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題:
V=GR開根號,V是第一宇宙速度,G是重力加速度,R是星球半徑,根據豎直上拋運動可求出G=1/2*V(T的平方).代入可得...
第二題未知!
高中物理最重要就是第一宇宙速度了(又稱環繞速度):是指物體緊貼地球表面作圓周運動的速度。(要成功發射衛星火箭則必須大于此速度,要保證能環繞地球飛行則要小于此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又稱脫離速度):是指物體完全擺脫地球引力束縛,飛離地球的所需要的最小初始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又稱逃逸速度):是指在地球上發射的物體擺脫太陽引力束縛,飛出太陽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其大小為16.7千米/秒。
角速度相同? a=w^2*r?? a1:a2=6:1
??? a=GM/r^2????a1:a2=1:36
不正確啊,嚴格的講第一宇宙速度是發射速度(第二、第三也是),是最小的發射速度,如果比這數值小,它就成不了衛星,會落回地面。在軌道上的最大運行速度是7.9KM/S(恰好和第一宇宙速度相等),是指當半徑最小時(等于地球半徑,即近地飛行)的運行速度。理論上:要發射一近地衛星(貼著地面飛行),只要沿切向,用7.9KM/S速度發射就可以了。實際上,比較復雜,要考慮地球的自轉線速度,還有衛星的姿態等等,而且衛星不可能貼著地面飛,有山,高原。舉例:如果以9KM/S的速度發射衛星,衛星遠離地球(離心)克服引力做功,速度變小,當速度減小到某一數值如6KM/S時,如果該高度的運行速度為6KM/S時,它就可以在這一高度圓周運動了,如果該高度的運行速度為5KM/S,那么它不能在這一軌道飛行,而是做離心運動,再往上飛,直到它的速度減小到與軌道要求速度相等,這樣它才能在軌飛行。