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高級技工學校(贛州技術學院)位于贛南歷史文化名城和京九線上的明珠——宋城贛州市章貢區,學校占地140余畝,其前身是1986年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贛州地區技工學校,是一所以培養高、中級實用型技能人才為主體,以短期培訓和技能鑒定為兩翼的國家級綜合職業培訓基地和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機電項目)。學校隸屬于贛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現有教職員工286人,在校生4000余人。園林化設計的校園位于市區風景秀麗的天竺山,北望貢江,依山傍水,環境幽雅,空氣清新,是讀書習技的理想場所。 學校現有高級講師20名、講師65名、高、中級實習指導教師60余名,擁有功能齊全、配套合理的教學樓、教研樓、實習樓、圖書館、學生宿舍樓、學生公寓樓、綜合樓、培訓樓等教學、實習及生活設施,建筑面積近8萬平方米;有標準田徑運動場、籃(排、羽毛)球場、乒乓球室等各種活動場所;有電子、電工、家電維修、制冷設備維修、電力拖動、電機維修、機床設備維修、機械加工、模具制造、數控加工、單片機、可編程(PLC)控制等30余個實驗實習場所和可安排實習教學的校辦企業,計算機中心擁有300余臺電腦,形體訓練室、語音室、財會模擬實驗室、多媒體教室、電視演播廳、開放式多功能舞臺、現代化電教系統及與國際互聯網相聯的校園寬帶網等教學設施一應俱全,每間教室均配有大屏幕彩電并與校電教中心聯網;學生公寓、學生宿舍、學生食堂、學生超市和浴室條件優良,服務周到,學生在校內的生活消費經濟方便。 學校堅持市場化的辦學理念,面向市場培養社會急需的實用型技術技能人才,常設專業有: 高級技工:機電一體化、電氣工程、模具設計與制造、計算機網絡技術; 中級技工:機電一體化、數控加工技術、模具制造工藝與技術、電子電工、電子技術應用、計算機應用、印刷工藝、文秘與辦公自動化、幼兒教育、會計電算化、服裝實用工藝等; 初級技工:電子裝配、電化工技術(電鍍); 短期培訓:電工、維修電工、PLC高級編程、家電維修、空調與制冷設備維修、美容美發、計算機應用及特殊工種考證。 學校秉承“特色辦學、質量立校”的宗旨,通過深化教學改革,狠抓教學管理,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努力培養學生 “一專多能”的本領。學校制定了學生素質教育綱要,不僅將素質教育全面貫穿于課堂教學中,而且通過開展書法協會、籃(排、足)球隊、文學社、藝術團及各種興趣小組等社團活動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拓展視野,陶冶情操。 在教學管理方面,學校通過制定、完善各類教學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科學合理的教學規范體系,在試行“模塊教學法”和“分層教學法”的基礎上,摸索出了一套適合技工教育特點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模式。由于突出了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使他們通過學習都能掌握較為扎實的專業技能和相應的理論知識。在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多次組織的技工學校學生專項技能大賽中,均有我校選派的學生獲獎。 學校以“家長放心,學生安心”為目標,貫徹“一切為了學生, 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辦學理念,注重以人為本,努力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意識貫穿到每一個教職員工的具體行為中;學校對住校生實行半封閉式管理和二十四小時門衛值班巡邏制度;學生宿舍則實行全封閉專人管理并有保衛人員值班。 學校注重教育教學服務質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于2004年4月1日起正式建立并運行《國家重點技工學校質量管理標準》體系,積極準備迎接10月份勞動保障部組織的國家重點技校貫標復評驗收。同時,為積極應對我國加入WTO后技校辦學逐步與國際接軌的需要,學校還將力爭在2004年內通過ISO9001:2000標準認證,使學校管理躍上更高層次和水平。 學校著力為畢業生鋪就通暢的就業之路,設有專門的推薦就業機構,注重就業質量,信守就業承諾,與200余家有良好信譽和效益的企業建立了密切的聯系,形成了自己的就業信息網絡,為學生提供的就業一條龍跟蹤服務,確保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安全和順利,六年來已安置5000余名學生在廣東、上海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就業。 由于辦學成績突出,多年來學校一直被樹為江西省技工學校行列的一面旗幟,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林用三、張小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潘逸陽,省人大常務委員會副主任張海如等領導先后到校視察、指導工作。 學校1991年被評為全國職教先進單位,1993年被評為“省重點技工學校”,1996年被原勞動部批準為“國家級綜合職業培訓基地”,1998年跨入“國家重點技工學校”行列,1999年被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批準升格為“高級技工學?!?,2001年經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批準增設“贛州技術學院”,2002年被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批準為“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機電項目)”,被省勞動就業服務管理局設立為“江西省再就業培訓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