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效電路中,電壓源相對于斷路,R2沒有構(gòu)成回路,所以它的阻值就不計算在等效電阻里面。實際電路中,R2因為兩端有電壓(除非電流源之路產(chǎn)生的電壓大小等于電壓源的大小),所以有電流經(jīng)過R2.
電功率的計算公式,用電壓乘以電流,這個公式是電功率的定義式,永遠正確,適用于任何情況。
對于純電阻電路,如電阻絲、燈炮等,可以用“電流的平方乘以電阻”“電壓的平方除以電阻”的公式計算,這是由歐姆定律推導出來的。
但對于非純電阻電路,如電動機等,只能用“電壓乘以電流”這一公式,因為對于電動機等,歐姆定律并不適用,也就是說,電壓和電流不成正比。這是因為電動機在運轉(zhuǎn)時會產(chǎn)生“反電動勢”。例如,外電壓為8伏,電阻為2歐,反電動勢為6伏,此時的電流是(8-6)/2=1(安),而不是4安。因此功率是8×1=8(瓦)。
另外說一句焦耳定律,就是電阻發(fā)熱的那個公式,發(fā)熱功率為“電流平方乘以電阻”,這也是永遠正確的。
還拿上面的例子來說,電動機發(fā)熱的功率是1×1×2=2(瓦),也就是說,電動機的總功率為8瓦,發(fā)熱功率為2瓦,剩下的6瓦用于做機械功了。
蘇教版小學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怎樣和他聯(lián)系》說課稿
一、教材簡析
《怎樣和他聯(lián)系》是蘇教版小學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最后一課內(nèi)容。教材安排了豐富的內(nèi)容,體現(xiàn)了新課程中“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讓每一個學生對生活中常用的通信方式及其特點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學會在具體情況下選擇適當?shù)耐ㄐ欧绞脚c他人進行聯(lián)系,這一課的安排,對于達到課標中“從小培養(yǎng)學生正確觀察周圍社會、適應社會生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教學課時:兩課時
今天,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生活中常用的通信方式及特點;會選擇合適的通信方式與他人聯(lián)系。
過程與方法:以農(nóng)村留守現(xiàn)象為課堂背景,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并通過實踐操作掌握常用通信的方法與技能。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通信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guān)系,初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通信素養(yǎng):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禮貌和有關(guān)的法律法規(guī)。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常用通信方式及其特點,會選擇合適的通信方式與他人聯(lián)系。
教學難點:針對不同的情況會選擇合適的通信方式,較好地能與他人聯(lián)系。
五、教學過程
第一步:了解各種常用通信方式
1、情景導入,激發(fā)情感
今天老師想給大家讀一篇作文,是周月寫給她媽媽的:“媽媽,我知道您出去上班并不是想離開我,而是為了我將來能有更好的學習條件,所以我不會埋怨您。可有時,我居然會嫉妒那些媽媽在身邊的同學……他們說,媽媽在身邊自己沒有自由。可是,媽媽,只要您回來,我寧愿沒有這種自由……”同學們,周月想媽媽了,我們來幫幫她,可以采用哪些通信方式讓周月與遠在他鄉(xiāng)的媽媽交流呢?根據(jù)學生的交流,相機板書。(打電話、寫信、快遞、EMS、發(fā)電子郵件、QQ聊天……)
2、這么多的通信方式,你用過哪些呢?
第二步: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通信方式
情境一:
一天,周月收到了媽媽寄來的精美的生日賀卡,原來自己今天過生日呢!面對這種意外的驚喜,周月最想和誰分享喜悅?(讓學生簡單說說)其實媽媽的賀卡更加勾起了她對媽媽的思念,好想看一看媽媽親切的笑臉,好想聽一聽媽媽甜美的嗓音!怎么辦?
