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地震學理論認為,地震波分為縱波和橫波,地震破壞主要是橫波造成的。 但李泰來發現,這樣的理論無法解釋唐山地震現場發現的各種現象。
原因一:根據剪切波破壞原理,高層建筑(重心較高)首當其沖受到地震破壞。
原因二:地震現場檢查時發現,地震斷層都是旋轉性的,而縱波和橫波的振動不是旋轉性的。
原因三:無論橫波還是縱波橫波縱波,其傳播都是連續的,強度是漸變的,從震中向外逐漸衰減。 因為,在同一震區,相同的建筑物遭受的損壞程度大致相同。 但唐山地震卻并非如此。
根據沖擊波的應變分析橫波縱波,李泰來發現扭轉波是地震破壞的罪魁禍首。 1979年,在南京地震學會年會上,李泰來發表了論文《撓波與抗震》,引起與會人員的轟動。 1996年第31屆國際地質大會上,他關于扭波主題的演講也引起了與會代表的注意。
李泰來指出,扭轉波、縱波、橫波是“同三聯體”,其中縱波傳播最快,其次是橫波,最后是扭轉波。 縱波使物體上下振動,橫波使物體前后擺動。 兩者的傷害都不是很大。 但扭曲波一旦到來英語作文,物體就會從內部扭曲破碎,然后垂直落下,造成巨大的傷害。 有了扭曲波,唐山地震現場發現的一切怪現象都迎刃而解。 李泰來:“我們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扭轉波的,這個理論在國際上還是處于領先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