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條件:先把數學學好。因為數學是物理的基礎和工具。
第一:把物理中的定義、法則、定理和定律等熟記
第二:把物理知識間的關系搞清楚
第三:多做題,熟能生巧。
第四:做綜合性的題
第五:實驗,在學習物理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它能加深我們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培養能力.
一、明確研究對象
分析物體受力情況,首先要確定被研究的對象,這個對象就是受力體.如圖1所示,A、B兩物體疊放在水平地面上,要分析物體A受力的情況,A是研究對象;若要分析物體B受力的情況,B就是研究對象.分析物體受力情況,只需考慮該物體受到的力,而不必考慮該物體對其他物體的施力情況.
二、弄清有幾個物體對研究對象施加力的作用,并依次分析各力
這一過程要做到兩個“防止”.其一是謹防“漏力”.初中學習階段分析物體受力情況時,首先要考慮重力,其次要找接觸力,如拉力、壓力、支持力、摩擦力等.在上例中,有兩個物體對A施加作用,一個是地球施加的重力,另一個是B施加的支持力.其二是嚴防“添力”. 防止“添力”的有效措施是明確各力的施力物體.找不到施力物體的力是不存在的.初中學習階段,很多同學特別容易把物體的慣性誤看作是力,認為在空中飛行的標槍,除受重力和空氣阻力之外,還受到一個“慣性力”.但是稍加分析就會發現,我們找不到這所謂的“慣性力”的施力物體,因此這個“慣性力”是不存在
三、根據平衡確定等量關系
比如水平放置物體的時候重力=支持力
勻速運動拉力=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