1、學生交流出:打電話給媽媽
2、為什么立刻想到了打電話?(快捷方便,而且聽到聲音能夠感受到更多的溫情)
模擬打電話。(這樣的電話首先要向媽媽表現(xiàn)感謝之情,匯報最近情況,最后囑咐媽媽不要太辛苦、注意身體之類)
情境二:
這天放學,周月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悶悶不樂地走著,她怎么了?原來在今天的衛(wèi)生課上,她第一次聽說了甲型H1N1流感,很厲害,世界上傳播得很快,我國都已確認了三例。她好擔心在外打工的父母,他們或許還不知道呢。老師說:對危險無知就是危險。怎么辦?打電話自然也成了這時的首選。怎樣將甲型(H1N1)流感的癥狀、傳播途徑以及相關(guān)的預防知識清楚地告訴父母呢?學生模擬打電話,相機指導有條理的表達,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其實,父母行千里,兒女何嘗不掛念!說話的語氣、語調(diào)也應該是有講究的。
情境三:
期中考試,周月以數(shù)學99分,語文97分的好成績?nèi)〉昧说谝幻7艑W后,她飛快地跑回家,一路上野草在微笑,野花在舞蹈,小河也在祝賀。那時,她是多么高興呀!真想翻個筋斗云,一下子回到家中,向爸媽訴說這份快樂,聽聽那語重心長的話語,但等回家一看,才想起爸媽很久都沒有回來過了。你們認為周月這次用哪種方式和父母聯(lián)系比較好呢?
1、小組討論,意見不一致:有的認為打電話好,有的認為寫信好,各自闡述理由。
2、肯定寫信這種方式比較好:(理由)
3、學生說說師出示的信件(封)上的主要內(nèi)容。
(左上角第一行填寫的是?右下角填寫的是?中間空白區(qū)填寫的是?
4、幫助周月填寫信封。
5、周月的信寄出去不久,就收到爸爸媽媽的回信了。可是她把信拿到手里一看,卻發(fā)現(xiàn)角上的郵票不翼而飛啦,同學們,你怎樣看待這種行為?
4、法制教育:讀一讀課本P73頁-“告訴你”,看一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的有關(guān)規(guī)定。
課堂總結(jié):
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為留守的同學初步解決了跟遠在他鄉(xiāng)打工的父母通信聯(lián)系的問題。其實,不僅他們需要這種種通信方式,我們也需要,父母在自己身邊的,也有外地的親朋好友需要交流溝通、聯(lián)絡感情,電話電報、書信伊妹兒……同樣都離不了。
六、設計意圖:
1、“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教育同樣如此,尤其是《品德與社會》更是要跟時事緊密配合,緊扣學生的生活與思想實際開展靈活機動的教育活動。近幾年,隨著進城務工農(nóng)民的日益增多,農(nóng)村留守兒童也越來越多,我們農(nóng)村小學每個班都有一些留守兒童。他們?nèi)找娉蔀槲覀兘逃ぷ髦械闹攸c與難點,日常生活中,父母之愛的缺位給留守兒童帶來了極大的心理隱患,甚至導致行為失范。而父母之愛是任何一種感情都無以彌補的。這樣的現(xiàn)實,我們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nèi)施以援手,比如指導和幫助他們經(jīng)常與父母聯(lián)系,在交流溝通中維持和增進親情,親情的溫暖必然會給留守兒童起碼的心理慰藉,讓他們多多少少還有一些歸屬感、安全感。這篇課文的主旨正跟留守兒童通信交流的需要相契合,于是,我將課本上的內(nèi)容進行了重組,設計了一個以留守兒童為主角的背景,并且讓其他孩子一起為這些留守兒童想辦法:怎樣更好地和遠方的父母聯(lián)系?
2、建構(gòu)主義理論強調(diào),應當把學習活動置于一個社會環(huán)境哪怕是虛擬的環(huán)境中,使學生在情境中和互動中自主地進行認知和活動。為此,教學中我設計了三個教學情境:“你過生日時,在外打工的父母給你寄來生日賀卡,你想把這種意外的驚喜和誰分享?怎樣分享?”;“衛(wèi)生課上,老師給你講了最近在世界上蔓延的甲型H1N1流感,關(guān)心父母的你怎樣告知在外的雙親?”;“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用什么方式向父母匯報最好?如何匯報?”,通過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是基本能夠解決本課時所希望達成的教學目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