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的讀作“伊塔”(參見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五版1453頁的【希臘字母】) 不過具體的讀音各個地方也許不同,我記得我以前讀的就好像不是這個音,你可以問問你的物理老師。
是老師講錯了。
以前我也遇到過喜歡這樣講解的老師,給他講了后他不再這樣說了。你也可以告訴老師以后別這樣說了。
電阻是導體導電能力的倒數(shù)。同樣電壓時,電阻大的支路電流小,電阻小的支路電流大。
所以,說電流“只會通過電阻小的支路”是錯誤的,電阻大的支路一樣會有電流通過,只是比例小一點。
下面為了更好的理解電阻的內(nèi)在意義,多說幾句:
在這里先介紹一個概念:電導,指導體的導電能力的大小,在電力學中用G表示,電導單位是西(西門子)用S表示。單位公式:S=A/V 西=安/伏。
歐姆定律①:I=UG,即電流=電壓×電導。
并聯(lián)電路的總電導是各支路電導的總和。并聯(lián)各支路電流按電導的大小比例分配。
如果把電流想像成水流,把導體想像成水管,就可以把電導想像為水管的截面積。
然后再看電阻的定義:電阻,電阻就是電導的倒數(shù),在電力學中用R表示,電阻的單位是歐(歐姆)用Ω表示。單位公式:Ω=V/A
歐姆定率②:I=U/R,即電流等于電壓/電阻
串聯(lián)電路的總電阻等于各電阻的總和,串聯(lián)電路的電壓按電阻值大小比例分配。
早期的教科書上是先講“電導”后講電阻,電阻的定義是由電導引出的,倒數(shù)關系比較容易理解。
現(xiàn)在的教科書直接講電阻,這個概念就變得難講了,新接觸電學的學生更加感覺難懂一點。
有的時候會簡單的說成“電阻是對電流的阻礙能力”,這對理解電阻略有一點幫助,但是這種說法并不準確。對電流的阻礙能力與電阻值的大小沒有必然的關聯(lián)。電感對電流也有阻礙能力,不叫電阻。電容對電流也有阻礙能力,也不叫電阻。
此外“阻礙能力”容易讓人和“阻力”相聯(lián)系,造成更多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