C和X可以是碳、一氧化碳和氫,Y可以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在室溫下,X和Y不一定是氣體,所以C是錯誤的;
D.如果X是單質,X從氧化銅中吸收了氧,所以Y一定是氧化物,所以D是正確的。
故選:C.
3.非選擇題(本大題含4道小題,共30分)
13. 【答案】解答:(1)儀器①名稱為錐形瓶;
(2)高錳酸鉀加熱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 化學方程式為:
+MnO2+O2↑,由于反應需要加熱,所以采用A作為發生裝置。 氧氣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 使用裝置C采集氧氣時,氧氣應從a管口進入;
(3)氯酸鉀在不添加二氧化錳的情況下加熱時分解非常緩慢。 由于高錳酸鉀受熱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生成的二氧化錳可以催化氯酸鉀的分解,所以當反應完全時,方法①生成較多的氧氣,方法①反應速度快。
14. 【答】解答:(1)從實驗二分析可知,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氧氣具有助燃性能。 實驗二的實驗現象是大量氣泡的產生以及木條的重新點燃。 ,所以答案是:復發;
(2)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則反應方程式為2H2O2
2H2O+O2↑物理資源網,故答案為:2H2O2
2H2O+O2↑;
(3)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 反應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實驗現象:清澈的石灰水變渾濁; 所以答案是:CO2+Ca(OH)2=CaCO3↓+H2O; 清澈的石灰水變得渾濁;
(4)根據【審評資料】可知,該補氧片的主要成分是過碳酸鈉。 過碳酸鈉遇水會分解形成H2O2。 如果增氧片的其他成分與水不產生氣體,則使用該增氧片。 氧氣片的優點是產生氧氣快,其他產品無毒,所以答案是:產生氧氣快,其他產品無毒;
(5)根據【審評信息】可見,該充氧片的保存需要注意。 A。 保持密封;
b. 由于過碳酸鈉與水反應生成氧氣,而氧氣具有助燃性,因此不宜與易燃物品混儲;
C。 由于過碳酸鈉與水反應產生氧氣而失效,因此必須防潮、防水。
d. 由于過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產生氣體,故不宜與酸性物質接觸。
所以答案是:abc。
15. 【答】解答:(1)反應①碳酸鈣在中高溫條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
CaO+CO2↑,這個反應是分解反應。
所以答案是:CaCO3
CaO+CO2↑; 分解反應。
(2)反應②中,焦炭和CaO必須混合均勻,以增加反應物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完全;
氣體B可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引起缺氧。 B的化學式為CO。
因此,答案是:增加反應物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完全; CO。
(3) 在CaC2中,Ca的價態為+2。 根據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可知,C的化合價為-1;
在反應③中,電石和水反應生成乙炔和氫氧化鈣。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2+2H2O=C2H2↑+Ca(OH)2。
所以答案是:-1; CaC2+2H2O=C2H2↑+Ca(OH)2。
(4)C2H2在空氣中燃燒時常產生大量黑煙。 黑煙的主要成分是不完全燃燒產生的碳。
所以答案是:碳。
16.【答】解答:(1)探索質量守恒定律,涉及氣體參與或生成的反應應在密閉容器中進行。 為避免氣體損失造成誤差,實驗前應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因此,答案是:氣密性;
(2)蛋殼(主要成分為CaCO3)、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因此步驟II中蛋殼表面出現氣泡; 因此答案是:產生氣泡;
(3)質量守恒的內容是參與化學反應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產物中物質的質量總和。 從表中可以看出,步驟I為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步驟III為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 總質量,因此比較步驟一和步驟三中所述的物質的量,可以看出參與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產物中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反應; 故答案為:Ⅲ;
(4)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40.00g-239.56g=0.44g; 所以答案是:0.44g;
(5) 設1.1g蛋殼中CaCO3的質量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0.44克
=
x=1.00g
答: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為1.00g。
鏈接(點擊藍色文字)
同學們請加入QQ群:
初中化學教師:請添加我的微信,加我為好友,加入全國初中化學教師群(微信)。
九年級期末化學第一套試卷下載地址:
提取碼:1234
:試題分析版權歸精友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 發布日期:2022/9/22 10:18:08; 用戶:化學; 電子郵件:; 學生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