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參加遼寧省示范學校評估,要求我查教案、聽教材、參與討論、上示范課。 本文是課后整理的記錄。 事情發生在13年前。 看著我當時編的文字,一切似乎都還在眼前。
牛頓第二定律的教學思路(2003.11)
文|孟凡偉
牛頓第二定律是動力學的核心內容。 至于法律本身,并不難記。 可以說表達非常簡潔明了。 然而發現規律的過程催生了人們認識世界的方式。 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發現規律的過程的價值遠遠大于規律本身的價值,因為學生是未來應用規律內容解決物理問題的人。 一小部分學生可能只在中學時接觸過牛頓定律的內容,畢業后就無法運用,或者他們自己也可能忘記了牛頓定律的內容。 這根本不會影響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但他們會發現問題。 過程或者方法論可能更重要,因為好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可以用在各種工作中,因為認識事物的規律都是一樣的。 所以我認為過程方法比結論更重要。
學生現狀:
知識方面: 1.通過牛頓第一定律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或理解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是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學生知道描述運動狀態的物理量(速度)和決定運動狀態變化速度的物理量(加速度)。 2.通過初中物理的學習,學生知道如何控制變量。
技能:學生掌握長度測量方法、秒表的使用、打點計時器的使用,并能利用打點計時器打印的紙帶求出物體的加速度。 通過閱讀說明書,學生可以使用光電計時裝置測量時間、物體的速度、物體的加速度。 知道如何在表格中記錄數據。 知道如何繪制比例函數的圖形以及該圖形的物理意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本部分的學習,學生可以加深對控制變量法的理解。
2.了解牛頓第二定律的表達式和內容
3.能夠運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釋簡單現象,能夠求出物體的加速度
過程方法: 1、通過收集身邊物理現象的過程,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通過問題的討論,加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溝通合作的團隊精神。
3.通過實驗的設計和操作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
情感與世界觀:1.在探索中體驗成功、喜悅的心理感受和抗挫折的能力
2.讓學生認識到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牛頓第二定律實驗,運動是有規律的。 法律是一種可以理解的世界觀。
該部分的教學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1.歸納假設階段 2.實驗驗證階段 3.應用改進階段
1.歸納假設階段
這一階段的目的是利用學生對周圍世界的觀察和所掌握的知識,列出運動狀態變化的例子和現象,并比較運動狀態變化的速度。
提出問題: 1. 為什么物體以不同的速度改變運動狀態,與哪些因素有關?
2.建立假設之間的關系(加速度、外力、質量)
例如:車輛啟動和停止的過程、飛機起飛和降落的過程、物體轉動的過程等。
收集實例可以在課后完成。 課堂上,學生舉例,教師總結、加工、分類,為提問做好準備。此過程完成,進入下一個過程
2.實驗驗證階段
這個流程設計的思路是在假設成立后,提出驗證假設的方案,包括設計方案的過程(實驗操作步驟、實驗設備的選擇、實驗數據的收集、數據分析方法、實驗報告的撰寫)。 要求分成不同的小組處理不同的解決方案,然后在課堂上進行演示。 選擇典型的解決方案進行分析或使用您自己的解決方案進行實驗。 然后進入實驗室進行具體操作,并在實驗過程中提供指導,但不能幫助操作。 如果不知道如何搭配使用,也無法幫助使用,但應提供說明或相關使用信息。 最后得到數據,分析后得出結論(只要有結論,結論正確與否并不重要)
3. 應用改進
展示相關的物理場景牛頓第二定律實驗,讓學生用自己的結論來解釋相關現象英語作文,或應用公式計算相關數據,加深學生對規則的理解。 可能會出現錯誤的結論。 當現象不能很好地揭示出來時,提醒學生找出錯誤的原因。
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可以體驗到科學探究過程的成功與快樂,增強溝通與協作的機會,提高表達、分析和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原帖1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