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12?江西)如圖所示A﹣F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圖中“→”表示轉化關系,“﹣“表示相互能反應(部分物質和反應條件未標出).其中A是紫紅色金屬,B常溫下是氣體,C是人體胃液中含有的酸.
(1)A的一種用途是 作導線 ; (2)B的化學式為 H2 ;
(3)E和F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H2O+CO2=H2CO3 ;
(4)如圖轉化關系中沒有涉及到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分解反應
考點: 物質的鑒別、推斷。 專題: 框圖型推斷題。 分析: 注意審題時對轉化關系的理解,由C到EF是C和某種物質反應,同時生成了EF等,
而不是C可以生成E、C可以生成F.同時注意其他提示條件,A是紫紅色金屬,所以A為同,而C是人體胃液中的酸,所以為鹽酸.
解答: 解:
由于A為紫紅色金屬,所以A為銅;而C是人體胃液中含有的酸,所以為鹽酸;而C可以得到氣體B(可能為氫氣或者二氧化碳),而B能夠轉化成A即得到紫紅色的銅,所以B為氫氣.由于C是鹽酸,而A是同,所以可能含有C的成分,也含有銅的成分,可以推斷D為氯化銅.C可以同時得到E和F,即鹽酸和某種物質反應的時候能夠同時得到EF,而EF之間能夠反應,說明EF在一中物質中可以分解得到,而該物質不穩定,所以該物質為碳酸,EF為二氧化碳和水(這兩者無法確定具體對應關系).關系如圖:
(1)A是銅,具有導電性、導熱性等,可以做導線等. (2)B為氫氣,是非金屬氣態單質,所以其化學式為H2. (3)EF是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反應為:.
(4)發生的反應:置換反應有:Zn+2HCl=FeCl2+H2↑;CuCl2+Fe=FeCl2+Cu;
H2+CuO
Cu+H2O;
復分解反應:2HCl+CuO=CuCl2+H2O;CaCO3+2HCl=CaCl2+CO2↑+H2O; 化合反應:CO2+H2O=H2CO3.(其他合理反應也可).沒有分解反應. 故答案為:(1)作導線;(2)H2;(3)H2O+CO2=H2CO3;(4)分解反應.
點評: 有些物質對應不需要落實到底,只要知道可以是什么組合即可,本題的EF就是例子,不需要刻意強調E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